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章心理健康导论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由之而来的愉快的情绪,是幸福的最好资金。——斯宾塞只有优异的成绩,却不懂得与人交往,是一个寂寞的人;只有过人的智商,却不懂得控制情绪,是一个危险的人;只有超人的推理,却不了解自己,是一个迷惘的人。心理健康教育教你做一个快乐的人,健康的人,自知的人!人们在日常生活对心理疾病重视不够,一些人一旦出现心理问题,或是因缺乏知识而任其发展,或是出于偏见而掩盖回避问题,片面的健康观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后果。因此,要重视心理健康,树立科学的健康观。第一节心理健康——大学生成功发展的必备素质一、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不良情绪易于引发生理疾病和“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癌症等。巴甫洛夫说:一切沉重顽固的焦虑和忧郁足以给各种疾病打开大门。不良情绪易于导致心理障碍。过度的或长期的不良情绪会使人的大脑功能严重失调,易于引发生理疾病和“心身疾病”,导致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病。例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严重者会导致自杀行为的产生。案例这些血淋淋的校园恶性事件告诉我们什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迫切需要社会关注: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其中20.3%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郁闷”、“变态”成为学生们的口头禅。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在校大学生中存在人际关系、环境适应、情感障碍、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你的心理健康吗?你有这些情况吗:你经常焦虑吗?你有恐惧感吗?你有压力感吗?你有无力感吗?你感觉到人际关系问题吗?2你会经常走神吗?你经常为生活中的事情烦恼吗?二、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一)现代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拥有开创、自信、进取、合作精神,使个体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二)变革社会要求人才拥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现代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社会的迅速变革,每个人都会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迎接挑战,战胜压力,要不断调调个人心理,使之与环境相适应。大学生要在现代社会中发展,必须拥有健康的心理。三、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功发展的需要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蕴藏无穷,价值无比。当一个人拥有自信,情绪积极乐观、意志品质坚强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当一个人处于自卑、愤怒、抑郁、焦虑、紧张等消极状态时,人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就会下降,从而限制自己潜能的发挥。健康的情绪、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对人的智力发展和成就的取得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反,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性格存有明显缺陷的人,在事业上也往往到处碰壁,其智能的发展亦同样会受到阻抑。第二节心理健康的有关理论一、心理健康及其评定标准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拥有一个积极、自信、乐观、平和的心态,能够促进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能够促进个人潜能的开发,能够赢取人生的成功。(一)心理健康的含义世界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二)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1、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32、能与他人合作,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3、能够恰当控制和管理自己情绪,使自己基本上能够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心态4、独立自主,学会选择,学会做决定,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5、有较强的意志品质,能够承受挫折6、热爱生活和学习,能在生活和学习种获得幸福感7、在学习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潜力,有创新能力8、人格完善和谐9、智力正常(IQ80)10、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符合(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一,智力正常。这是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并且能保持对学习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第三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第二,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反应适度。第三,自我评价正确。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时,能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面对挫折与困境,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第四,人际关系和谐。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人际关系状况最能体现和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拥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能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和给予爱和友谊,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乐于助人。第五,意志健全。意志是推动人们采取各种行动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具体表现为,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4的问题。有较强的挫折承受力和自制力,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信,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第六,人格完整。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人格完善包括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第七、社会适应良好。良好的社会适应是指一个人对社会环境的刺激能作出恰当正常的反应。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较快地适应自己所处的各种环境;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沉溺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对自己的力量有充分的信心,能妥善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第八,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应具有与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个人自身因素等遗传因素人的某些心理障碍或疾病与遗传因素相关例如:多动症儿童的亲属有类似病史的占10%左右先天愚型的人就是第21对染色体多了一个而引起的染色体畸变,即男性的染色体比正常的XY多了一个Y染色体,或者女性的染色体多了一个X,这种人不仅智力落后,而且具有极强的攻击性母亲患精神分裂症者,子女患病可能性是正常人的7.2倍生理因素生理因素主要指人的身体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特点首先、母亲孕期身体有病、情绪不好或者营养不良,可能影响胎儿的生理发育,并进而影响其心理功能的正常发展。例如:孕妇内分泌失调,甲状腺机能不足,可使新生儿得痴呆症;5孕期有高血压或贫血等病史的人,孩子出生后患多动症的可能性比较大;母亲分娩过程异常,如早产、难产、窒息等情况会给儿童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教育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方面因素(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中的家庭气氛、家庭结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理念和期望、父母的教育目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榜样作用等,对子女的心理健康都会产生影响。例如:专横型教育方式导致子女孤僻、冷漠、多疑、易产生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障碍溺爱与放纵容易使子女过分依赖成人,缺乏独立生活的信心和能力,不能勇敢面对困难和承受挫折,容易产生神经症美国对单亲家庭中的儿童身心健康调查显示:14%的离婚家庭儿童在过去一年曾有过心理困扰,13%的儿童曾为此咨询过专业人员。缺损家庭的男孩攻击性较强,女孩则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苦恼。(二)学校环境学校办学的人文精神、学术思想、学校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学校处理学生事件的态度和方法、学校领导与教师的精神风貌与教学方法等都构成了学校的文化氛围与风光,都会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心理健康。(三)社会环境社会教育,我国社会教育的渠道和内容极为广泛,像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学术报告、文艺演出、网络等,都起着社会教育的作用。还有,社会风气,也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潜在因素。个人的主观因素个人的自我意识,人格特点,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事物认知的态度等,都会对自身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例如:在同样的环境中,面对同样的困难和挫折,有的人能始终保持乐观心态,斗志昂扬,沉着应对,最终克服困难,夺取了胜利。而有的人则心灰意冷,恐惧6退缩,乃至一事无成,悔恨终生。第三节大学生心理咨询一、什么是心理咨询一般认为,心理咨询就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或者说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发面出现的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广义上来讲,心理咨询包括心理治疗,有时将心理检查,心理测验也列入心理咨询的范畴。狭义上来讲,心理咨询不包括心理治疗,心理检查和心理测量,只限于咨访双方通过面谈,书信和电话等手段向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或咨询的过程。通常谈的心理咨询,一般指狭义的心理咨询。二、心理咨询的基本特征第一,心理咨询解决的是来访者心理或者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帮助他们处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第二,心理咨询是一种职业化的助人行为,而不是一般的帮助活动。即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心理上为来访者提供帮助,而不是一般的谈心交流。第三,心理咨询强调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使来访者有安全感,很好的接受咨询员的帮助。第四,咨询是一种学习和人格成长的过程。第五,心理咨询是来访者的自愿行为。三、心理咨询的原则与形式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1、理解支持原则建立相互信任的咨询关系,有利于来访者获得自我成长的勇气和力量。2、保密性原则这是心理咨询的基本要求,是对来访者人权及隐私权的最大尊重3、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心理咨询的任务在于启发来访者发挥潜能并促进其成长,而不是包办代替的进行解释和指导。4、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学校的心理咨询不仅应重视来访学生的心理偏常或心理障碍的治疗,更重要7的是重视咨询过程中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以防患于未然。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1、直接咨询和间接咨询直接咨询——对来访者直接进行咨询间接咨询——对来访的教师,家长和管理人员所反映的当时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2、个别咨询和小组咨询个别咨询——单个来访者小组咨询——同类问题的求助者组成小组3、面谈咨询,信函咨询,电话咨询和现场咨询第四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2)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心理问题(3)与恋爱和性有关的心理问题(4)与择业,求职有关的心理问题(5)其他:如家庭关系,经济问题,考研,出国留学,闲暇生活,人生态度等方面的困惑或苦恼。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分类详细讲解二、大学生心理障碍(一)心理障碍的概念心理障碍,亦称“精神障碍”、“心理失常”,指心理、行为显著偏离正常,是以精神性症状、社会功能下降和本人感到精神痛苦为特征的一组疾病。(二)心理障碍的类型心理障碍分为三类:精神病、神经官能症、人格障碍和其他非精神病心理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三、“灰色区”理论心理健康的水准分为五个等级:一般心理健康水准、高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准、极端心理健康水准、低于一般8心理健康水准、严重心理疾患四、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及治疗(一)神经衰弱的治疗与调适案例:某大一学生,入学以来,生活态度消极,情绪不稳定。由于他来自贫苦山区,生活困难,只能依靠贷款维持基本的学习和生活。常常因生活习惯,经济方面的原因受到同学的嘲笑,情绪低落,不能安心学习,但是又害怕辜负亲人的期望。于是出现了苦闷,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晚上睡觉困难,白天头痛,头昏,患上了神经衰弱。特点:易于兴奋和易于疲劳或衰竭,伴有头昏,头痛及睡眠困难为主要特点的神经症。诱因:长期高度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消极的情绪体验、生活的无规律等因素诱发。常见症状:神经兴奋性增高、神经衰弱性增高、植物神经功能
本文标题:第一章心理健康导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33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