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教育学的概述1.含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萌芽期---《学记》---世界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教学法)。特点:A教育学还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没有从哲学体系中分离出来B教育思想、观点和理论大多体现在哲学著作中,并停留在经验描述阶段,缺乏理论分析和完整的体系C教育观点、著作打上阶级烙印•成形期—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特点:•A教育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B逐步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思辨-演绎的方法•C出现了体系较为完整的教育著作和资产阶级教育家•发展深化期—•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独立学科的标志。•杨贤江和《新教育大纲》•1930年以李浩吾为化名出版的《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特点:•A教育学理论不断深化,内容不断丰富B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C不同的教育学研究方法在争论、冲突中,逐渐融合互补,形成新的研究方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我国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第一种是以美国教育理论为蓝本•第二种是以德国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作为建构模式•第三种是以苏联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作为建构模式,凯洛夫的《教育学》•我们需要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原始教育纵向古代教育教育现代教育现象家庭教育横向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规律教育与人身心发展的关系。教育学学科群•按照教育场所可分为:家庭教育学、学校教育学和社会教育学•按照教育对象可分为:学前教育学、初等(小学)教育学、中等(中学)教育学、高等(大学)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普通教育学等•按照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可分为:教育哲学、教育生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教育美学、教育统计学等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掌握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怎样学习教育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注意教育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第二章教育的概念教育(广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狭义):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有计划的,以影向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教育的本质----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1、自然人---社会人2、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3、教育要素的矛盾运动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教育者-----主导性受教育者----教的客体,学(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教育内容----媒介教育手段----途径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作用。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认识的对象,是完全的客体,而认识客体需要一定的教育手段,通过合适的教育途径,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对学习者施加影响,促进学习者身心发展,达到其预期的教育目的•三、教育的功能含义:教育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影响中所发生的作用。它往往指教育活动已经产生或将会产生的结果,尤其是教育活动所引起的变化、产生的作用。(1)教育有筛选功能和协调功能。(2)教育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3)教育的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4)教育的积极功能与消极功能(5)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四、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宗教持有者的观点认为教育是由神创造的。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基本观念: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和冲动错误实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教育的社会性。其实动物界的示范和学习是在动物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在它们的染色体中定位作图,成为行为基因遗传下来,当发育到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来的。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基本观念:教育起源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基本观念:教育起源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根据原始社会中系统知识、教材、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尚未形成的事实,断定原始人的教育过程从未表现出是有意识的过程。如学习如何使用弓箭与射击,几乎全部是通过重复模仿和观察和尝试的方式学到的。错误实质: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教育混为一谈,否认了教育的有意识性、有目的性和控制性。这种观点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其实模仿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一种学习的途径。4.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前苏教育家米丁斯基和我国的教育学者•一、原始的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与原始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以及社会结果相适应特点:1.教育的非独立性2.教育贫乏性:内容、方法简单3.原始全民性(同一性)•二、古代教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工具的进步特点:1.学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a古代学校以古典学校为主•b学校培养目标是统治阶级人才:官吏、文士、武士、僧侣、骑士学校产生的时间: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初期学校的名称:庠、序、校、学等。《学记》:“古之教者,家(闾)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三、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以机器大生产的工具为标志•是以适应社会生产需要为主体的多层次的教育体制。特点:•特点:1.教育逐步普及,教育对象不断扩大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且生产性不断增强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终身教育:是指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是指人的一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永远和接受教育联系在一起。20世纪60年代•(1)一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应该是伴随着人的一生;•(2)一个人受教育的场所应该包括学校、企业、家庭、社区以及网络学校等各种所。•代表人物: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1970年出版“educationpermanente”。•《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主要观点:•从胎儿到坟墓的人生全程教育•超越学校围墙的教育•终身教育的学习方式:自我导向学习•无所不包的学习内容•终身教育的目标:完善的人与和谐的社会职前与职后教育一体化;青少年与成人教育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二)、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教育传授生产知识经验、提高劳动者的身心素质。(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学校教育,尤其是高等学校教育是新的科学技术生产的手段。•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制约该社会的教育具体地说,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制约教育的主导意识形态和教育的内容;制约教育的目的。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为社会营造舆论、宣传思想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通过为社会培养一定规格的人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三、教育与文化一)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影响1、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的作用2、文化发展促进学校课程的发展二)、教育对文化的影响1、保存与传递文化2、选择与整理文化3、交流与融合文化4、更新与创造文化•四、现代教育与科技(科技功能)-(一)科技对现代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影响教育内容2、科技进步改变了教育技术(二)现代教育对科技的影响(动力)1、现代教育是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2、教育可能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是科技的传递途径。3、现代教育有利于国民科技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养成•五、生态动能•1、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2、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名族素质3、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个人抱负。分为横向流动和纵向流动,具有重要意义。•六、教育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一是落后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二)教育本身具有历史继承性任何教育都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现代教育不可能割裂教育的历史,正是这种历史继承性,在同样的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教育,具有各自不同的传统和特点。三)、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什么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包括人类的进化与进步和个体的成长,我们这里所说的人的发展专指人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概念:指个体在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在身体和心里和身心整体方面有规律的变化过程.内容:身体方面指机体的正常发育(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等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的健康(机体的生理功能特性、力量耐性、速度反应、平衡性、协调性及机体的健康状况);而心理的发展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发展,包括认识能力,意志品质,感知觉、记忆、思维、美感、道德感、性格等.3、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一)、在不同年龄段,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同。人的身高体重以两个生长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期则在青春发育期。在高峰期内,人的身高体重的发展速度比平时要迅速得多。二)、身心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同。人有的方面在较早年龄阶段就已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较晚的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在心理方面,感知觉成熟在前,情感成熟在后。三)、人身体和心理发展在总体上也是不完全同步的。当前人的性成熟普遍提前,而心理成熟和社会性成熟后移,使身心发展的这种不平衡性及由此出现的矛盾更为突出。4、人的发展的差异性人的遗传、环境、教育及主观努力程度不同,人的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发展倾向会有差异性。5、人的发展的互补性一方面指机体各部分存在互补;另一方面指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的互补•学校教育如何适应人的身心发展1)适应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2)适应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同。3)适应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和可塑性,做到因材施教。4)适应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个性发展。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为生物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可塑性.高尔顿.弗朗西斯“性善论”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3、教育因素: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因素:主要指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实践活动。-----最终的决定因素•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不过人的社会实践是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离开人的实距,单纯的客观环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就。•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4).学校教育具有可以激发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潜能5).学校教育具有能对各种环境加以控制和利用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相对性)的条件:1)不断完善和提高学校教育的办学条件2)了解、研究和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3)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积极协调其他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教育的两个基本原理(规律):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优先发展:1、内涵:1)、就客观因素而言,国家要把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在资金投入和人员配置等方面体现教育的优先地位,保证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2)、就教育自身而言,就是要求教育在为当前的社会输送合格建设者的同时,也必须面向未来,培养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高质量的人才。2、原因: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决定的;3、举措:政策和法规•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环境提供了外部条件•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活动是最终的决定因素•第五章教育目的一、教育方针的涵义教育
本文标题:第一章教育学的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35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