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民俗学概论教学时数:1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民俗学的产生和发展,掌握民俗学的内涵及民俗的功能与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对生活中常见的民俗事项进行分类。教学重点:掌握民俗事项的分类。教学难点:如何将日常生活中的民俗事项进行分类。第一节什么是民俗学播放红莓花儿开、康定情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等三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观看我国旗袍图片;观看有趣的民谣,引起学生对民俗的兴趣。一、什么是民俗美国民俗学家邓迪斯采用排列的方式把所能想到的各种民俗事项逐一排列出来:“民俗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笑话、谚语、谜语、圣歌、咒语、祝辞、诅咒、誓言、辱骂词、驳词、奚落词、戏弄词、祝酒词、饶口令、见面或离别用于,还包括服饰、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艺术、民间信仰、民歌、民间俗语、民间命名、民间诗歌、民间游戏、民间刺绣图案、街头小商小贩的叫卖声、传统的召唤动物或役使动物的声音等”。我国著名民俗学家陶立璠认为:民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文化模式。它涵盖了三方面的内容,即:1、民俗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2、民俗是靠口头和行为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的;3、民俗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文化模式,这种模式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二、什么是民俗学民俗学是研究人们在日常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通过语言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民俗事项的学问。这种民俗事项往往表现为一种传统的文化模式,供人们模仿和传承。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有着紧密的关系,但它是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学科。第二节民俗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国外民俗学的产生与发展民俗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发端于19世纪初期的德国。民俗学的早期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格林兄弟。1806--1807年,格林兄弟开始搜集民间故事。1812年格林兄弟出版了《儿童和家庭故事》,标志着民俗学学科的诞生。真正的民俗学一词是1846年由汤姆斯首次提出的。1831年,芬兰文学学会成立,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民俗学的学会。1878年,英国民俗学会成立,并创办了第一份民俗学杂志《民俗学刊》。1888年,美国民俗学会成立。此后民俗学在欧美各地普遍发展起来了。二、中国民俗学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民俗学发端于20世纪初。1918年2月,北大设立了“歌谣征集处”,并在《北大日刊》上刊登了详细的《征集全国歌谣简章》,这项工作开创了中国民俗学研究的先河。1922年,北大创办了《歌谣周刊》,由周作人、常惠、顾颉刚等人担任编辑。1927年中山大学把《民间文艺周刊》改为《民俗周刊》,由钟敬文、容肇祖、刘万章等人任主编。到1949年,中国民俗学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故事研究方面,如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歌谣方面,如董作宾的《看见她》、顾颉刚《吴歌甲集》、钟敬文《歌谣论集》等;神话方面,如茅盾《中国神话研究》等。注:孟姜女故事的演变(观点引自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最早见是在《左传》,故事梗概是齐将杞梁战死,齐候回来在郊外遇到杞梁之妻,使其吊丧,杞梁之妻认为那不是吊丧的地方,齐候遂到其家吊。《檀弓》“杞梁死,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西汉前期,故事依然朝悲歌的方向发展。西汉后期,故事的中心由悲歌而变为崩城。第三节民俗的特点一、传统性民俗事项是无法从书本上和正规的教育中得到的,人们只能通过生活中的耳濡目染、亲身经历、切身体会、观察模仿来获得。如:人们从出生开始,就周期性的参与各种祭祖活动,无形之中就继承了这种祖先崇拜思想。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承袭了这种文化传统,接受了这种生活习惯,获得了这种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并不自觉的成为这种文化的载体,把它传给一代又一代。二、民俗事项都有异文有异文是民俗事项的一个显著特征,民俗事项传承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民俗事项不可能只有一个文本,因为每人在讲述、表演、模仿和重复某一民俗事项时,都可以说是一种再创造。如《牛郎织女》的故事。注:课堂上随机抽出几个同学来讲述他所知道的《牛郎织女》或《孟姜女》的故事,可发现不同的同学的讲述会有所差别。三、民俗事项具有强烈的地方性任何民俗事项都不可能脱离其赖于生存的文化环境:一方面,文化传统需要借助于各种民俗事项作为其存在与传播的载体;另一方面,各种民俗事项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每个地区或民族的异文都放映除了不同的文化传统,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某个民族或地区的处事态度、价值观念等。例如《烂柯山》的故事。第四节民俗的功能一、娱乐性很多民俗事项如故事、游戏、谜语、民间舞蹈等给人的最初印象往往是它们的娱乐性,没有人把讲故事、做游戏、扭秧歌和听笑话当成一种工作或沉重的负担,相反,它们是人们工作和劳动之余的一种放松和休息。二、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民俗事项的一项重要功能。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对那些没有文字和各种教育设施的种族和人群来说,一些民俗事项,如神话、谚语、寓言、英雄传说等便成为一种教育工具。着重再对下一代人起着培养和训练作用,对传播文化知识、提高儿童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1、文化强化和保存功能2、强化人们的行为规范三、心理功能弗洛伊德认为:人原本是一种非理性的、自私的和富于进攻性的动物,人的原始本能之一便是损害他人利益,保护自己。但是残酷的生活环境使得人类不可能以个体的形式存在。人们需要共同的社会群体,因为共同的生活有利于个体的自我保存。这种共同的生存方式要求限制个人自由、强迫劳动、压制个别社团成员的利己私欲等。我们的文明是建立在对本能的压制上的。正是由于这种压制,文化领域中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量才得以积累和创造出来。但是,被压制的情绪并不会因此消失,他们总是积极寻找各种各样的机会和场合,以适当的形式表现和发泄出来。民俗事项如笑话、绕口令等往往具有明显的心理宣泄功能。第五节民俗学的分类关于民俗事项的分类,不同的学者分类的方法也不一样。目前学术界一种较为普遍的分类方法是把各种民俗事项分为三大类:一、口头民俗指的是以口头语言的形式传播的民俗事项。口头民俗学可以分为三种:1、叙事民俗:即以散文叙事体的形式传播的民俗事项。主要包括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2、俗语民俗:指的是以口头短语,或者是一句或几句话,或者是一些描述性的词汇的形式传播的民俗事项。主要包括谚语、俗语词、谜语、绕口令、咒语、誓言等等。3、音韵民俗:指的是以有节奏、有韵律或有音乐伴奏的语言形式流传的民俗事项。包括民歌、民谣、故事歌、口头史诗、民间音乐等。二、风俗民俗:是以传统的风俗和习惯的形式传播的民俗事项。主要包括民间节日、民间信仰、游戏、具有某种意义的手势或姿势、民间舞蹈、民间戏剧等。三、物质民俗:是指以有形的,可以看得到的物质的形式传播的民俗事项。主要包括民间建筑、民间美术(剪纸、年画、泥塑、风筝等)、民间服饰、民间饮食等。第六节口头民俗学口头民俗学就是以口头形式流传和保存的民俗事项,主要包括叙事民俗学(神话、故事和传说)、语言民俗学(谚语、谜语、俗语词、歇后语等)和音韵民俗学(民歌、民谣、故事歌、史诗等)。一、神话1、什么是神话神话是一种神圣的叙述。在某一特定的社会里,神话被认为是太古时代曾经发生过的事实。人们相信神话,并以神话作为自己的信仰。2、神话的特点(1)神话对创造和传承它们的人来说是一种事实,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件和活动,是关于他们的祖先的功过的“真实”记录。人们相信神话,并周期性的演练和讲述神话以教育他们的后代子孙。如畲族人相信他们是神犬“五色龙犬”(俗称狗头王)的后代,在每年春节前后的祭祖活动中,他们都要讲述狗头王的故事。彝族人相信他们是“猴子”的后代,而崩龙族相信他们是“茶叶”的后代。(2)神话对创造和传承它们的人来说是神圣的。只有德高望众德人才有权力在特定的仪式活动中“重现”和叙述“祖先的事迹”。(3)神话的内容一般都是关于万物的起源的。如盘古神话、女娲造人等。(4)神话中的主人公一般为神、半人半神的英雄和具有神性的动植物等。如神农氏等。(5)神话中所叙述的事件,一般都发生在遥远的太古时代,或者说是这个世界形成以前的哪个世界。3、中国神话中国的神话丰富多彩,因为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而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有些民族的神话更是异彩纷呈。二、传说1、什么是传说传说属于散文叙事体,像神话一样,无论是讲述者还是听众都认为传说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传说产生的年代比神话要晚的多,其世俗的成分要多一些,神圣的成分少一些,主人公一般为人类。2、传说的分类(1)“神迹”的传说(2)迷信传说(3)人物传说(4)地方传说(5)城市传说3、传说与旅游刘三姐的传说与广西旅游三、民间故事民间故事也是散文叙事体的一种,是一种以传统的口头形式流传和保存的虚构故事.与神话和传说不同,无论是讲述者还是听众,都认为故事是虚构的,从来没有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过。一篇真正的故事必须具有如下特征:1、故事中的人物和时间都不具体2、故事的结构、情节发展是程式化3、民间故事一般都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尾四、民间歌谣歌谣主要包括四种类型:民歌、民谣、故事歌和抒情歌。1、民歌民歌指以口头歌唱形式流传和保存的传统韵文,其内容主要以抒情为主。现在我们把民歌分为仪式歌哭嫁歌、情歌、时政歌、儿歌、生活歌、滑稽歌等几种类型生活歌如《凤阳歌》;情歌如《小河淌水》;仪式歌如《哭嫁歌》2、民谣民谣指的是以吟诵形式流传和保存的传统韵文,形式短小。如《拍手谣》等。3、故事歌故事歌是以口头形式流传和保存的歌体故事。如《孔雀东南飞》、《木兰》、《阿诗玛》等。4、歌谣的特点:真实性口语化注:1、南宁民歌艺术节1999年11月首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成功举办了大型广场文艺晚会大地飞歌、99中国(南宁)民族服饰博览会、广西民族风情展演等系列文化活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因此一炮走红。他以浓郁的民族风情、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强劲的现代化气息、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2000南宁国际民歌节采取与全国性重大文化活动结合的方式举办。第二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成功举办了第九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民歌节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广西民间歌手邀请赛等大型文化活动。2002南宁国际民歌节在文化活动方面又创新了两个品牌—一是“中华民歌大赛;二是“节庆文化与城市发展”国际主题会,邀请国外30多个节庆组织的代表以及著名经济学家.文化界代表.旅游界代表.政府官员参加,多方位.多视角.高层次地交流讨论节庆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互利关系。2003年11月举办的第五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中国的少数民族歌手、美国百老汇“高音天使”朱妮-安洁拉以及韩国、新加坡等国歌手齐展歌喉,沉浸在民歌海洋中的南宁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2004年11月,《风情东南亚·相聚南宁2004》、《大地飞歌·2004》、《2004东南亚国际时装秀》、《中华情·东盟博览会盛典之夜》四大主体晚会轮番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听觉,加上第13届少数民族艺术孔雀杯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声乐大赛的举行,大型广西民族歌舞《美丽壮锦》、“摩尔多瓦之夜”的上演,以及遍布南宁七县五城区的“绿城歌台”广场文化活动,绿城南宁成了一片歌舞的海洋。2、经中国文化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评审,湖北长阳土家族哭嫁歌被确定为中国首批重点民间文化保护对象。流传在湖北土家的《哭嫁歌》,歌词有历代相传的,但相当一部分是新娘以及与之“伴哭”的姊妹们的即兴之作。程序形式上主要有哭开声、哭爹娘、哭哥嫂、别姊妹、哭众亲友、骂媒人、哭开脸、哭祖宗、哭穿衣、哭上轿等。哭爹娘:在娘怀中三年滚,头发操白许多根。青布裙来白围腰,背过几多山和坳。布裙从长背到短,这山背到那山转。又怕女儿吃不饱,又怕女儿受风寒。为置嫁妆操碎心,只因女儿生错命。哭声爹来刀割胆,哭声妈来箭穿心。只道父母团圆坐,谁知今日要分身。娘劝女:莫流泪啊莫寒心,女儿伤心痛始亲,娘家不是久留地,迟早都是要出门,天下做女都一样,世上不是你一人,皇帝养女招驸马,官家小姐配成婚,成家立业做世界,皇朝古礼这样兴,为娘走了这条路,女儿要踩脚后跟,有些没顺女儿心,宽怀大量要容情。公婆面前行孝道,高声喊来低声应。哥嫂姊妹要和顺,左邻右舍多亲近。娘的话儿牢记住,千放心来万放
本文标题:第一章民俗学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38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