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第一章畜牧合作社资料
1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额敏县杰勒阿尕什乡畜牧养殖项目1.1.2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新建圈舍2座,1080平方米/座,总建筑面积2160平方米。1.1.3项目建设地点:额敏县杰勒阿尕什乡绿渊养殖合作社养殖区1.1.4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全部为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资金。1.1.5项目建设单位:额敏县杰勒阿尕什乡1.1.6项目负责人:梁新玲(额敏县杰勒阿尕什乡副书记)1.1.7项目建设期:1年(2012年)1.1.8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2项目背景由于额敏县属于高寒山区,自然气候恶劣,频受风灾、雪灾、旱灾袭击,灾害频繁,有“三年一小灾,五年一大灾”之说。对农牧业生产和各族人民生活危害较严重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是寒潮,春季的寒潮侵袭和秋季的初寒潮都直接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其次是气候干燥,降水偏少,天然草地普遍缺水,主要赖以降水2补给的河流得不到足够的补偿,天然草场明显退化,已经给牧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第三大风是该县北部地区长年性比较严重的一种气象灾害,特别是春、夏、秋季的大风,平均每年大风日数68.4天,最多年份达94.0天,给农作物和草场造成很大的危害。同时,大部分农牧民素质不高,特别是科学种植和饲养水平低,对牲畜舍饲认识不够,导致农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均落后于地区的平均水平,使农农牧区成为全县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尤其是2010年额敏县遭受的严寒暴风雪灾害,给该县畜牧业、农业、林业等均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杰勒阿尕什乡位于额敏县城东部,距县城25公里,东邻蒙古乡,南抵铁列克特山,西与也木勒牧场交界,北接上户乡,全乡土地面积350平方公里。乡辖18个行政村、1个牧业队,其中阿克努拉村为自治区贫困村,全乡耕地面积12.7万亩,耕地分片区,北部片区土地较好,适应种植经济作物;中部片区土地相比较北部较差,适应种植粮食作物;南部片区靠山区,土地较贫脊,缺水,旱地较多。水资源较丰富,有铁列克特河和哈勒塞河流经该乡,南部片区由于靠山,春季洪水灾害较多,但夏季较干旱。铁列克特山经探明矿产较丰富,主要有石灰石矿、煤矿等。部分村队进行了新农村建设,对村庄进行了规划,大部分村庄建设未进行规划,农农牧民科技致富能力弱,人均收入增长较慢,特别是南部片区综合条件差。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各族农农牧民群众依靠3科学,劳动致富的意识逐渐增强,传统观念逐渐转变。加之随着科普活动的不断深入,品种改良、羊育肥等技术的推广,农农牧民得到了实惠,依靠科技致富的要求也目益强烈。通过实施该项目,可逐步改良杰勒阿尕什乡牲畜品种,提高畜群质量,从而增加农农牧民的收入,改善低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消除贫困。该项目的实施对项目区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农农牧民脱贫致富、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际效果。1.3编制依据(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0—2020年)》。(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4)塔城地区西部大开发规划暨实施意见。(5)塔城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6)额敏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7)塔城地区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4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畜牧基础设施建设是深化农农牧区改革、发展农农牧区经济、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自治区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的需要,是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实施畜牧基础设施建设,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是额敏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农牧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对于额敏县全面实现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1.1项目实施是改善农牧区生产条件,转变生产方式,增加农农牧民收入的迫切需要额敏县环境条件恶劣,冷季严寒而漫长,冬春草料缺乏、自然灾害频繁,加之生产方式原始、经营水平落后,农牧区农牧民大多生活贫困。实施畜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农牧区生产条件,转变生产方式,进行冷季舍饲圈养,是转变粗放经营方式、调整牧业生产结构、促进数量型畜牧业向效益型转变、增加农牧民收入、全面提升农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2.1.2项目实施是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农牧区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5农牧区多是少数民族的集中聚居地和边疆偏远地区,贫困人口集中,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与当地农区相比有较大差距,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牧区的难点。实施畜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使其畜有暖圈,饲草有保障,从根本上实现农农牧民安居乐业,有效改善农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条件,有利于推广农牧业先进技术,加快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对于促进社会进步,提高农牧民素质,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特殊意义。2.1.3项目实施是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额敏县是干旱地区,草原以其草被的地面覆盖和发达根系,以其特有的耐旱、耐寒、耐盐碱、耐土地瘠薄等特性,以其适应和分布的广域性,在维护生态安全中发挥着森林、农作物等其他植物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等自然因素影响,以及人为对草原的开垦、超载过牧、破坏草原植被等现象,草原生态持续恶化,草原畜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草原生态环境为代价取得的。但面对生活贫困的农牧民弱势群体,又不能采取大量减少牲畜数量保持草原生态平衡的治理措施。实施畜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优质高产饲草料地,以新增草料来源为支撑,对放牧牲畜实行冷季舍饲圈养,接纳禁牧休牧草原牲畜,将常年游牧转变为半年放牧半年舍饲,有效降低草原放牧牲畜数量,减轻草原放牧压力,依靠草原自我修复能力,重建6与复壮退化植被,从根本上遏制草原退化趋势,确保退牧还草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实现草原生态置换的目标,有助于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2.1.4项目实施是促进民族团结,稳固边疆的需要额敏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各少数民族有长期从事畜牧业生产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习惯,草原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历史和人为因素影响,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以及靠天养畜的落后生产方式,使得广大农牧民成为新疆农村的低收入群体,出现了农牧民收入低于农民的现象,特别是自然条件恶劣的边远农牧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势必导致农牧民与农民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使之长期成为贫困地区,影响社会稳定和边疆巩固。实施畜牧基础设施工程,对于转变生产方式,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条件,推动社会进步,繁荣农牧区经济,维护民族团结和巩固边防具有重要意义。2.1.5项目建设是杰勒阿尕什乡自身发展的需要额敏县杰勒阿尕什乡羊养殖和管理方面积累有多年的经验,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经营已初见成效。但是,目前当地羊生产科技含量低,分散经营,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很差,自由经营,形成了“家家有牲畜,户户小而全”的不利发展格局,优势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使羊没有形成产业化经7营。通过本项目建设,稳定了场地及饲料供给,优势进一步突出,逐步使羊的生产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实现自己的优势品牌。2.1.6项目建设是顺应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2011年自治区、地区先后召开了畜牧业工作会议,做出了加快传统畜牧业改造,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明确了新阶段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目标和任务。为全面贯彻畜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自治区《发展边远农牧区经济总体规划》及塔城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现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向以养殖业为主的转变,把塔城地区畜牧业发展与调整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扎实有效整体推进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进程,围绕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地委扩大会议根据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自治区党委部署,制定了我区2010-2020年规划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地委、行署出台了《塔城地区发展现代畜牧业规划暨实施意见》。今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质量效益型畜牧业将是项目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受自然因素制约,目前项目区畜牧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畜牧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牧区生产收入,是振兴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选择。在草原农牧区,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小康,农牧民人均收入保证每年增加2000~3000元,这既是一项经济任务,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在草畜矛盾日益尖锐情况下,单纯依靠增加8草场数量来实现小康是不可能的。加快畜牧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农农牧民收入的唯一正确的选择是走科技兴牧的路子,发展现代畜牧业,实现设施圈养,增加科技含量,提高草场单产,维护草畜平衡,实现畜牧业产出效益,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额敏县杰勒阿尕什乡绿渊养殖合作社占地20000平方米,已建设400平方米以上的养殖圈12个,200平方米的养殖圈20个,150平方米以上的养殖圈40个。青贮池5000立方米、饲料库300平方米等。购置设备及水、电、防疫等配套设施。饲草揉碎机、切草机、饲料粉碎机各3台9第三章项目区概况3.1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额敏县位于祖国西北边陲,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额盆地中心,地处东经83°24′—85°10′,北纬46°09′—47°03′。北界哈萨克斯坦,南临托里县,西接塔城市,东抵和布克赛尔自治县,县境东西长123公里,南北宽87公里,总面积9531.9平方公里,约占全疆面积的0.6%;边界线长132公里;距巴克图口岸69公里,属全疆32个边境县之一。“九五”期间被列为全国民族贸易县,2004年被国家民委列为国家级“兴边富民行动”重点县。(2)地形地貌额敏县三面环山,塔尔巴哈台山横卧县境北部,海拔最高点2852米,吾尔喀夏山呈东北—西南走向雄踞县境东南部,海拔最高点2613米,形成西部开口、中部低平的盆地,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高度455—2852米。额敏河横贯全境。境内山地多于平原,平原农田和草场沿山分布。山地多系中低山波状、岛状起伏分布,常年雨水聚集、冲刷切割成多条沟谷,泉流汇合成河。由于河水冲积,穿过洪积扇形成深谷、浅丘、山地等复杂多样的地貌。(3)水文、气象10县境属大陆性温带气候,夏季炎热短促,冬季寒冷漫长,春季升温快且不稳定。冷暖波动大,秋季降温迅速,冷空气活动频繁,年平均气温5.5℃,极端最低气温-42℃,极端最高气温41.7℃。降雨量偏少,分布不均衡,年平均降水量270.8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779毫米。全年盛行东北风,大风日数多,无霜期短。气温多变,温差悬殊。(4)土地资源全县宜耕地面积160万亩,播种面积129.7万亩,可利用草场1049.27万亩,林地144.5万亩。3.2社会经济发展现状额敏县辖10个乡,6个农牧场,1个镇,共151个行政村。额敏县辖区总人口21万人,由汉、哈、维、蒙、回等25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9.8%。额敏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边境县,2011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35.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04亿元,比上年增长40.2%。实现招商引资9.2亿元,同比增长58.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039元,同比增长2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04亿元,比上年增长50.2%。3.3杰勒阿尕什乡基本情况1、自然概况:11杰勒阿尕什乡位于额敏县城东部,距县城25公里,东邻蒙古乡,南抵铁列克特山,西与也木勒牧场交界,北接上户乡,全乡土地面积350平方公里。乡辖18个行政村、1个牧业队,其中阿克努拉村为自治区贫困村,全乡耕地面积12.7万亩,耕地
本文标题:第一章畜牧合作社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41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