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提纲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有:,,,,,。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1m=dm;1dm=cm;1cm=mm;1mm=μm;1m=106μm;1m=nm;1μm=103nm。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4.长度估测:填上合适的单位:黑板的长度2.5;课桌高0.7;篮球直径24;指甲宽度1;铅笔芯的直径1;墨水瓶高度6。一只新铅笔长度1.75;手掌宽度1;5.特殊的测量方法: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mm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D、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和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7.误差:(1)定义:和的差异叫误差。(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3)减小误差的方法:;;。(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二、时间的测量1.单位:秒(S)。2.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3.停表大表盘是秒针,转一周30s,分度值1s,小表盘是分针,转一周15min.每小格1min,计数:分+秒。常用单位换算:1h=60min=3600s。练习:0.8h=min=s三、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练习:☆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四、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则运动快。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速度)。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快慢,沿着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通过的路程。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计算公式:变形,。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换算:1m/s=km/h。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VtⅡ变速运动: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则v2vv1。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练习: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解:表格设计如下跑步路程时间平均速度小明1000m4分10秒4m/s小红800m3分20秒4m/s针对性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某同学用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17.81cm、17.82cm、17.83cm和17.58cm,其中错误的是()A.17.81cmB.17.82cmC.17.83cmD.17.58cm2.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A.水B.桥C.人D.地面3.请根据图所示5,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C.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D.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对于地面来说,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C.相对于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动D.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5.如果一个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A.20m/sB.10m/sC.5m/sD.无法确定6.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C.汽车速度最大D.三者速度一样大7.甲、乙、丙三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看见甲在匀速上升,看见丙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A.甲上升B.甲、乙下降,乙下降的比甲快C.甲、乙下降,乙下降的比甲慢D.都下降,丙下降的比甲快8.某同学骑自行车下坡,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1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5m,则自行车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在这3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9.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如图12-4,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如果战斗机在2s内飞行了0.4km,则它的速度是_____m/s。10.“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为参照物;“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11.如图,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c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12.五一节,爸爸驾车带楠楠去南滨路海洋公园游玩,途经长江大桥,如果小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450m的大桥,则过桥所需的时间为s。车行驶在桥中央时,爸爸问楠楠:为什么我们看到乔两边的路灯在不停地后退呢?楠楠告诉爸爸,这是因为我们选择了为参照。1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和______;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14.如图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图片,其中刻度尺的分值为1mm,图9中是小车到达A、B、C三处电子表显示。(1)该实验根据的公式是;(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3)据图中信息sAB=cm,tBC=s,vAC=m/s,vAB=m/s,小车做运动。(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测到的AC段速度偏(“大”或“小”)
本文标题: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43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