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第一章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
第一章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第一节闭关锁国与对外开放1.闭关锁国闭关锁国,是指与世隔绝、完全依靠国内资源发展的模式,是落后的、封闭的自然经济的产物。2.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和市场,最大限度地获取国际收益的发展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个方面。改革与开放互为前提,互相促进,必须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1)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我国应当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坚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方法来促进我国发展。(2)对外开放与国家性质。对外开放政策不会导致国家性质的变化,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国有经济为主导,有能力克服对外开放政策带来的一些西方国家的消极因素。(3)对外开放与国际经济规则。对外开放要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下进行,逐步与国际经济规则接轨。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要求,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形成稳定、透明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4)对外开放是长期国策。对外开放不是一项短期政策.而是一项长期国策。我们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目标,需要对外开放。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1)创建经济特区。(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3)建立全面对外开放经济体制。第二节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尚未达成统一共识。多数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以经济国际化为前提,最终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增加全球福利效应的过程。2.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帝国主义对殖民地资源和奴隶的掠夺,是生产和贸易超越国界的最早阶段。第二阶段:以流通领域为主要形式的阶段。国际贸易在地域和数量上扩展,资金在国际间局部地流动。第三阶段: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并行阶段。跨国公司的发展带动生产国际化趋势的形成,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为紧密。第四阶段: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阶段。3.经济全球化的特点(1)发达国家是主导力量。(2)信息技术是主要驱动力。(3)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第三节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在一个由政府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的共同机构下,通过统一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取消区域内的各成员国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超国家机体。1.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1)优惠的贸易安排;(2)自由贸易区(3)关税同盟;(4)共同市场;(5)经济同盟。2.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20世纪70年代初的迅速发展时期。(2)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80年代初的缓慢发展时期。(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重新迅猛发展时期。3.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因(1)振兴经济;(2)自由贸易;(3)全球战略。4.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1)促进区域内部贸易增长;(2)促进区域内部的分T合作;(3)增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实力。第四节国际竞争力1.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1)政府管理创新;(2)基础设施;(3)科学技术;(4)金融体系。2.国际竞争力的构成要素IMD认为,国际经济竞争力由八大要素构成.即:国内经济实力——用以测度一国宏观层次上的经济实力基础;国际化用以测度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程度;政府管理——用以测度政府政策对国际经济竞争力发展的有利程度;金融体系——用以测度股票市场及金融服务的绩效;基础设施——用以测度资源与基础设施体系对国内企业基本需求的满足程度;企业管理用以测度有创新精神的、可盈利的及负责任的方式管理企业的能力;科学与技术——用以测度一国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取得成就、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国民素质用以测度一国人力资源的质量。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国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经济实体,进行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超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要素:第一,跨国公司必须是一个在多个国家从事生产或经营活动的工商企业,母公司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对其他实体进行控制;第二,跨国公司必须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具有共同的全球经营战略和协调一致的共同策略;第三,跨国公司内部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和信息,共同承担责任。1.跨国公司的主要特征(1)国际化经营;(2)一业为主,多样化经营;(3)一体化生产经营;(4)全球经营战略。2.跨国公司的主要作用(1)改进资本结构;(2)促进技术进步;(3)改善经营管理。WEF认为国际经济竞争力是“一国实现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能力”,IMD认为国际经济竞争力是“一国在国际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这两个定义对国际经济竞争力概念的理解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指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国力的强弱程度。第五节国际经济安全1.国家安全的经济范畴国家经济安全是维护国家经济正常发展、不受外来威胁的状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经济安全与国际经济安全。(2)经济政策的国家安全与国家安全的经济影响。(3)整体经济安全与局部经济安全。2.我国面临的经济安全问题(1)战略资源。(2)关键产业。(3)金融风险。(4)弱势群体。(5)经济犯罪。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1、国际贸易原理1.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亚当·斯密认为,分工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第,分工能增进劳动者的熟练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分工使每个人专心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第三分工使专门从事某项作业的劳动者,比较容易改良丁具和发明机械。亚当.斯密认为,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不同工种之间的分T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亚当.斯密所说的按各国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T,实际上是按照绝对成本的高低进行分工,因此,又称为绝对成本学说。亚当.斯密理论的假设前提:只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生产要素(劳动);生产要素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际之间不能流动;两国之间贸易自由,两国的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是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李嘉图认为,只要两国各自具有比较优势,即可以进行国际贸易,原则是“两优取其最优,两劣取其次劣”。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按照比较成本理论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可使劳动配置更合理,增加生产总额,但前提是完全自由贸易。3.赫克歇尔——俄林(H—O)的要素禀赋论俄林认为,每个区域或国家利用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利用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从事生产,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因此,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应该专业化生产并且出口本国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进I-!的是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结果,将消除贸易国之间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并使产品价格趋于均等化。4.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是生产一体化的结果,可分为基于生产工艺分工的产业内贸易和基于产品差异化的产业内贸易。前者指企业将产品分成几个阶段,并由国内公司和国外子公司分别从事生产,又可分为水平性工艺分丁和垂直性工艺分工。产业内贸易公式为:产业内贸易指针值一(1一净出口的绝对值/进出口总额)×100%(二)国际贸易方式国际贸易方式是国际间商品流通的具体做法。根据商品流动方向,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根据商品流动的形态,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根据贸易统计的口径,分为出入国境的总贸易和出入关境的专门贸易;根据商品运输的方式,分为陆路贸易、海路贸易、空路贸易、邮购贸易和网上贸易;根据有无第三者的参与,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根据贸易清偿的工具,分为现汇贸易、记账贸易;根据参与贸易结算的国家,分为单边贸易、双边贸易、三边贸易、多边贸易。单边贸易是国际贸易中最一般、最主要的贸易方式。买卖双方根据自己的意愿,单独就某一商品的价格及有关交易条件达成协议并签订合同。根据合同规定,卖方履行交货义务,转移商品所有权,买方履行付款义务,取得商品所有权,这笔贸易业务即告完成。除此以外,还有以下几种常用的国际贸易方式:(1)包销与代理;(2)销售与拍卖;(3)招标与投标;(4)对销贸易与加工贸易;(5)期货贸易与套期保值。(三)、世界贸易组织1.世界贸易组织的性质(1)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世界贸易组织于1995年1月正式运转,其前身是1947年成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它是全球唯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也是目前调节国际经济贸易的三大支柱之一。(2)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人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的份额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称。2.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1)最惠国待遇原则;(2)国民待遇原则;(3)市场准人原则;(4)公平竞争与贸易原则;(5)透明度原则;(6)鼓励发展和经济改革原则。3.贸易争端解决的机制(1)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的原则。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承诺,不应采取单边行动以对抗其发现的违反贸易规则的事件,而应在多边争端解决制度下寻求救济,并遵守其规则和裁决。(2)专家小组程序。如果磋商未能达成解决办法,申诉方可以要求争端解决机构成立一个专家小组加以审查。(3)上诉程序。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为专家小组程序中的任何一方提供上诉的可能性。(4)争端解决的实施。在通过专家小组报告或上诉机构报告后举行的争端解决机构会议上,有关方必须就建议的实施表明其意图。4.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1)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2)进入协商管理时代;(3)改变世界竞争方式和竞争手段。(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机遇(1)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2)有利于更多地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出口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外资;(3)有利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4)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5)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6)有利于解决贸易争端。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的挑战首先,我国经济进一步融人国际经济体系以后,世界经济的波动,国际游资的冲击,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和有关国际金融机构的干预,使我国政府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开放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面临严峻的挑战。其次,关税减让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首要承诺,这使我国长期受到高关税保护的汽车、仪器仪表、农产品等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关税收人也将相应下降。第三,外资的进入势必加剧国内E1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一批企业破产.加大失业和就业的压力。3.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对策面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完善对外开放制度保障;(2)有效发挥外资作用;(3)增强国际合作和竞争能力。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熟悉)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影响进口贸易的因素(1)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1)一国的经济总量或总产出水平一般情况下,一国的经济总产出水平越高,经济总量越大,则进口贸易额就越大。(2)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3)汇率水平对外贬值,将增加出口,同时也有利于增加本国旅游收入及其他劳务收入;反之则相反。(注意书中关于汇率的说法比较混乱,有时是按直接标价法说,有时是按间接标价法说,关键注意本币是对外贬值还是升值)(2)汇率水平货币升值(购买力增强),则进口将增加,反之则相反。(4)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3)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第二节保护贸易政策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或限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竞争者的损害,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对进口贸易的干预对出口贸易的干预——出口补贴关税限制(壁垒)直接补贴非关税限制(壁垒)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和
本文标题:第一章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47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