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用__________里______________的减少或_______________的增加来表示。2.数学表达式:v(B)=tBc)(注:△C—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变化量(浓度的增加量或减少量);△t—反应时间3.单位:mol/(L·s)或mol/(L·min),也可表示为:mol·L-1·s-1或mol·L-1·min-14.计算的一般模型:假设反应向正方向进行,起始时刻为0,则:对于反应:)()()()(gqDgpCgnBgmA起始浓度:c(A)c(B)c(C)c(D)变化浓度:△c(A)△c(B)△c(C)△c(D)t时刻浓度:c′(A)c′(B)c′(C)c′(D)反应速率:v(A)=tAc)(;v(B)=tBc)(;v(C)=tCc)(;v(D)=tDc)((1)∵△c(A):△c(B):△c(C):△c(D)=m:n:p:q∴v(A):v(B):v(C):v(D)=m:n:p:q(2)△c(A)=c(A)-c′(A);△c(B)=c(B)-c′(B);△c(C)=c′(C)-c(C);△c(D)=c′(D)-c(D)5.反应特点:(1)v是平均反应速率,均取正值;(2)方程式中的系数之比等于各物质反应速率之比,即v(A):v(B):v(C):v(D)=m:n:p:q(3)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都相当(4)用化学反应速率来比较不同反应进行得快慢或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快慢时,应选择同一物质来比较【例1】反应4NH3(气)+5O3(气)4NO(气)+6H3O(气)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A.V(NH3)=0.0101mol.L-1.s-1B.V(O2)=0.0010mol.L-1.S-1C.V(NO)=0.0010mol.L-1.s-1D.V(H2O)=0.045mol.L-1.s-1【例2】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3A(气)+B(气)=2C(气)的反应,若最初加入A和B都是mol4,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2.0sLmol,则10秒钟后容器中含的B是()A.mol6.1B.mol8.2C.mol2.3D.mol6.31.(1)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2)原因:浓度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2.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规律: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来说,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2)原因:增大压强,相当于增大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注意:①液体或固体体积受到压强影响........的变化不大....,因此,增大或减小.....压强,参加反应的液体或固体的反应........速率..几乎不变..。②当容器体积不变时,充入氦气等惰性气体,虽总气压增大,但参加反应的气体浓度不变,因此反应速率不变3.(1)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有效碰撞次数......(2)原因:温度升高,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4.(1)规律(2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总结规律:增大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反之,速率减小增大参加反应的气体的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反之,速率减小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反之,速率减小加催化剂一般使反应速率增大增大反应物的接触表面积,使反应速率加快说明:反应速率(v)一般包括正反应速率(v(正))和逆反应速率(v(逆)),第二节再具体讨论。【例3】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影响的是()A.增加C的量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为一半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体系的压强增大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的体积增大【例4】一定温度下,100mL6mol·L-1H2SO4与过量锌粉反应,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质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A.碳酸钠固体B.水C.硫酸钾溶液D.盐酸溶液【例5】将镁带投入盛放在敞口容器的盐酸里,产生H2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可由图2—20表示。在下列因素中①盐酸的浓度②镁带的表面积③溶液的浓度④氢气的压强⑤Cl-的浓度(1)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__________;(2)解释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图中t1时刻后速率变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60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