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1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不仅人有,动物也有。人的心理比动物的心理更加复杂,两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不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拥有的零散经验,它是人类社会长期实践(包括实验)所获得的知识的结晶,其最大的特点是有自己研究的独立对象、范围与体系,能发现客观规律,从而成为人们改造世界的定向工具。心理学当然也是如此。二、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有内容与形式两个侧面:心理内容指的是来源于现实度为每个人所意识到的各种映象本身,而心理形式是指映象存在的方式及其组织、结构。心理学在考察人的心理现象时虽然也常涉及到一些内容,甚至有时也不得不去分析一些内容,但主要是从发生与发展的角度研究心理活动的形式(包括其机制,过程等)及其规律。为什么心理学不专门研究心理内容而着重研究心理形式呢?这是因为:第一,心理内容是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的映象。第二,心理内容千变万化,情随事迁,因人而异,它带有相当大的情境性与主观性。第三,科学研究的重要特点是分析与概括。心理学暂时撇开浩繁的心理内容而就其构成的心理形式展开研究,本身就是一种分析与概括。三、心理学的内容与基本结构2心理学通常从两个方面去研究人的心理:一是共同的心理过程,即个体意识形成及其活动表现的一般过程;二是个性差异,即人与人之间在意识倾向和稳定的心理特性上的个别差异。任何学科的体系都不是绝对的和固定不变的,它将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与人们言听计从对象的深化而发展。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及其与教育的关系一、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一)心理学的理论任务心理学中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解决,而它的最根本的理论任务是通过对自己对象的研究,不断深入地提示心理、意识与外部世界及脑的关系及其起源的奥秘,从而以最新的科学成就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起到论证与充实的作用。(二)心理学的应用任务它要求心理学通过对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揭示,去解决各个实践领域中凡是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关联的问题。二、心理学分支的发展及其意义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明显标志是分支学科的不断出现与成熟,它们都在完成上述两项任务中作出各自的贡献。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或总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并归纳3心理学在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阐明心理现象中各种最基本的事实与最一般的问题,探索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发展心理学主要包括动物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两门学科。前者是研究动物在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事实及其规律的学科。后者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各年龄阶段心理特点的学科。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人及群体在相互交往中出现的各种社会心理现象及其产生、变化规律的学科。由于许多实践领域要求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探讨与解决各自的具体问题,近一个世纪来,相继出现了不少应用心理学,如医学心理学、咨询与临床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运动心理学、艺术心理学、军事心理学、法制心理学等等。三、心理学与教育的密切关系如果说心理学是教育的理论依据之一,那么教育也是促进心理学发展的一种主要的动力来源。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非常密切。(一)要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必须了解心理学。(二)结合教育实际开展研究,有助于心理学的发展。(三)心理学与当代教学改革教改势在必行,提出教改方案必须有心理学的依据,而心理学本身也会在教改试验的问题研究中获得进一步发展。4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一、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论原则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但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一)客观性原则: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予以揭示而凭空臆测加以歪曲,是一个切科学都就遵循的基本原则。(二)分析与综合的原则把复杂事件分解为简单的组成部分和把各部分联合成为统一的整体。(三)教育性原则结合教育实际研究心理学;从教育实践中发现所要研究的心理问题;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要应用于教育实践。二、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1、实验室实验:它是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内借助于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的心理实验。2、自然实验:这是在日常活动的情境中所进行的心理实验。3、问卷调查及相关法:是将所要了解的内容)如兴趣、态度、归因倾向、思维方式、创造力水平、价值观等等)及其表现归结为若干有代表性的,要求被试回答的问题或项目单,然后依据取得的样本进行评分或评级,以测知被试的心理状态或特性。5第二章心理及其发展与学习第一节心理的实质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心理是头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人的心理则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一、心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一)反映是物质的普遍特性反映是指一种物体在与其它物体相互作用时能留下外部影响的痕迹并对它作出回答的功能。(二)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肯定心理是反映,包括两个含义:第一,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第二,心理是以特殊方式组织起来的物质--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反映机能与产物。二、心理是脑的机能(一)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主要由无数神经细胞(即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颁布分布全身的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连接感受器官与中枢的传入神经,和连接中枢与效应器官的传出神经)两大部分。(二)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1、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也叫做生来的反射或种族反射。它是由固定的刺激才能引起6的、刻板的反射,也称作本能。它是靠低级中枢由种系发展而形成并趵遗留下来的固定神经联系(直通的联系)来实现的。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也叫做获得的反射或个体反射。它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后天学习而产生的反射。它是由高级中枢(大脑皮质)在后天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来实现的。(三)大脑皮质的功能与心理生理心理学的许多研究表明,大脑皮质是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器官。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其上覆盖着六层由大量神经元组成的皮质。皮质按其功能可以相对地分为各种感觉区,运动区以及起联络作用的联合区。三、人的心理(意识)的能动性人的心理往往被称作意识。其实,人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虽有心理,却还谈不上有意识,意识是个人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现象。意识不同于一般的心理之处在于它有如下特点:第一,意识是借助于整个认知过程特别是抽象思维,在人脑中形成关于外部世界的较完整的图景、经验与知识的总和。第二,意识是一种能对自身及其心理活动进行审察的功能。人不仅从别人的言行表现和对自己的反应中产生“镜子自我”,而且也会凭借一定的语词来认识、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活动。人对自己头7脑中产生的认知的认知,叫元认知。人运用无声言语去标示、回顾或确认自己内部的心理活动状态和对“我”的认识,也叫作自我意识。第三,意识也是以情感、态度的方式体现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带倾向性的内心状态。第四,意识是使人的行动具有目的性(意图)并促其实现的内部调节与控制力量。人的这种确立目的、制定计划、调节行动以支配环境的能力,也叫做意志力。总之,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现实系统化了的、自觉的、伴随着体验且有能动性的反映形式。所谓人具有自觉能动性,其全部奥秘都在于人有意识。第二节个体心理的发展一、心理发展的规律与年龄特点:(一)心理发展的概念:从广义上说,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到衰老的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从狭义上说,心理发展只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心理变化,换句话说,它是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是个体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的过程。这个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反映活动从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发展;8第二,反映活动从被动的、不随意的向主动的、随意的方向发展;第三,认知机能从认识客体的直接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发展;第四,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情感从不稳定向稳定发展。(二)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心理发展具有以下一些基本规律:首先,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的数量不断积累和在些基础上出现质变的过程。其次,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再次,各种心理机能相互关联协调发展。最后,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三)年龄阶段与心理年龄特征:年龄阶段:现在,一般都以人在一段时间内具有较多共同的心理年龄特点和主导活动为依据,将个体心理发展分为下面几个主要时期:①乳儿期:0-1岁②婴儿期:1-3岁③幼儿期:3-6、7岁④童年期:6、7-11、12岁⑤少年期:11、12-14、15岁⑥青年期:14、15-25岁左右⑦成年期:25-65岁⑧老年期:65岁以后。9由于上述各阶段与人的年龄联系,因而被称之为年龄阶段。心理年龄特征: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心理年龄特征。二、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决定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一)遗传因素的作用(二)环境的作用(三)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论的基本思想如下:第一,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某一因素的作用大小、性质依赖于另一因素。第二,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遗传可以影响环境,环境可以影响遗传;遗传中有环境、环境中有遗传。第三,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不是始终不变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性质的心理机能上是有所不同的。三、成熟与学习对准备的影响:(一)成熟与学习的关系成熟一般指不依靠后天经验、自然发展起来的身体和行为方面的变化。学习指那些由个体经验和训练所引起的行为变化。10成熟和学习相互依存。(二)学习的最佳时期学习最佳时期指学习某项内容最有效的时期,成熟与学习之间相互依存关系在学习最佳时期的研究中也得以证实。(三)准备的内容与了解的方法准备是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育和教学的起点。根据对学校中各科学习的分析,可以把学生的准备概括成生理机能、智力、情趣、社会性、学习策略、知识基础这样六个方面:生理机能的发展:主要指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它是在其他方面准备的基础。智力的发展:指感知、记忆、想像、思维和言语能力的发展。情趣的发展:指在学习活动中是否具有稳定的情绪和兴趣,是否对学习抱有积极的态度。社会性的发展:主要指社会交往需要的水平和技能。学习策略的发展: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和途径。与新学习内容有关联的知识与技能:(略)四、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第一、教育内容和教师的要求必须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既有能力并且提出略高一些的要求,从而促进他们心理的不断发展。第二、教育虽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制约着学生的心理发展,但其作11用并非是万能的、惟一的和无条件的。第三、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作用,不是一种机械的、简单的、直接的“授予”过程,而是通过学生的积极活动实现的。第四,儿童心理发展过程虽然有共同性、但是在发展速度、水平、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异。教育要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就需要考虑学生的个别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的要求要适合他们不同的发展水平和能力。第三节关于学习的基本看法一、学习的概念:通俗地讲,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因而也可以简洁地把学习定义为“行为的变化”。二、人类学习的特点:人类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人类学飞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言语中介来完成的。人类学习结果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的社会历史经验。三、学生学习的特点首先,学生学习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其次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第三、学生学习以掌握系统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第四、学生学习是在班组集体这种特有的社会群体条件下进行的,在这12种条件下的交往与合作既属于学习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途径之一。综上所述,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以积累个体经验的过程。四、学习的分类:中国心理学家潘菽他从我国学校教育的实际出发将学习分为四种类型:1、知识的学习,包括学习知识时的感知和理解。2、技能和熟练的学习,主要指运动的、动作的技能和熟练。3、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4、道德的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加涅从学习所形成的能力的角度将学习分
本文标题: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63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