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节财政的概念二、财政概念财政是国家为满足其实现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简称“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第二节财政的职能财政所具有的三个职能是: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和发展。一、资源配置职能(一)资源配置:资源——可以被人类开发利用的财富。资源配置——对资源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加以开发利用。最优资源配置——通过对资源配置的活动,达到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两大系统:市场和政府。政府配置资源是对市场配置资源失灵的修正。政府通过对现有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技术结构的合理化,使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获得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资源配置的职能主要通过政府的购买性支出来实现。(二)财政的资源配置手段:1、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2、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3、优化财政支出结构。4、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是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二、收入分配职能(一)收入分配的概念和目标(P7)分配通常讲国民收入分配。它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通过市场进行,也叫市场要素价格分配。(P7)再分配通过财政进行。财政分配的过程,事实上是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之下,国民收入分配主要是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之下,通过市场进行的。而这种自发的市场分配必然会出现缺陷,因而,需要财政分配进行弥补和矫正.财政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实现公平分配应从两方面理解:经济公平→通过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实现。社会公平→通过财政再分配实现。社会收入分配的目标是既要实现效率又要实现公平。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手段1、明确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2、加强税收调节;3、通过转移性支出。2三、稳定和发展职能(一)稳定和发展的概念经济稳定的内涵:1、实现充分就业2、物价水平基本稳定3、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扩张性财政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经济增长)——收入增加——对进口商品需求增加——贸易逆差(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收入增加——通货膨胀——本国商品国际竞争力下降——国际收支不平衡(二)实现稳定和发展目标的财政手段1、通过计划安排实现2、通过财政政策的调节(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3、通过“内在稳定器”的作用4、通过投资、补贴、税收政策的调节5、加强基础产业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6、通过合理拨款安排非生产性部门的平衡发展第三节效率与公平一、财政与效率(二)财政与效率的关系财政与效率的关系,就是财政收支状况和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经济效益的相互作用关系。二、财政与公平公平与分配联系,关键是分配依据是什么。西方财政学认为“效率经由市场,公平通过政府”,国家政府对公平问题,直接通过税收和政府支出进行国民收入、财富和社会福利的再分配。我国财政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的做法:(1)征收个人所得税,防止收入差距过大。(2)征收财产税干预社会财富分布。(3)征收遗产和赠予税对社会财富分布进一步加以干预。(4)将上述收入用于社会福利支出,防止特殊贫困现象发生。三、效率与公平的协调与选择政府决定和评价其活动,需要在经济效率与收入分配公平之间加以权衡。政府必须考虑:为了降低不平等,多大的效率应被放弃,多大损失合理。对比效率的降低,不平等减少的相对价值有多大。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公平与效率相一致的一面:互相依赖、互相促进。有效率,无公平,这种效率不可持久。有公平,无效率,这种公平没有意义。最终还会导致普遍的贫穷。3公平与效率相矛盾的一面过分强调效率难以实现公平。过分强调公平则会降低效率。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根本机制:在初次分配中,要体现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以实现效率,在再分配中通过财政机制来兼顾公平。解决公平与效率问题的重要性财政三大职能的实现最终体现在公平和效率的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一定量资源如何配置市场产品→体现效率→产品如何分配→体现公平资源配置最优:产出最大化效用最大化效率表现在:劳动者的积极性资源的优化配置第四节西方财政学说的发展西方财政学说从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经过诸多学派的发展,逐渐形成在当今世界各国制定财政政策时所通行的各种理论。一、重商主义的财政学说重商主义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以“贸易顺差论”为中心内容。代表人物:托马斯·曼;孟德斯鸠;拜切尔等。重商主义的财政学说的内容包括:国防财政论、赋税转嫁论、保护关税论、限制王室经费论、赋税立法论。二、重农学派的财政学说重农学派是18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形成的代表农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理论。创始人是弗朗斯瓦·魁奈,代表人物有杜尔哥和布阿吉尔贝尔等。重农学派的财政学说主要内容包括:赋税论、平等关税论、平等纳税论、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利弊论、国家经费论、公债论。三、古典学派的财政学说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包括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古典学派财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自由放任”学说,认为实际工资率与就业都由4劳动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劳动的需求量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来决定,其供给量则由实际工资决定。四、新古典学派的财政学说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分离、扩大古典学派的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后来取代了古典学派的地位。主要代表人物:庇古和马歇尔。新古典学派以福利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活动,重视财政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认为,财政是国家手中掌握的经济工具,政府可以运用财政来干预经济,以克服资本主义经济在资源配置上的弊端,缓和贫富两极分化的矛盾,增大社会福利。五、凯恩斯学派的财政学说1936年凯恩斯撰写《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干预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汉森、萨缪尔森、罗宾逊和卡尔多等。凯恩斯主义主要内容有:1、创立了宏观经济分析。2、强化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思想。3、政府干预的主要手段是财政和货币政策赤字财政论:基础是有效需求不足学说,膨胀性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通货紧缩时期,实施膨胀性的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时期,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充分就业预算的财政政策:以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为目标。六、货币学派的财政学说货币学派是上世纪50-60年代,通货膨胀不断加剧背景下产生的极力反对凯恩斯学派的赤字财政政策学派。反对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鼓吹恢复“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货币学派政策主张:应最大限度地依赖市场的力量;控制通货膨胀比减少失业更有意义;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七、合理预期学派的财政学说上世纪70年代后,西方陷入“滞胀”困境,美国出现了和新古典综合派相对5抗的合理预期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萨金特、华莱士等。理论体系建立在传统经济学的一般均衡模型的两个假定前提之上,即理性预期假说和持续的市场出清。该理论否定了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必要性。八、供给学派的财政学说本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国兴起的反对凯恩斯学派的需求管理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万尼斯基、罗伯茨等。理论主张恢复萨伊定律。政策主张否定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主张实施“供给管理”政策。第一节财政支出概述一、财政支出分类对财政支出进行不同角度的分类可以揭示财政支出结构的内在联系,便于对财政资金的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财政支出有哪些分类标准和具体分类?二、财政支出结构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即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支出结构的制约因素有哪些?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趋势如何?(一)财政支出结构的制约因素1.政府职能2.政府的工作重心及发展目标3.经济体制及资源配置的方式(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趋势(思考)1.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将日益增强,企业将取代政府成为投资主体。2.各级政府正常管理经费在支出总量保持适当增长的同时做出适时调整。3.调整和优化文教科卫支出结构。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增加社会保障支出。5.缩小财政补贴范围,严格补贴程序,减少补贴金额。一、购买性支出的性质购买性支出具有纯公共产品的性质:(1)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2)消费具有非竞争性。6(3)运行具有非排他性。2、国防支出国防支出指用于现役部队、国防后备力量、国防动员以及其它国防等方面的支出。我国国防支出总量是逐年增加的,但增长趋势是缓慢。国防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比重以及GDP的比重变化比较平缓,并曾一度趋减。3、教科文体卫支出文教事业支出是各种社会事业支出的简称,是指国家财政用于文教事业等事业部门的经费支出。内容涵盖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等。文教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非生产性支出,是一种社会性的共同需要。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强大推动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费事业费变动的规律:随经济的发展不断增长。原因:1、科学、教育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先行。2、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时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标志。(二)财政投资性支出1、财政投资性支出概述财政投资性支出是指政府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诸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是生产性部门,可以产生效益。财政投资性支出规模受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等多因素影响。2、财政投资性支出的范围集中于私人投资市场失灵的领域,包括自然垄断行业、基础设施、风险投资以及农业等方面。第五节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与居民个人福祉直接相关,受国家职能范围大小的制约和影响。转移性支出是政府承担社会责任、解决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一、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1、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2、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要求。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社会性、强制性、福利性。7二、社会保障支出的主要内容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支出是政府付给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人的补助支出。在我国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有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2、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支出是政府用于对生活困难或处于某些特定条件下个人或家庭提供的救济和补助支出。3、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指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对收入在贫困线一下的公民和因自然灾害受损失或发生其它不幸事故而暂时生活处于困难中的公民,为保障其生活而提供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4、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是指通过政府预算拨款对层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特殊贡献的社会群体给与补偿和褒扬的一种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完善的几个问题1.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养老保险试点、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中央财政补助等对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有所缓解。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严重滞后。只有在农村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加速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2.社会保障的资金紧缺问题社会保障属“高消费”公共产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大量财政资金支持。社会保障筹资一是通过社会保险缴费,二是通过一般税收收入。3.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问题我国地方社会保险储备基金约2000多亿元;中央社会保障基金约1400多亿元。对于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有诸多限制。社会保障基金面临保值增值问题。学习目的了解财政收入的相关概念。理解c、v、m在财政收入中的贡献。(重点)理解以效率和公平标准确定合理财政收入规模。了解财政收入在价值、所有制、生产部门和地区上的构成。一、财政收入的含义从政府职能和财政分配角度来理解。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需要,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方式取得的可供其8支配的财力。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前提。二、研究财政收入形式的意义财政收入形式是指国家利用什么名义,采取什么方法取得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形式与经济形式和管理体制密切联系,由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相互作用形成,具有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客观性。三、财政收入的形式财政收入一般采用税、利、债、费四种形式,每种形式各具其功能,不相互替代。税收收入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靠国家税法规定所取得的财政收入。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国有资产权益收入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参与国有企业
本文标题:第一节财政的概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73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