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第一部分第一章第2节
第一部分第一章第2节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下作业][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示意图。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的大小。据此回答1~2题。1.在“生命宜居带”中,之所以可能出现生命,主要影响因素是A.液态水的存在D.宇宙辐射的强度C.行星的体积D.适宜呼吸的大气2.根据下表资料判断,火星与地球相比火星地球直径4220英里7926英里自转轴的倾斜角度25°23°26′公转周期687个地球日365.25日自转周期24时37分23时56分4秒大气组成主要是二氧化碳及部分水蒸气氮、氧、氩及其他大气密度0.071A.自转和公转的速度均比地球快D.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小C.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比地球大D.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生命宜居带”最大的特点是与太阳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中,水以液态形式存在。第2题,火星公转周期比地球长近一倍,公转轨道比地球略大,故公转速度慢;火星直径比地球小,但自转周期略长,因此自转速度慢;火星大气密度小,大气层薄,昼夜温差比地球大;火星自转轴的倾斜角度大,因此太阳直射纬度范围广,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比地球大。答案1.A2.C(2013·洛阳模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之一。据此完成3~4题。3.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可以描述为①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②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巨行星③与太阳系中的金星、木星相邻④不属于河外星系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4.下列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的是①大气环流②石油、天然气资源③火山爆发④地壳运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第3题,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它属于银河系。它的公转轨道位于金星和火星轨道之间,它是一颗类地行星。第4题,大气环流的形成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石油和天然气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的太阳能。答案3.C4.A据报道,科学家曾预计2012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并预见到届时将发生大量的太阳活动。据此回答5~6题。5.如果2011~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A.2000~2001年B.2022~2023年C.2006~2007年D.2087~2088年6.下列现象可能由于太阳活动而造成的是A.气温异常升高B.有线电话突然中断C.山体发生滑坡D.指南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解析第5题,太阳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第6题,指南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磁暴”现象。答案5.A6.D天文辐射是指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下图为某地区各月日平均天文辐射随纬度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7.该地区天文辐射受纬度影响最大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8.导致图中a线数值高于b线数值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高度和昼长B.地表状况和昼长C.太阳高度和纬度D.地表状况和纬度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1、12月份变化幅度最大,因此在冬季天文辐射受纬度影响最大。第8题,由图可知,a为7月份,b为1月份,在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与太阳高度角都较大,故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答案7.D8.A电影《2012》讲述在2012年,地球因为异常的太阳活动而面临毁灭,到处都是天崩地裂、岩浆喷发,到处都是死亡。据此回答9~10题。9.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会引发地震、火山喷发B.可能引发干旱、洪涝等灾害C.使青藏高原海拔升高D.一定使人类遭受灭顶之灾10.下列属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的是A.黄赤交角的存在B.地球自转和公转C.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大气D.地球不透明、不发光解析第9题,太阳活动会使地球上降水异常,所以可能引发干旱、洪涝等灾害。而地震、火山喷发是由地球内力作用造成的;太阳活动不会导致青藏高原海拔发生变化;异常的太阳活动会使人类遭受灭顶之灾没有科学道理。第10题,地球存在生命的根本原因是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大气。答案9.B10.C(2012·上海)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下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据此回答11~12题。11.图中所示的34个测站分布范围主要在A.亚洲B.亚洲和欧洲C.亚洲和北美洲D.欧洲和北美洲12.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A.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B.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C.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D.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解析第11题,由图示信息可知,34个测站分布于166°W到81°E之间,绝大部分在欧洲和北美洲,而亚洲部分极少,故选D。第12题,由图可知,70°N~80°N、157°W~81°E范围内的12个测站,观测结果是太阳黑子数和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而60°N~70°N、116°W~41°E范围内的22个测站,测得结果是太阳黑子数和降水量变化趋势相反,但变化周期一致,因此,C项正确。答案11.D12.C二、综合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读下面的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问题。(1)图中地震波速度变化线中,S表示________波,P表示________波。(2)图中地球的内部圈层中,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3)A、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________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D________不连续界面。(4)在2900千米深处,S波________,P波波速________,从而发现了E________不连续界面。(5)M层和N层的主要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软流层位于________层内,岩石圈包括________层的一部分。(填字母)解析根据“纵波传播速度较快且能通过各种介质”可知,S为横波、P为纵波;根据它们速度的变化,可发现地下33千米处的莫霍界面、地下2900千米处的古登堡界面,这两个界面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圈层。M代表的外核和N代表的内核的物质性质不同,从而影响了横波的传播。软流层位于上地幔,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及整个地壳统称为岩石圈。答案(1)横纵(2)地壳地幔地核(3)33莫霍(4)消失变慢古登堡(5)M层物质接近液体,N层为固体(6)BB14.(2013·马鞍山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黑子记录,但人类系统观测黑子的历史不足300年。黑子数量高峰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人类系统记录的第23个太阳活动周期于1996年开始。材料二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第23周太阳黑子数预报(1)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层,它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________年是第23周太阳活动峰年。(3)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________,因此________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4)太阳活动是太阳风暴的诱发因素。请举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解析本题以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第(1)题,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由于黑子的温度比周围低而显得较暗。第(2)题,可直接从图中读出。第(3)题,耀斑往往与太阳黑子同步发生,太阳黑子的多少、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第(4)题,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磁场、气候都有影响,同时还可能在两极地区形成极光。答案(1)光球黑子的温度比周围低,所以看起来比较黑,其实黑子并不黑,只是暗一些(2)2000(3)耀斑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4)耀斑爆发会发射强烈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传播到地球附近,会强烈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使各类无线电短波通信发生短暂的中断。此外,电离层发生强烈扰动,可能使宇航员受到辐射伤害;电磁遥感测量在磁暴期间常常发生错误;电波路径发生位移,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导航产生误差;大磁暴使电网超载,造成输电线路中断;卫星衰老并过早陨落,星载电子仪器受到严重损害。
本文标题:第一部分第一章第2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78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