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五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单元
实用标准文案精彩文档写人记事文章阅读指导班级:姓名:【出题点】1.整体感知,概括主要内容。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3.理解关键语句含义;理解词语的本义和文中意思。4.理解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的作用。5.评价人物。【技巧指导】1.划分层次、段落:以写事为主的文章: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以写人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2.概括主内、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①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②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3.为文章拟标题:方法一:(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方法二: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4.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6.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5)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7.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实用标准文案精彩文档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5)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有感染力。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8.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9.句子或语段的作用?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二、在结构上:在文章开头:总提、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等作用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2)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使文章戛然而止,发人深思。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10.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A、正面描写(1)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B、侧面描写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11.补写心理活动:必须用第一人称;必须仔细读具体语境,上下文。12.文段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也有往后找的;(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一)一筐苹果傍晚,天边飘来一朵暗红色的云。天还没有落黑,就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下来。公路上,一群刚刚放学的孩子撑着雨伞,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偶尔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一个年轻的姑娘拉着一辆小运货车,在雨中匆匆地走着。车上,装着两大筐苹果,红喷喷的,黄澄澄的,堆得冒出了箩筐。许是心急,许是路滑,在马路拐弯处,只见小车一歪,箩筐翻倒,又圆又红的大苹果滚得满地都是。姑娘慌里慌张地拾起这个,滚了那个,眼看,汽车嘟嘟叫着从远处驶来……实用标准文案精彩文档正好,有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走过这里,没等姑娘打招呼,他们就奔过来。七手八脚地拾了起来。姑娘直起身子,不由皱起眉头。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仿佛看出她的焦虑,走到她身边,微笑着说:“不要着急,大姐姐,一个苹果也不会少!”说罢,他解下脖子上的红领巾,大声叫道:“刚刚、彬彬、小军,来,跟我封锁交通!”然后,又不停地摆动红领巾,向驶近的汽车大叫着:“停一停!停一停!”一辆大卡车停下来了,一辆小轿车停下来了。司机和行人看到这情景,都急忙跑过来和孩子们一起追逐着满地乱滚的苹果,宁静的马路顿时热闹起来。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又结束得这样迅速。那位运苹果的姑娘,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帮助拾苹果的人们已经消失在雨帘里。雨,还在飘飘洒洒,公路又恢复了宁静。运苹果的姑娘目送着孩子们彩色的雨伞,望着远去的汽车溅起的水花,心里久久不能平静……1.下面四个选项中,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的一项是:()(2分)A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小姑娘拾苹果。B小姑娘的苹果撒了一地,放学的孩子们帮助她拾苹果,小姑娘很感谢他们。C初夏的傍晚,天下起了雨。年轻姑娘的一大筐苹果撒了一地,一群孩子、司机和行人帮忙拾苹果。D初夏的傍晚,天下起了雨。年轻姑娘的一大筐苹果撒了一地,一群孩子、司机和行人帮忙拾苹果,小姑娘心里很不平静。2.第4自然段中“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仿佛看出她的焦虑”,她在焦虑什么,请结合上下文内容写一写。(2分)3.第6自然段中“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又结束得这样迅速。”中的“这一切”是指:(2分)4.文章第4自然段中写小男孩用了描写、描写和描写。(3分)5.短文第2自然段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1分)A具体、准确B生动、形象C简洁、深刻D加强语气6.文章是按照顺序写的。(1分)7.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二)选择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实用标准文案精彩文档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温暖的潮水瞬间将他包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luō)了捋衬衣上的褶(zhě)皱,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紧紧包裹。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1.从第⑥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父亲的复杂心情。(2分)2.第⑦自然段中“寝食难安”原本的意思是,在文中具体指(3分)3.第⑧自然段中“一股看不见的温暖的潮水瞬间将他包围。”这句中“潮水”指,这是因为。(2分)4.父亲的“选择”在文中指的是。(2分)5.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4分)6.从文章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简单写出理由。(2分)(三)深夜,那盏灯那一年的春天,我被一场飞来车祸轧断了双腿,造成粉碎性骨折。医生说,治愈的希望很渺茫。我除了整天瞪着天花板挨着以泪洗面的日子,还能做什么呢?在小学教音乐的姐姐给我抱来了高中课本,默默地放在我枕边。我怒气冲冲,一古脑儿地将它们撒了一地。姐姐弯下腰,一本一本拾起来,大滴大滴的泪水从她眼睛里涌出来,我忍不住失声痛哭。一天夜里,姐姐突然推门进来,把我扶起,指着对面那栋黑漆漆的楼房,激动地说:“弟弟,瞧见那扇窗子了吗?三楼,从左边数第二个窗户。”她告诉我里面住着一个全身瘫痪的姑娘,和她的盲人母亲相依为命。姑娘白天为一家工厂糊鞋盒,晚上拼命地读书和写作。才17岁,已发表了十几万字的作品……看着那扇窗子的灯光,我脸红了。“弟弟,拿出勇气来呀!”打那时起,那扇窗口的灯光时时陪伴着我。只要能看到那束柔和的灯光,我就不由自主地拿起旁边的课本。在一个大雨的下午,姐姐为了抢救一名落水儿童,不幸牺牲!噩耗传来,全家人悲痛欲实用标准文案精彩文档绝。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泪流满面。突然,一束灯光柔和地射到我脸上。那一刻,我突然起了个念头:我想见见那姑娘,把姐姐的故事讲给她听,还要感谢她夜晚的灯光,伴我度过了那个难熬的季节。我拄着双拐,跌跌撞撞地爬上那幢楼,轻轻地叩响了房门。没有回音,我又使劲地敲了敲。对面的房门打开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上下打量着我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我呆住了。“……从前我儿子住在这儿,后来他调走了,这间房一直空着。两个月前,一个长辫儿姑娘租下了,可说奇怪,她并不在这儿住,只是吩咐我晚上把电灯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灯关掉……”我突然扔了双拐,跌倒在那扇门前,失声痛哭起来。耳畔似乎又响姐姐那叮咛的声音:“弟弟,拿出勇气来呀……”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相依为命辗转反侧2.“在小学教音乐的姐姐给我抱来了高中课本,默默地放在我枕边。”姐姐送书给“我”是为了让“我”()①苦恼时读读书,用读书的方法来消遣解闷。②振作起来,身残志坚。③分散精力,不要老想着伤痛,减轻“我”内心的痛苦。3.“还要感谢她夜晚的灯光,伴我度过了那个难熬的季节。”“我”之所以要感谢那夜晚的灯光,是因为()①那夜晚的灯光点亮了“我”心中的明灯,“我”在姑娘身残志坚品格的激励下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②那夜晚的灯光使“我”仿佛看到了那位从未谋面的残疾姑娘。③夜晚的灯光一直亮着,它每天伴着睡不着觉的“我”到天亮。4.结合第6自然段内容,理解“那一刻,我突然起了个念头”这句话的意思。(1)“那一刻”是指:(2)“起了个念头”是指:5.文章为什么以“深夜,那盏灯”为题?6.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四)难忘的人①新加坡留学生活已经过去很久了,我至今难忘我的房东先生。②他拥有一幢价值36万美元的两层花园洋房,十几万美元的股票,2万美元的汽车。退休前的他是电子工程师,收入很高。退休后的他每月拿退休金,还时不时地赚些外快。他无子无女,独身一人。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他是一个富有的中产阶级人士。但是,让我们来看一下他的生活:大多数食物都是超级市场的降价食品;新鲜橙汁舍不得买,只买听装浓缩橙汁,回来兑水;面包也舍不得买,自己在家做;一日三餐简单得让人觉得难以下咽:两三片面包,有时涂点花生酱,几片生菜叶,外加一杯牛奶,有时加一只烤土豆。我从没见过他做过鱼、肉、鸡、鸭等荤菜。③他是个守财奴吗?答案是否定的。住了一段时间后,我就了解到,他每年都大量捐款给各种慈善机构,并且赞助过很多中国留学生完成学业。实用标准文案精彩文档④由于以前我在香港工作的时候就认识
本文标题:五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96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