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安排四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是《穷人》《唯一的听众》,略读课文是《别饿坏了那匹马》《用心灵去倾听》。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这组课文不仅在反映人物精神面貌上是一致的,在写法上也相类似,都是通过具体事例及环境、人物的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例如,文章对桑娜的描写是通过桑娜主动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以及环境、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来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残疾青年的美好品德也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来表现;《唯一的听众》则是通过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用心灵去倾听》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关于人间真情的话题,无论是说和写的落脚点都应在具体的事例上。习作指导的重点是怎样选择材料,即要通过具体事例来把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品质写出来,要求学生学习本单元描写人物的方法,真正达到迁移运用的目的。本组教材中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它们共同承担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总之,一组教学要紧紧围绕单元主题,渗透主题内容,让情感达到熏陶、潜移默化的效果。教学时要注意抓住本组共同的写作特点,以课文为范例,起到铺垫、引路的作用,最终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这种表达方法,运用于习作之中。2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本单元中的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二、方法与过程目标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2.练习续写课文。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单元训练重难点重点难点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单元课时安排《穷人》2课时《别饿坏了那匹马》1课时《唯一的听众》1课时《用心灵去倾听》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三3课时回顾•拓展三1课时第三单元检测11课时第三单元检测21课时共计11课时3课题《穷人》授课班级六年级授课人焦学斌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4.练习续写课文。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穷困和悲惨。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教学难点练习续写课文。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能正确的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文中的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顺序。二、过程与方法1.读准字音,读通全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3.抄写生字词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出示课题解题1.穷人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2.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1.学生自由谈谈4背景。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4.板书课题。2.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1.学生自由读。2.读后交流: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指名读生字。3.开火车朗读课文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课件出示: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_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菜___________鱼。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______!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______垂下来。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_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_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1.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语板书设计穷人5第一段(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第二段(3~11自然段):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第三段(12~2自然段):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时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引入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谈谈二、理解:“穷”人(精神上的富有)1.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2.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穷人!4.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学生自由读,体会异同,并交流。1.小组合作学习。2.汇报自觉所得。(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6子,用──勾出来。1.交流自己的想法1.小组合作,在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三、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课件出示:(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1)桑娜沉思……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2)她忐忑不安地想:……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展示出来呢?抽生读。(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质。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4)课件出示:“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个熬字说明什么?(他为了抚养邻居家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劳动。他与妻子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1.读后交流。2.先在小组里说,然后在班上发言。(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3.学生读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再次体会桑娜矛盾的心理过程4.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7助他人的高尚的心。)4.小结: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质。(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3)同桌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四、小结全文续写课文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难熬的,同学们心中一定有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1.学生续写。2.学生交流续写,评价作品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板书设计穷人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教学反思课题10*《别饿坏了那匹马》授课班级六年级授课人焦学斌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感激之情。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8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出示课题解题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3.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1)谁欺骗谁?(2)为什么欺骗?(3)怎么骗?学生自由谈谈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3.反馈交流。1.学生自由读。2.开火车朗读课文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提出自己的疑惑。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2.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1.同学们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2.学生派小组代表发言。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语板书设计别饿坏了那匹马残疾青年热心、善良爱读书、诚实、有志气教学反思9课题《11.唯一的听众》授课班级六年级授课人焦学斌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3.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出示课题解题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学生自由谈谈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2.汇报交流。1.学生自由读。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
本文标题:第三单元教学设计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12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