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07第七章内燃机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2007
内燃机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简介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北京理工大学内燃机燃料: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CO2、H2O主要有害污染物:CO、HC、NOx、碳烟PM一概述(1)发动机转速很高,混合、燃烧时间极短,出现熄火,未燃产物HC(2)汽油机起动、大负荷、变工况用浓混合气,导致不完全燃烧CO(3)燃烧最高温度1800℃以上,空气中的氮氧化成各种氮的氧化物NOx(4)柴油机混合的不均匀性,在高温下缺氧燃料发生裂解、脱氧碳烟颗粒(微粒子)PM1)CO和血液中的输送氧的载体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是氧的240倍。CO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羰基血红蛋白,剥夺了对人体的供氧能力。空气中CO的体积分数超过0.1%,导致人体中毒,超过0.3%,30min内致命。2)NOx发动机排出的NOx,绝大部分为NO,NO在大气中缓慢变成NO2,对肺和心肌有很强的毒性作用,是地面附近形成光化烟雾的主要因素。3)HC对血液和神经系统有害,对呼吸道、眼睛粘膜有刺激、毒性,是形成光化烟雾的罪魁祸首之一。4)PM柴油机排出的微粒大多≤0.3μm,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癌作用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性羰tang基–C=O–城市光化学污染问题机动车排放的NOX和挥发性有机物在大气中进一步反应,形成淡兰色的烟雾,直接刺激人的呼吸系统,并对心血管等系统造成损害。1998年,北京曾出现光化学烟雾事件2001年,南宁也发生了光化学烟雾事件1)体积分数单位排气体积中排放污染物的体积,通常以%和10-6(百万分比ppm)表示质量浓度常用mg/m3表示2)质量浓度对于装有发动机的某些轻型车辆,按排放法规条例,不对发动机作专门排放测试,进行整车道路工况法模拟测试,质量排放量用g/km单位表示3)比排放量对于中、大型的发动机及车辆,按排放法规条例规定,采用台架测试的方法,即在测定功率的同时,测出其有害排放物,用g/(kW.h)作单位表示排放产物的单位机理:缺氧φa~1。燃料氧化形成CO的速度很快,缺氧也能很快氧化成CO;但COCO2的速度较缓慢。汽油机:①φa~1②多缸机各缸进气量的不均匀性,引起各缸浓度的差异,浓度过大,CO③点燃式内燃机会在用浓混合气工况(起动、大负荷、变工况),导致CO增大柴油机:柴油机在大负荷和接近冒烟界限时,CO比较结果:汽油机CO的排放量是柴油机的数十倍二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1、一氧化碳CO降低CO的技术措施汽油机:①三效催化转换器+氧传感器+闭环控制。②保证φa=1、催化器起作用温度、防中毒(铅、硫、磷)③稀薄燃烧技术④缩短高排放工况:冷起动(点火能量、起动功率)、怠速转速柴油机:①高负荷限油催化转化器的基本构造1-壳体;2-减振密封衬垫;3-载体与催化剂2、未燃碳氢化合物CH机理:未燃。汽油机:①燃烧产生。a壁面对火焰的冷激效应(单壁、双壁)50~70%;b油膜和沉积物吸附~25%+~10%;c容积淬熄;d缝隙效应。②扫气短路(二冲程机、增压)③泄露(曲轴箱排放)④燃油系统中汽油蒸气⑤机油柴油机:①喷注外缘过稀熄火②喷油器压力室容积过大,引起膨胀过程中的滴油或汽化现象③冷起动白烟(未燃HC微粒)④机油比较结果:汽油机CH的排放量是柴油机的数十倍(燃烧产物少,但机油)理由:①柴油是燃烧前喷入的在缸内停留时间短:冷激、吸附等均较小②柴油扫气短路、蒸发很少降低CH的技术措施汽油机:①三效催化转换器②吸附催化转换器③点火能量、燃烧室紧凑、火花塞中置(燃速快)④缩短高排放工况:冷起动、怠速⑤解决或缓解:扫气短路(二冲程机、增压);泄露(曲轴箱排放);燃油系统中汽油蒸气;机油消耗柴油机:①减小喷油器压力室容积②提高燃烧室壁温③改善冷起动性④降低机油消耗(环、配缸间隙等)3、氮氧化物NOx机理:高温、富氧、作用时间长。汽油机:①缸内瞬时最高温度可达2800K,导致稀混合气的工作气缸NOx②汽油机虽然φa≤1,但各缸充量可能不均匀③高温持续曲轴转角较长柴油机:①柴油机φa≧1,缸内瞬时最高温度可达2200K②转速又比汽油机低,高温、富氧同时作用的时间相对较长柴油机几乎所有的NOx都是在燃烧开始后20°CA(速燃期)内生成的(温度高、不缺氧)比较结果:汽油机、柴油机NOx的排放量大致相当(汽油机稍高)理由:①汽油机最高燃烧温度高很多降低NOx的技术措施汽油机:①三效催化转换器②稀薄燃烧技术③EGR(冷却),最大EGR率15~20%④推迟点火⑤喷水,加CO2柴油机:①降低燃烧温度:a、延迟喷射;b、低涡流比;c、EGR(冷却),最大EGR率40%;d、增压与中冷;e、滞燃期内的低喷油率(预喷)②后处理:还原催化器(硫中毒)(吸附式)③排气加氨SCR4、C微粒PM机理:高温、缺氧汽油机:①汽油的化学稳定性高②汽油机PM的排放量取决于汽油含铅量,含铅0.15g/L,排放微粒100~150,如用无铅汽油,且汽油含硫量又较低,认为汽油机基本上不排放微粒。柴油机:①燃料中的烃分子在高温、缺氧下发生氧化和热裂解,生成不饱和的烃类,不断脱氧、聚合成以碳为主的直径2nm左右的碳烟核心,其相互间碰撞、凝聚,堆积成直径1μm球团状或链状的聚集物。②在扩散燃烧期内处于边喷射、边混合、边燃烧状态,混合极不均匀,在φa≤0.6、温度T>1600K区间内生成PM比较结果:柴油机PM的排放量是汽油机的数十倍理由:①柴油机为非均质燃烧,易造成局部缺氧②柴油化学稳定性差;燃烧初期形成大量游离C,后期温度低氧化弱降低PM的技术措施汽油机:①无铅②脱S、脱磷③脱杂质柴油机:柴油机C烟(微粒子=C颗粒+~50%CH)①改进混合与燃烧:a.高压喷射;b紊流燃烧;c缩口型燃烧室;d改进进排气系统②排气后处理:颗粒收集和催化微粒捕集器(DieselParticulateFilter——DPF)③燃料脱硫与脱杂质;低残碳值柴油④降低HC排放⑤降低机油消耗壁流式蜂窝陶瓷DPF1-陶瓷滤芯;2-再生用电热丝三汽油机排气污染控制技术1智能化的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精确控制空燃比2三效催化转换器的使用–空燃比、温度3优化设计和精心制造发动机1)采用半球形燃烧室-传播距离短2)合理提高压缩比3)采用上置式液压挺柱凸轮轴配气机构4)采用高能点火能量系统-35kV,延长放电时间5)采用可变配气机构–可变气门定时、可变气门升程、关闭部分气门、可变排量6)采用可变谐振效应的进气管–可变进气管长度、采用可变谐振系统7)精心制造–刚度匹配、缸套变形8)适当降低最高转速–影响充量系数、燃烧速度9)适当提高怠速转速–怠速速度越低,热状态越低,要求混合气越浓4采用废气涡轮增压(中冷)技术–(减排量、部分负荷特性、降排)5废气再循环6稀薄燃烧及缸内直喷式技术7清洁燃料8汽车蒸发污染物的收集三柴油机排气污染控制技术1提高喷射压力2增加喷油器的喷孔数,减小孔径3采用无压力室喷油器4适当减小进气涡流——由于大幅度提高喷压5燃烧室口径比的合理确定——大小与收口情况6油、气、室的三者匹配7采用多气门技术8采用泵喷嘴燃油喷射系统——供断油迅速、不易出现非正常燃烧9电控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应用10高性能可变几何增压(中冷)技术——改善加速、低速特性11柴油机的排气再循环——EGR降低NOx12柴油燃料的改进——提高十六烷值、降低含硫量、降低芳香烃含量13清洁燃料的应用14均匀充量压缩燃烧(HCCI)技术15微粒捕集器
本文标题:07第七章内燃机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200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33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