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anbound-每日金融-第3156期
每日金融P1安邦集团研究总部总第3156期2010年12月12日星期日分析专栏:中国应对通胀压力有什么“特效药”?出口强劲,人民币升值受损的说法站不住脚了_______________3中国暂缓加息保留了“利空”手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明年的新增贷款规模难以回归常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农信社领域监管空白导致信贷数据可能有较大失真____________4中国央行的四大目标平衡不可能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欧元区统一发债计划几乎不可能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房地产业务受限让信托公司重拾银信合作___________________5就规模而言,外管局打击热钱的效果甚微___________________5年终算账,十大券商对2010年股市的预测基本不靠谱_________5投资者担忧中国经济放缓已甚于美国金融监管_______________6吴晓灵认为提高准备金率是紧货币的现实做法_______________6香港人民币债券融资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在扩大_______________6“圈钱市”不改,股市投资就改变不了亏损的命运____________7“债券之王”在美国国债的急跌中未能幸免_________________7上证180等指数样本股将进行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通胀前景令罗杰斯悲观看待股市债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8:aic@anbound.com.cn订购热线:010-59001200010-59001366服务热线:010-59001377021-624886660755-82903344028-682220020571-87222210023-86716781(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重庆)每日金融P2〖分析专栏〗【中国应对通胀压力有什么“特效药”?】备受瞩目的中国11月份经济数据终于在12月11日揭晓。结果显示,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是自2008年8月以来的28个月新高,环比上涨1.1%。1-11月CPI同比上涨3.2%,比1-10月扩大0.2个百分点。11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1%,环比增1.4%。另一方面,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增幅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5.94万亿元,同比增长22.1%,增幅与上月持平。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640亿元,1-11月新增贷款总量达到7.44万亿元,7.5万亿元的年度信贷目标被突破已成定局。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最近三个月,国内的通胀率呈跳涨之势。CPI涨幅从9月的3.6%开始,10月“破4”,11月“破5”。其中,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成了拉动CPI的“急先锋”。我们此前曾指出,食品价格的涨势何时趋缓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11月的数据来看,情况尚未缓解。当月食品类上涨了11.7%,拉动CPI上涨3.8个百分点,贡献率是74%。除了“食”之外,11月的“衣”、“住”价格也在上行。衣着类以及居住类产品的环比指数分别上涨了1.6%和1.8%。由于这些产品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若其后期涨势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民众将会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购买力的下降。考虑到国家采取的一系列稳定物价的措施会渐渐发挥出效力,再加上翘尾因素的消退,12月的CPI涨幅不太可能会超过11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通胀压力会得到显著缓解。事实上,11月M1、M2、PPI的增速基本都延续了10月开始的回升态势,货币供应的增加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对CPI的影响将会滞后一段时间体现出来。而明年1月和6月的CPI又会受到翘尾因素的较大影响,这使得明年上半年的通胀率很可能继续维持在高位,甚至再创新高。因此,央行10日宣布,从2010年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冻结资金约3500亿元左右。此次调整之后,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8.5%,至历史最高水平。这算是央行对当前通胀形势做出的又一政策反应,但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动作弱于此前市场强烈预期的加息。在当前形势下,应对通胀毫无疑问成为中国经济政策中的重中之重,中国政府部门已经在为此而干预了。不过,在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看来,通胀的唯一应对之道就是不让它发生;在发生之后,不可能找到既能有效应对通胀,又毫无损失的方法。面对通胀,绝对不能提“用行政手段应对通胀”,这会导致市场混乱,造成同样的损害。陈功指出,有鉴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应对通胀可以在两个方面着力:一是真正地压抑中央的投资冲动,控制大项目。在这个问题上要实事求是,现在一谈投资冲动,板子都打在地方政府身上,但地方的冲动都是中央引发的,不要完全责怪地方,因此中央要控制自己的大项目(也包括央企的投资),要少搞“神八”、“神九”,也不要再嚷嚷什么“大上高铁”,就会很有效地抑制通胀。二是严管银行、严控银行资金。在这个问题上,别管银行家说什么,中国所有的银行都是中药铺里的柜子,别看柜子多,但属于一个老板,所以一管就有用。至于怎么监管银行?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严格检查银行内部信贷人员的生活方式,就知道该怎么监管了。这种情况已持续多年,在真正的改革发生之前,也皆是如此。安邦早就反复提醒过银行,这种结果是会出现的。如果在学院派看来,也许有人会说,这些招数似乎都是“下策”,并不是可以上台面的公共政策建议。在我们看来,这似乎都是“下策”,但在中国这却是管用的政策,我们的市场环境与别人不同嘛。每日金融P3最终分析结论(FinalAnalysisConclusion):近几个月来CPI的飙升反映出国内的通胀压力骤增,而明年上半年的形势很可能也不乐观。在此情况下,管理层必须有决心出台有效的政策,更加坚决地抑制通胀。(ACY)返回目录〖优选信息〗【形势要点:出口强劲,人民币升值受损的说法站不住脚了】11月中国出口大幅增长34.9%,这对外贸部门虽然是个好消息,但也将给人民币带来更大的升值压力。自从今年6月19日重启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仅升值约2.6%。人民币升值幅度太小,一直是美欧对中国表示不满的重要焦点,中国领导人在数次G20峰会上,都要面对这类指责。中国为汇率政策辩解的一个理由是,人民币过快升值将对大量出口企业带来很大打击。不过,在出口大增之后,关于中国出口行业难以承受人民币升值的说法,可能愈来愈站不住脚了。加拿大皇家银行驻香港策略师布赖恩·杰克逊的说法很有代表性:“中国越来越难以证明其出口行业无法承受人民币升值,而升值还能帮助中国政府控制物价压力。强劲的国内需求还表明,要想保持中国经济的平衡,加息也是必要之举。”外汇交易人士认为,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宣布抑制通胀的新措施,允许人民币加快升值可能是中国政府未来应对通胀的手段之一。市场估计,中国央行可能会允许美元兑人民币在年底前达到6.6300元左右的水平,从而实现人民币在今年升值3%的重要心理目标。而在明年,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可能控制在3%-5%之间。(AHJ)返回目录【形势要点:中国暂缓加息保留了“利空”手段】12月10日,中国央行再度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能让部分市场人士稍稍觉得意外。由于11月国内CPI已突破5%,通胀形势日趋严峻,央行可能会动用加息工具。因此,此次央行进行紧缩的力度比市场预期的要小。不过,在央行“偏偏不加息”的背后,也保留了动用加息这一大力度政策工具的空间。虽然中央迟迟不加息,但“加息预期”不断发酵,其影响力可能比真正宣布加息更强。实际上,近期中央一直不出手,“周末加息恐惧症”几乎每周都发作一次。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不少市场人士都希望中央能手起刀落,因为只要赶快宣布加息,就可以炒作“利空出尽”,其实反而不利中央调控通胀和资产泡沫。据了解,在12月10日的加息预期落空后,市场视下周末(18日)为高危期,因为在2007年及2008年,中央都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的12月20日左右调整利率。如何保持加息的震撼力,又为加息预期保留空间,就要看央行的政策操作手段了。(BHJ)返回目录【形势要点:明年的新增贷款规模难以回归常态】国内金融机构今年究竟投放了多少信贷,目前仍难有定论。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最近发布了《中资银行:信贷增速不减,仍与2009年持平》的报告,称中国的信贷增速与2009年相比并未实质性减缓。惠誉指出,中资银行在2010年通过刻意减少贴现票据规模,以及将贷款重新打包成投资产品向投资者出售而减少了上万亿元人民币的贷款规模。根据央行每月公布的信贷数据,今年以来,大部分月份的票据融资都呈减少趋势。惠誉指出,中资银行的贴现票据的余额在2010年第三季度被低估了多达1.65万亿元人民币。除票据融资之外,表外信贷也是另外一个被忽略于官方统计数据之外的重要数据。根据惠誉的研究,截至11月底,有高达2.5万亿元的贷款以及与贷款相关每日金融P4的理财产品的形式未被计入表内。“如计入这些因素,截至第三季度末,2010年新增贷款额与2009年同期的9.3万亿元相当。”惠誉中国区金融机构评级主管朱夏莲表示,“一个像中国这样的经济体,不可能在经济增长没有受到严重阻碍的情况下一夜之间减少上万亿的贷款。因此我们预期隐蔽的渠道将继续填补这个缺口。”(RCY)返回目录【形势要点:农信社领域监管空白导致信贷数据可能有较大失真】央行最新数据显示,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640亿元,这意味着,今年前11个月共计新增人民币贷款7.44万亿元,已接近今年的信贷控制目标。这样,12月的几乎所有新增信贷,都是超标完成的信贷了。对于今年扩张的信贷,有银行业内人士称,国内信贷数据存在较大失真。以农信社为例,现在存在大量的票据贴现,在会计报表中根本就没有反映在贷款科目中,而是计入了彼此之间的资产科目。而且,每到月底国有大银行就把手里的票据转贴给农信社,这样全国的票据贴现规模一下子就蒸发掉很多。据业内估计,可能有上千亿元。另外,国有大银行转让信贷资产给小机构,小机构计入投资科目,大机构计入理财科目,这样又消失掉很多信贷资产。这种方式可能也有上千亿元。据来自农信社的人士称,一家农信社的贴现可达6亿,最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农信社都在县级基层,天高皇帝远,银监部门和央行根本没有人来监管这一块,所以国内信贷规模的数字是大大失真的!这种现象是很不规范的,一是账务不规范,二是漏交契税,三是造成宏观决策的失误。(DHJ)返回目录【形势要点:中国央行的四大目标平衡不可能实现】央行官方网站近日发布了周小川行长的署名文章《“十一五”时期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成就》。周小川称,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银行及时将货币政策从“从紧”转向“适度宽松”,先后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保证流动性供应,明确释放保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号。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我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发挥了关键作用。2010年以来,人民银行又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综合运用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引导货币条件从应对危机状态稳步向常态回归。先后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周小川还在文章中表示,要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把握好实现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间的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是,周小川所提出的四大目标平衡,在目前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看来,关键原因在于中国从来就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在中国,货币政策更多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我们过去所分析,中国的货币政策从来都是服务于经济增长的“婢女”。在这样的战略定性基础上,判断央行目标的可行性就很容易了——那是不可能的。(NCXS)返回目录【形势要点:欧元区统一发债计划几乎不可能成
本文标题:anbound-每日金融-第3156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3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