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演化经济学一、简答1、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是什么?制度经济学对它做了哪些改进?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系统性发展源自亚当·斯密,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就是古典经济学(ClassicalEconomics)。在20世纪以后,现代西方经济学历经了张伯伦革命、凯恩斯革命和预期革命等所谓三次大的革命,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Economics),以区别于先前的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集中而充分地反映了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过去100年间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特征,它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证伪主义的普遍化、假定条件的多样化、分析工具的数理化、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案例使用的经典化、学科交叉的边缘化。张伯伦革命摈弃了古典经济学把竞争作为普遍现象,把垄断看作个别例外的传统假定,认为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是两种极端情况,更多的是处在两种极端之间的垄断竞争或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他们运用边际分析法,分析了垄断竞争的成因、均衡条件、福利效应等,从而完成了微观经济的革命。凯恩斯革命使得西方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实现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分野,从而在理论体系上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而凯恩斯则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鼻祖。凯恩斯完成理论创新包括: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假定及其理论基础萨伊定律,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导致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在于消费倾向、灵活偏好和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据此凯恩斯提出的政策建议强调,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增加投资,刺激经济,弥补私人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消除产生失业与危机的基础。预期革命的演绎逻辑是,货币对产量等经济变量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货币供给的变化可以导致货币存量的随机变动,并由此引起经济波动;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这种波动是通过总需求曲线完成的,所以,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导致总需求的变化,而总需求的变化又将导致经济波动。所以他们认为,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政府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因而不仅存在市场失灵,也存在政府失灵。新古典经济学是19世纪70年代由边际革命开始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学流派。它在继承古典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的同时,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新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成为当时经济理论的主流。新古典学派主要包括奥地利学派、洛桑学派、剑桥学派。认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理解经济现象的一个根本基础,利用这一规律可以解释买主面对一批不同价格时所采取的购买行为、市场参与者对价格的反应、各种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最佳配置等各种经济问题。第二代新古典派经济学新古典派经济学(NewClassicalEconomics)是在对以往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Economics)进行细化,而于1970年代形成的学派。其理论框架由理性预期假说和自然失业率假说组成。该学派主张市场经济能自动解决失业、不景气等问题,而政府主导的稳定政策没有任何效果。在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两难问题不仅在长期,短期也不存在这一点上,与货币主义不同。该学派有时也因为其对理性预期的注重为特征称之为理性预期学派,但是不能算正式的学派称呼。新兴古典经济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澳大利亚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用非线性规划和其他非古典数学规划方法,将被新古典经济学遗弃的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精彩经济思想,变成决策和均衡模型,掀起一股用现代分析工具复活古典经济学的思潮。比如,他们以个人专业化水平的决策以及均衡分工水平的演进为基础,重新阐述斯密的分工理论及其对国际贸易原因的论述。他们的研究旨在重新科学的寻找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建立起宏观经济增长的微观模型;他们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多种经济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的学问的定义,改变为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两难冲突的学问,其主要任务是对技术与经济组织的互动关系及其演进过程的研究。杨小凯等人提出的新学说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学流派,这个流派被称为新兴古典经济学(NewClassicalEconomics),以区别于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Economics)。第四次整合此外,西方主流经济学在20世纪末,以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1993年出版新的《经济学》教科书为代表和标志,又开始了第四次整合。斯蒂格利茨完成的理论创新在于:一是将宏观经济学的表述直接奠定于扎实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从而实现对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超越;二是加强对信息问题、激励问题、道德问题、逆向选择问题等新课题的研究并取得新成果和新发展;三是进一步注重政府干预经济的积极作用,认为依靠政府的依法调控,就能实现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代表人物正当古典经济学的危机即将来临之际,有人猛然醒悟:以前的经济理论只强调了生产和成本,却忽视了效用和需求。因此,经济学的大树分出了枝干:一个枝干是以马克思为杰出代表,继续沿着劳动价值论这条线索,以其独特的智慧和洞察力,赤裸裸地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剥削性质,并成为号召广大无产阶级投身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强大动力,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对于这些理论,大家要比较熟悉一些,这里就不多费篇幅。另一个枝干就是通过对需求和效用的认识,建立在边际效用论和均衡价格论基础上的新古典主义理论(因为新古典主义抛弃了劳动价值理论,所以被马克思称为庸俗经济学,现在有很多教科书仍把这部分理论叫做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2、简述“外部性”问题与科斯定理外部性指一次经济行为产生的影响波及到除经济活动参与者之外的其他人,比如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只是生产厂家的生产决策,却对社会上所有人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影响。科斯定理的内容是,经济人可以自行解决外部性问题。二、论述1、城市房价异化现象的制度经济学解释城市房价异化现象最近几年,房价的上涨是与住房的高空置率并存的。本来,这是一对有他没我、有我没他的对立矛盾。根据市场学基本原理,只要有大量可售的商品,物价就上不去;房价如何会涨,按理是因为供不应求,天下的无房寒士多,能容纳他们的空置房屋少,所以,几个人争一间房,所以,房价在粥少僧多的情况下才会往上涨。但现在不是这种情况。的确目前有不少人想买房,然而其中不乏是有房的“温暖士”。而另一方面,同样也有相当数量的房屋空关着,房屋的主人却又不想拿出来卖掉,宁愿把它托在手心上玩赏。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答曰:住房功能的异化所致也。住房,本是为了给人住而建,为了人们的安居,为了给人有个家。而要达到此目的,一般情况下,一户人家有一个窝够了。一个地区,有多少人家,建多少套住房,基本能满足需求了。但是,住房一旦派生出居住外的其他功能,供求关系就变得复杂化了。比如,一套住房在甲手里空置了相当一段时间,盼到价格上涨后才抛给乙。乙又空置了相当一段时间,待到价格上升再转手。于是这套住房很长一段时间空关着,失去了它本来居住的功能,转向一种类似货币流通的功能。还有一些人因为怕房价涨,今后买不起,于是提早购进,空置着待用,在空置的这段时间里,它当然也失去了居住的功能。无论是为保值还是升值,这么多的住房在很多一段时间内,不派居住之用处,而充当了货币或相当货币的有价证券的功能,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当人们理财兴致浓的时候,国家多造些有价证券还是容易的;但要多造些住房,就不是一桩简单的事了。造房要土地、要资金、要时间,一旦信奉的人越多,一时就无法满足需要,就会出现本文开头所述的“双高”现象。但若一旦信奉的人锐减,又会浮现相当数量的空置房泛滥于市场,动荡物价指数,秧及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住房功能的异化,对社会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目前,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处于自然资源趋于枯竭、能源危机即将到来的非常时期,合理运用资源、尽力节约能源,是这个世界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可住房功能异化却与这个大方向背道而驰,它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灾难性的。一方面:大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土地资金;大量的精力脑筋,大量的水泥钢筋,全都耗在了替代价值指认的映象物上。另一方面:在这场追逐虚幻的游戏中,有权有钱的人越发富有。因为在炒房游戏中,捷足先登者,暴富的概率大。而先登者,当然绝大多数是手上有足够余钱、耳边有灵敏信息的有钱有势者,若干年后,通过炒房,谋得暴利。而最后,是贫困的无房户来托起这个沉重的高价房市之盘。故这完全是一场少数精明富有者挑逗众百姓的可悲游戏,越发拉大社会的贫富差距。面对如此异常的局面,面对不知所措的芸芸众生,面对心术不正的房产商造各种舆论哄抬房价,现在,作为人民的政府,除了多造廉价房、搞廉租房等等措施外,笔者认为还应该做一桩事:真实公布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地区,正常情况下,房价与平均收入的比值,让老百姓心里有底,作为衣食住行中的“住”,究竟该化去自己一生收入的多少。从而拨开人们眼前的迷雾,使人们清醒,使多房者让出房,使“寒士”都住进空置房中,还中国社会一个合理。2、经济增长、交易费用与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如何理解经济增长、交易费用和制度变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制度经济学研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对比了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诺思、瓦利斯两位新制度经济学家在此问题上形成的观点和结论。研究结果表明,Wallis&North(1986)的实证观测结果与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对交易费用总量变化趋势的理论预测是一致的,而诺思和瓦利斯对这一测算结果成因的解释与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的主要观点也是一致的。这些发现一方面为Wallis&North(1986)的观察结果以及他们所提出的理论提供了理论支持,另一方面也表明由华人经济学家杨晓凯等人所开创的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模型实际上为人们研究经济增长、交易费用和制度变迁三者的关系提供了一个严格的分析框架,因而在制度经济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诺思和瓦利斯等新制度经济学者所给出的理论框架在思想内容方面并没有太大差别,两者主要的差别在于后者沿袭了制度经济学的非形式化分析传统,而前者则采用了数理模型的形式化分析方法。形式化的分析方法要求新兴古典经济学对经济中个人的偏好、技术条件、资源总量、经济的产出水平、人们的福利水平和交易费用总量等做出严格、定量的描述。这提高了概念、结论的精确性和逻辑的严密性,使得新兴古典经济学在消除概念混乱和逻辑问题、提高学术交流的和知识积累的效率等方面获得了更大的优势(Yang&Ng1993)。(《经济增长、交易费用与制度变迁的一个形式化分析框架》,周海鸥)3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中国大学治理结构的路径依赖与创新选择如何构建现代大学创新文化自1912年经济学家熊比特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创新”概念以来,这一概念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2004年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提出,创新是把感悟和技术转化为能够创造新的市值、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标准的新的产品、新的过程与方法和新的服务。创新文化泛指一切创新活动及其活动方式和活动氛围的综合,是一种激发创新意识、崇尚创新精神、鼓励创新活动、促进创新发展的文化生态。创新文化是主体的文化素质与客体环境的综合。创新主体文化素质指创新的理念、动力、价值取向、思维习惯、心理特征与行为方式等;客体环境主要指适于创新的制度和物质环境。校园环境从文化层面的角度看,其建设不在于甚至不能一味地“破旧立新”。陕西师大的图书馆楼建于五十年前,本身就是学校发展的历史见证。辅以花木、假山等景观,谁能说这不是一种校园文化的风格呢?高海涛摄创新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她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组织文化的各个纬度。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中形成的某种有特色的文化积淀,包括该组织的独特的价值理念、传统习惯、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等。大学文化的组成和组织文化一样包含精神层次(内隐层),
本文标题:演化经济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45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