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滴丸成型工艺研究01
滴丸成型工艺研究:通过对成型工艺影响因素的考察与正交设计研究,得到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为基质,二甲基硅油为冷凝剂,提取物与基质配比为1:1.8,药液温度为65~70℃,冷却温度为10~15℃。中风也称脑卒中,多在人体气血内虚情况下,或因劳倦内伤、或因忧思恼怒、或因嗜食厚味及烟酒等诱发,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歪眼斜、言语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我国中风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都较高,在造成我国人口死亡的三类疾病中占第一位,比冠心病要高2-4倍之多。在我国,它的发病率为每年每10万人185219例,以我国总人口数12亿计算,则中风病人有515万-744万人,并且在我国,中风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西医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主要采用血管扩张剂、降压剂等药物的联合治疗,虽然疗效较快,但对人体均有相当程度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且其重点是针对疾病的急性期,对于病人急性期后的恢复和后遗症的治疗还缺少安全有效的药物;而中医目前治疗中风及胸痹类的药物一般以益气活血类药为主,如复方丹参片、血栓心脉宁胶囊等,但还存在疗效不稳定和治愈率低等不足。因此,在现有中成药品种之外,研制开发功能较为全面、适应范围较为广泛,对于病人急性期后的恢复期的治疗安全有效的药物,显得迫切,并具有现实意义。21灯盏细辛本品为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干燥全草。灯盏细辛有祛风除湿、活络止痛之功效[1]。野黄芩苷是从中草药灯盏细辛中提取得到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野黄芩苷能够显著降低血液粘度和血脂水平[2],改善脑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3-5],逆转心室重构、抗心肌缺血、心律失常、逆转高血压心肌、间质及血管重构[6-8],抗心绞痛、心律失常多种功效[9-11]4.3.4.4冷凝剂的选择主要对液状石蜡和二甲基硅油及二者按不同比例混合进行比较,液状石蜡的密度为0.85g/mL,二甲基硅油的密度为0.97g/mL。将药物提取物稠膏与PEG按11.8(W/W)∶比例混合,60℃水浴加热熔融,倾入滴丸机中,控制滴制温度为70℃,保温10min,以30滴/min的速度,滴入距滴管口4cm、18℃的不同冷凝液中。试验发现,使用液状石蜡后,滴丸下沉速度过快;改用二甲基硅油作为冷凝剂时,滴丸下沉速度适宜,圆整度良好,能较好冷凝成型。故选择二甲基硅油作为冷凝剂[43]。4.3.4.5冷凝温度的选择冷却液温度过低,滴丸没有收缩就冷却成形,圆整度差;温度过高,则冷却不足,滴丸较软,容易黏连。预试验发现当冷凝液温度在12~22℃时,滴丸均能较好的成型。4.3.4.6滴距的选择滴距主要影响到滴丸的圆整度。滴距过小,液滴收缩不完整,丸型不圆整;滴距过大,液滴容易成扁形或因重力作用被打碎而产生小丸。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以滴丸的硬度、圆整度、拖尾、黏连、色质均匀度作为指标,对滴距进行预试,实验结果见表2-21。表2-21滴距对滴丸成型的影响(图)4.3.4.7滴速的选择在上述优选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以滴丸的硬度、圆整度、拖尾、黏连、色质均匀度作为指标,对滴丸滴速进行预试,实验结果见表4.4.1正交实验设计因素水平影响滴丸制备的因素药除物本身外,还有基质,冷却剂,滴口内外径,药液温度,药物与基质比例等。其中影响较大的四种因素为基质配比,药液温度,冷却剂温度,药物与基质比例[45,46]。为此拟定了L9(34)试验,表头设计见表2-23。益脉康滴丸是以灯盏细辛提取物为原料,PEG6000为基质,滴制而成的滴丸剂。中药滴丸因其具备诸多优点近年来得以快速开发和应用。其采用固体分散技术,药物以分子、胶体或超细状态的高分散体在基质中存在,进人体内后可以迅速吸收,具有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本文利用正交试验优选出益脉康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2方法与结果2.1基质的选择聚乙二醇类是现代滴丸中常用的水溶性固态基质、具有良好分散力和较大内聚力的特点,由于单独使用PEG4000作为基质时,可能使滴丸硬度不够、流动性差,耐热性差;单独使用PEG6000作为基质时,可能导致料液的粘度高,滴制温度高、滴丸的光泽度差,易拖针状尾等,故拟采用PEG4000或PEG6000或二者的混合物为基质。2.2冷却剂的选择本品基质为水溶性基质,故选用液体石蜡及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进行预试验,考察结果表明,滴丸在二甲基硅油中下沉速度太慢,成型性不理想,以液体石蜡为冷却剂时,滴丸成型性比较理想,完全能够满足试验的要求,故选用液体石蜡为冷却剂。2.3滴距的选择滴距对滴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外观园整度方面,滴距过小,液滴来不及收缩,即落人冷却液中,不易成型;滴距过大,液滴容易受重力作用而跌散产生小丸。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滴距为6cm。2.4滴速的选择滴速也是影响滴丸成型的重要因素,滴制速度过快,滴丸不能充分冷却,易粘连,硬度与园整度均较差;滴制速度过慢,生产效率降低。同时考虑滴丸成型性及生产效率,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滴速为每分钟30滴。药物与基质的配比对滴丸的成型性影响较大,若药物量过大,滴丸成型性差,若基质量过大,造成服用量较大,影响患者的用药顺从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滴丸的最佳配比为l:6。滴丸成型不仅与基质有关,和主药的性质也密切相关,主药的性质包括提取物细度、水分等对滴丸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滴丸的成型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用正交试验优选其制备工艺时难以用单一指标来衡量,本文采用量化的3个指标来综合评价工艺的优劣,结果更可靠、合理。且采用本成型工艺制得的滴丸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滴丸收率也较高,从而说明此工艺切实可行。
本文标题:滴丸成型工艺研究0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45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