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潜水事故与现场急救.
潜水事故与现场急救目录1、放漂2、供气中断3、绞缠4、溺水5、水下冲击伤6、水下触电7、水下生物伤8、水中援救遇险潜水员9、现场急救措施与技术潜水事故与急救潜水作业是在水下特殊环境中进行的,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劳动,潜水员除了受高气压和呼吸气体分压改变的影响而导致机体发生疾病和损伤外,还可能受到由水下操作失误、装具突然故障、水下生物及其它物理因素等引起的伤害。这些伤害虽不是潜水本身所造成的,但一旦发生,对潜水员的危害却很大,如不及时救治,后果十分严重。因此,要重视预防各种险情和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险情和事故,能否及时、正确地救援和处理,将直接关系到遇险潜水员的安危。潜水员通过训练以及经验积累,通常是能够处理他可能遇到的各种实际发生的或潜在的潜水事故。绝大多数潜水事故只要处置得当是可以转危为安的。第一节放漂潜水员因操作不当或意外情况导致其失去控制能力,在正浮力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迅速漂浮到水面,这种失控上升就是通常所指的放漂。第一节放漂一、放漂的原因1、潜水服充气过多或排气不及时,致使潜水服过度膨胀;A、多见于潜水员使用装具不熟练或由于意识丧失而不能主动排气。B、也可能因装具排气阀故障,而无法正常排气所致。C、潜水员不沿入水绳上升出水时,如果气量控制不好,也会造成放漂。2、压铅或潜水鞋脱落;3、潜水员在水下处于头低脚高位置时,使潜水衣内气体集向下肢,无法排气;第一节放漂一、放漂的原因4、外力使潜水员失去控制;A、如水流过急,潜水员被冲离海底,潜水员脱离入水绳而失去自控B、或者水面人员牵拉信号绳、软管太猛太快5、进行需要增大浮力的活动,特别是试图脱离泥泞的水底或者利用正浮力搬重物而突然放手等类似情形。放漂发生在轻装潜水时主要是由于压铅失落、浮力背心使用不当以及干式潜水服充气过度等引起的。第一节放漂二、放漂可能引起的疾病和损伤1、减压病:作业深度和时间超过不减压潜水界限而发生放漂时,会发生减压病。即使进行不减压潜水,当发生放漂,上升速度过快,也可发生减压病。2、肺气压伤:当发生放漂时,如潜水员屏气,或因各种原因使其呼吸道通气受阻时,均可发生肺气压伤。这在较浅深度处更易发生。第一节放漂二、放漂可能引起的疾病和损伤3、外伤:放漂时,潜水员以加速度上升,若在水面遇到有障碍物或船只,则将因撞击而造成外伤(如脑震荡等)。4、挤压伤:放漂时,如潜水衣因过度膨胀而破裂或抢救中排气过度,则可能因突然失去正浮力而又沉入水中,发生挤压伤。5、溺水:放漂时,如因某种原因造成潜水服内进水,则可发生溺水。第一节放漂三、放漂后的处理减少供气,收紧信号绳,速度抢救出水。出水后按下述原则处理:1、如该次潜水需要减压,应立即进入加压舱内实施减压。为防止减压病的发生。可将舱压升到该次潜水的水底压力,水下停留时间则从开始下潜时到救出水面、进入加压舱并加压到该次潜水深度时止,然后选择相应的减压方案进行减压。第一节放漂三、放漂后的处理2、现场无加压舱设备时,如潜水员神志清晰,自持力良好,装具无损,则可在水面人员监护及救护潜水员的帮助下,重新下潜,如无减压病症状者,可下潜到比第一停留站深若干站处,按上述方法计算水下停留时间选择延长方案减压,有症状则按相应的治疗方案进行减压。3、如为不减压潜水放漂,又未出现减压病的症状和体征,可让其在加压舱旁休息,进行观察。4、当潜水员放漂后出现意识丧失时,很可能是发生肺气压伤或重型减压病,应迅速进行加压治疗。5、若发生外伤、挤压伤、溺水,可采取相应的急救治疗措施。第一节放漂四、放漂的预防1、潜水前仔细检查装具、认真着装。2、潜水员在潜水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调节气量;水面人员应根据水下实际情况掌握好供气量。3、在水下作业情况复杂或潜水条件差时,应派技术熟练的潜水员下潜。4、上升出水时应沿入水绳上升;水面人员提拉潜水软管的速度要适当。第二节供气中断供气中断是指在潜水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终止了对水下潜水员的供气。出现这一现象时,往往导致严重的潜水疾病或其它事故。第二节供气中断一、发生供气中断的原因1、水面供气式潜水时(1)供气系统突然故障,气源中断;(2)因水面人员工作疏忽而误关供气阀。在极少情况下潜水员在水下吸用的是应急气瓶气体,而当一旦需要时,应急气瓶贮气已被耗尽;(3)供气软管断裂或被压扁、弯折、管内冻结、堵塞等原因而造成供气中断。软管断裂多发生在供气软管水面部位或浅水中;(4)头盔或面罩进水而无法排除。第二节供气中断一、发生供气中断的原因2、自携式潜水时(1)气瓶内气体耗尽;(2)呼吸器发生故障而停止供气;(3)中压软管爆裂。第二节供气中断二、供气中断引起的疾病1、减压病:当潜水深度和时间超过不减压潜水范围,由于供气中断,迫使潜水员迅速出水,很可能发生减压病。2、潜水员窒息:供气中断突然发生后,如潜水员因被绞缠等原因而无法马上出水,则随着时间的延长,潜水服内氧分压不断下降,二氧化碳分压持续升高,必然导致潜水员窒息。第二节供气中断二、供气中断引起的疾病3、挤压伤:使用通风式潜水装具发生供气中断时,如潜水员仍继续排气或下潜,就可能发生挤压伤;使用自携式装具潜水发生供气中断时,则可发生面、胸等部位的局部挤压伤。4、溺水:潜水员因供气中断、窒息而扯去面罩或咬嘴,就可能发生溺水。5、肺气压伤:发生供气中断后,潜水员快速上升,甚至放漂出水过程中,如屏气,则可发生肺气压伤。第二节供气中断三、供气中断的处理1、通知潜水员停止排气,立即回到减压架或潜水钟,并迅速上升出水;2、立即启用备用供气系统供气;启用水面的二级呼吸起源,或使用潜水员自带备用气瓶。3、警示待命潜水员,准备入水救助遇险潜水员;4、检查供气中断原因,设法排除;5、出水后潜水员发生潜水疾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6、如有必要立即咨询潜水医生或组织转送。第二节供气中断四、供气中断的预防1、使用空气压缩机供气时,应设有储气瓶和备用气源。并在潜水作业前认真检查供气系统的各个环节,保证完好无损。2、供气软管需要按规定定期检查、试压;急流作业时应建议用软管接头夹进行加固;冬季作业应防止软管内结冰而堵塞。3、使用自携式装具潜水前,应对装具及气瓶压力进行认真检查并估算水下可用时间。潜水中,当信号阀提示出水时,应立即出水。一级减压器输出压力要定期检测,中压管要定期检验。4、通风式潜水时,一旦发生事故,提拉潜水员出水时,收回供气软管用力应均匀,切忌过猛,以防拉断供气软管,发生供气中断。第三节绞缠潜水员的信号绳、软管被水下障碍物缠绕、钩挂,或者潜水员被海草、鱼网缠住,而不能上升出水,以致被迫在水中长时间停留,这种潜水事故称为水下绞缠。另外,作业潜水员不幸被塌方的泥沙压住、被涵洞及进水孔吸住或在海底沉船、坑道中作业时返回的途径被一些出乎意料的原因阻挡等,也会造成潜水员在水下暴露时间过长。第三节绞缠一、发生绞缠的原因水下作业条件复杂多变,多数情况下能见度很低,甚至完全黑暗,靠摸索进行工作和行动,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水下绞缠。由于着水面供气式潜水装具作业时,潜水员拖着很长的信号绳、软管或脐带,因而较自携式潜水更易于发生水下绞缠。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1、信号绳、软管或脐带缠绕于某些物体,或信号绳、软管被绞、卡、夹、压;2、头盔的进气弯管或腰节阀等部件被缠挂。轻潜装具被渔网、绳索等缠往;3、潜水员被沉船或丢弃海中的渔网、绳索以及海草等缠住等等。第三节绞缠二、绞缠可能导致的疾病1、水面供气式潜水发生绞缠后,虽有较充裕的气体维持较长的水下停留时间,但可能发生以下情况:(1)体力衰竭这是由于水下停留时间过久所造成,并可能因此而导致其它疾病和事故的发生。(2)减压病当被绞缠的潜水员得以解脱出水时,常会因水下停留时间过长而无法选择合理的减压方法和方案,一旦减压不充分,即可造成减压病。(3)外伤在潜水员极力解脱过程中或被迫在恶劣环境里长时间停留中,均有可能发生外伤。第三节绞缠二、绞缠可能导致的疾病2、自携式潜水时,发生绞缠的几率较小,一旦发生,则因自携气瓶的容积有限,常造成供气中断,进而发生窒息、溺水等事故;解脱时,如丢弃装具,自由漂浮出水,又有可能发生肺气压伤。第三节绞缠三、绞缠的处理1、绞缠发生时,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水下状况,做好相应的救治准备;2、听从水面人员指挥,潜水员保持沉着冷静,尝试自我解脱;3、自行无法解脱,立即动员应急潜水员下水,协助解缠;4、必要时,可再系一根信号绳后,割断信号绳和(或)供气软管,迅速出水;5、根据潜水员水下停留时间的延长,选择相应的减压方案;6、自携式潜水发生绞缠后,如无法解脱时,可丢弃装具漂浮出水,同时,水面人员作好援救和治疗的准备;7、潜水员出水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预防性加压处理;8、发生其它疾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第三节绞缠四、绞缠的预防1、潜水前,对水下作业区域进行评估;2、预先清理可能造成绞缠的障碍物;3、指派技术熟练的潜水员进行潜水作业;4、预备潜水员作好随时援救准备;5、潜水作业区内禁止起吊和移动重物;6、作业时尽量避开障碍物。第四节溺水一、概述溺水又称淹溺,是指人在水中由于某种原因,吞入和吸入大量的水后机体呼吸、循环代谢及血液成分等功能发生严重紊乱;或由于少量水进入口腔、气管后,反射性地引起持续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导致窒息和心跳停止。前者属“湿淹溺”,在溺水中最为多见;后者因无水进入肺内,故称“干淹溺”。第四节溺水二、潜水时发生溺水的原因主要是潜水装具的破损和潜水员在水下发生意外(如操作失误、面罩、咬嘴脱落或意识丧失等)。(一)潜水装具破损具体有下列情况:1、轻潜装具呼吸器的有关部件失效、破损、连接不紧密等,以致进水。2、通风式潜水时,头盔排气阀弹簧失灵;头盔、领盘及潜水服间连接不紧密或破裂进水,这在潜水员卧位时,危险性更大。第四节溺水二、潜水时发生溺水的原因(二)潜水员在水下可因下列情况而发生溺水,这在轻装潜水时尤其多见。1、技术不熟练,面罩和呼吸管进水后,未能有效地排出;2、因操作失误。如面罩、咬嘴脱落等;3、因装具供气中断,潜水员拉脱面罩和咬嘴;4、发生其它潜水疾病和损伤后,尤其在潜水员意识丧失时,更易继发溺水。第四节溺水三、临床表现溺水者由于将大量的水和呕吐物被吸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而窒息。患者可能:昏迷、呼吸停止、心跳停止、死亡。少数溺水者(约10%),因惊恐、寒冷刺激而发生喉痉挛,造成窒息或引起心跳骤停而死亡。溺水者出水后,一般状态是面部肿胀,面色青紫或苍白,双眼充血,四肢发冷,全身浮肿,呼吸停止。由于淹溺的时间长短不同,造成对机体的损伤程度和临床表现也不同。第四节溺水四、急救与治疗抢救的基本原则:争分夺秒、心肺复苏、吸氧。现场抢救的具体方法和要求:1、迅速将溺水者抢救出水,立即就地急救;包括清除口鼻腔内泥沙、水草等异物,并取头低位施行心肺复苏术。这样,既可倒出呼吸道和胃内积水,又可不失时机地进行人工呼吸(切勿因倒水而延误抢救)。第四节溺水四、急救与治疗2、及早施行心肺复苏术。(1)如溺水者呼吸已停止但仍有心跳时,应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直至肺内液体大部份吸收或排出、气体有效交换量完全正常后方可停止。由于人工呼吸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宜采用简易呼吸器进行。(2)如溺水者呼吸和心跳皆已停止,除进行人工呼吸外,应同时作体外心脏按压术。必要时心腔内注射复苏药物,以促进自由搏动的恢复。此工作应由医师进行。第四节溺水四、急救与治疗2、及早施行心肺复苏术。(3)如现场有加压系统设备,应在加压舱内进行抢救。吸入高压氧气,更利于改善缺氧状态、治疗脑水肿和复苏等。3、组织后送,到医疗单位作进一步救治。转送途中,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不能中断,并应避免剧烈颠簸和震动。第四节溺水五、预防预防潜水中发生溺水,重点应掌握三个环节,即潜水装具的检查、人员的良好沟通和配合、潜水疾病和事故的预防。具体要求是:(一)装具检查:每次潜水前,认真检查装具的气密性和可靠性,尤其要检查各部件的连接处是否完好(包括面罩/头盔、潜水服、脐带、排气阀和安全阀等。必要时,应作气密性测试)。第四节溺水五、预防(二)人员的良好沟通和配合:潜水过程中,应健全岗位责任制,各负其责,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保持密切配合。潜水员发现装
本文标题:潜水事故与现场急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47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