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潮汕宗教迎老爷习俗趣闻故事
潮汕宗教迎老爷习俗趣闻故事一、拜老爷是潮汕女子为丈夫买的“保险”潮汕人喜欢信佛拜神,拜老爷”是潮汕女子婚后的“专利”,不管信佛信道,还是皈依基督教,她们认定的是一个“善”字,不欺弱小,施舍救孤,尽显美德。其实她们拜神并非是愚昧迷信,而是出于给家庭生活增加更多的。潮汕地区是天然的市场经济,男子经保险渠道商外出,风险难料,女子帮不上忙,只有在家祈祷的份,当然也有祈祷生子的愿望.在她们看来,拜老爷是一神圣无比的事,她们在拜老爷前要洗澡,换衣,梳头。而且每天拜的老爷是不同的。二、只要君喜欢,天天挑着拜初一,十五。玉皇大帝初二,十六。地主老爷初三,十七。妈祖初四,十八。财神爷初五,十九。五谷母初六,二十。珍珠娘娘初七,二十一。三山国王初八,二十二。寿星公初九,二十三。观音初十,二十四。如来初十一,二十五。伯公初十二,二十六。骚母仙初十三,二十七。何仙姑初十四,二十八。太白金星在最后的两天老爷双休日。(我国的老爷太多了,因此,众信男善女都是自助餐式的,没有规定哪天拜哪个老爷,绝对的市场经济,任君选择。)三、挑个好日子,求个安心符在潮汕地区,无论大街小巷,最多的就是寺庙。比粮食店要多。长得时间比较长的大树也是当地人跪拜的对象。而在一年中,最隆重的是在年终。据说,在年终众老爷都在到天上开会。这时,每家都要大肆铺张地拜老爷。佛品,水果,三生,样样有。而且在拜时是要看日子的,正常的都在半夜。要为供拜的老爷做衣服,帽子,阴钱(要给老爷到天上购物消费的)在拜完以后全部付之一炬烧成灰。因此,在年终时,潮汕人在晚上是不外出的。哪时到处都是面目狰狞,面带倦意的人在家门口烧哪些阴衣,阴钱。哪种情形鬼见了也会害怕,就别说是人了。到了初五,众老爷要下来上班了。潮汕人又是一阵忙碌,要接老爷了。等到接好了老爷,有的年老体弱的已经累得病倒了。她们就心惊胆跳,以为供拜的老爷不满意了,她们又一翻补拜。潮汕人很信风水运程,外出打工要看个好日子,买房子要看个好日子,结婚要看个好日子,上任要看个好日子,买股票要看个好日子,据说有的生小孩也要看个好日子……就不知道高考要不要看个好日子了。在潮汕地区的任何寺庙终年都是香火不停的。生意好得不得了,潮汕人在拜老爷时并不是拜,他们并不是说感激老爷给他带来了心灵的安静和力量。他们是在求老爷。在一些寺庙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信男善女,他们把供品摆上,添了香油,点了香,然后就跪在老爷的面前朝拜。一边拜,一边口中振振有词。开药店的求货如轮转。开诊所的求客如云来。开寿衣店的求生意兴隆。开玻璃店的求下冰雹。开的士的求下雨打台风。……潮汕风俗:拜老爷与百年老店的老爷饼每年正月,“拜老爷”不仅活动多且规模大,一般要到“老爷宫”去祭祀。供品也很讲究,有三牲:猪,鸡,鱼;还有特定各种富有本地特色的潮汕粿食,如发粿,红粿桃等,图中蓬州老爷饼就是其中一种供品蓬州老爷饼分咸甜之分,饼的形状像渔船的锚,它有着深刻的含义,蓬州古港是潮汕商埠发源地之一,蓬州老一辈人就是从这里赴远洋经商发迹的;当地人每逢吉日要带着老爷饼到老爷庙(天后宫)祭拜,祈求观音娘娘保佑。百年老店虽然小的不起眼,却在蓬州镇起到重要作用。老伯已近70岁,祖传三代专门经营手工制作老爷饼。老爷饼分咸甜之分,咸饼上面压上几片香菜叶子,既好看好味道又容易区别。甜饼则直接撒上几粒芝麻这家店每天要做几百个饼。感觉这种老爷饼与山西平遥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老爷饼即将出锅前压上几片香菜叶老伯说:中国的老爷太多了,因此,众信男善女都是自助餐式的,没有规定哪天拜哪个老爷,绝对的市场经济,任君选择。由此也带动他这家百年老饼店生意兴隆。他一直在不停地忙着,贴出一锅饼则被等候已久的村民买走,我也插队买了几块与学生分享,热呼呼香喷喷,真香!造型像锚一样的老爷饼,意味着吉祥、平安、顺风、顺水。当人们在遇见自身无力支配自己命运的时候,便容易萌发信神的心态,人们所以信神、祀神,无论是偶像或自然形象,都是认为这样做是对自己有用处和有好处的,企望“有求必应”才去拜祭,究其原因主要有:畏惧心理、保险心理、娱乐消遣心理、偶像崇拜的心理等等。刚吃锅的老爷饼祝愿老伯这家百年老饼店生意兴旺发达潮汕民间故事集之游神趣闻南澳是渔岛,以渔为主业。由于古代渔民很难控制大自然,海途多险,凶吉难卜,海利多寡难以捉摸,故对神明较大陆人还崇敬。因此,除平常拜神外,古时在每年农历正月,盛行游神、走社、游灯、扮景、“火马”等活动,内容丰富,但各村日子不同,形式有别。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隆澳的游神。(1)元宵是游馆尾妈祖之正日。这是全隆澳每年游神之先,为馆尾妈祖庙(位于隆澳金山脚下)妈祖出游之正日。附近的下妈祖庙(位于隆澳中心)妈祖、前江关帝庙的关帝及其周仓、关平,伽蓝爷、石亭土地公妈、石牌土地公妈、土地娘一起陪游,都先从各庙扛至下妈祖庙前集中。中午1时起,在人群挤挤、香火兴旺的下妈祖庙前的阔埕上,在乡绅指挥下,先点响置于地面、相距近米的3枚地铳。它由高约o.1米、直径约o.2米的竹筒,椿上火药而成,爆炸声很响,似铳声。地铳响后,即点放震耳欲聋的鞭炮(连成很长之串,挂于2支大桅,约需响半小时。与此同时,8名壮汉,健步走进庙内正厅,在两位老大(即乡坤)扶妈祖坐进轿后,就扛起走出庙门,至阔埕歇下。待鞭炮全部燃放完毕后,就扛轿开始游神。俗话说:“大官押尾”。游神队伍很长,馆尾妈祖轿排在最后。开路先锋是4人分两边打马头锣;接着是执标队,两边各约30人;再接着是扮景队,每边也各30人;继而是锣鼓弦乐队,每边各二三十人。后又是执标、扮景、锣鼓,如此配搭,共有10余个锣鼓队。游行路线,是经过营盘前、西街、顶鱼街、港仔脚、下庙脚、沟仔下、盐埕围。按此路线,连游3遍。游神过程,所到之处,各家户主人在门口燃放鞭炮,故炮声不绝。富有人家,还在门口摆三牲(猪肉、鸡、鱼),粿品匣、菜碗于桌上,烧香跪拜接神,轿便暂停再扛行。3遍游毕,各神轿扛返到营盘前,已是下午5时余,便暂停。这时,除留下馆尾妈祖及其附属之轿外,其余之神轿扛到下妈祖庙歇夜,但关帝不能进住而在庙后葫芦仔脚戏馆寄夜。约6点钟时,便“跑妈祖”,即对馆尾妈祖进行“缠轿”(折掉轿之上部,缠紧轿身、神像、以便于扛着快跑),然后由4位壮汉,扛轿猛跑进西面约500米远的妈祖庙(扛轿跑庙俗称“走社”)。开路先锋,是60人以上(分站两边),各打铜锣,后面约百人(也分站两边)各手执“火马”(由竹竿顶端包皮棉蕉油点火而成),皆跑步前进。妈祖轿前,有手下二女婢、附近山尾土地公、妈四轿。迎妈祖返庙时,庙前阔埕大放鞭炮,入庙门时再放三枚土铳。妈祖进庙坐原位后,庙内摆有10只桌,上摆牲礼拜之。(2)十六日是游下妈祖之正日,是夜抢神像。这天轮到下妈游神之正日,除元宵馆尾妈祖及其附属已入庙外,其余神像再次陪游。游神方式、时间、路线与昨天一样,只不过“跑妈祖”前是歇在石路头。除关帝继续在戏馆寄夜外,其余神像皆随妈祖跑入下庙,安置在神龛上。是夜抢神像,为游神活动中最激动人心的场面。它是这样进行的:入夜约7点钟时,庙内在威望最高的乡坤或秀才主持下,叱声:“抢神像!”来自伽蓝庙社、石亭土地庙社、石牌土地庙社的3位壮汉代表,从庙内角同时冲至龛前,动手抢寄在龛顶的伽蓝爷,石亭土地公、妈,石牌土地公、妈神像,然后跑到庙门,传给槛外同社接应的人马。但是,槛外三社各有一群身强力壮者,既可接过庙内同社代表,传来的神像又可阻挡他社人员前去接神,故槛外乱哄哄。据封建迷信说法,若是伽蓝爷先出庙入轿扛跑,则是年“好海利”(因该社多是渔民);若是石亭土地公、妈先出庙入轿扛跑,则是年“好盐利”(因该社多是盐民);若是石牌土地公、妈先出庙入轿扛跑,则是年“好商利”(因该社多是商贾),故各社壮汉互不相让,奋勇争先。那一社若把要抢之神像成功地传到庙外,则由本社一帮代表快速护送至10多米远的轿内,马上扛起来,由打锣队、“火马”队跑步作开路先锋,跑向该社庙内,把神像摆上原位。抢神像中,各社都安排有三套人马:庙内抢神、庙槛接神、庙门外护神。这就需要各自挑选大力士“参战”。抢神的人们,一个个赤着胸穿着背心短裤,而在这寒夜中身上还冒汗哩!石牌土地公庙社多是商人,体力当然不如捕鱼、扒盐体力劳动者,故他们为取胜,常雇请力气大者“参战”。三方都互不相让抢神像,会不会引起伤害武斗?一般是不会的,因为大家都很遵照迷信规距,只是出力抢神,不去伤害他人身体(违者会“受到神的惩罚”。由于庙外送神像时一片混乱,又是夜间,故曾出了一个笑话,就是把石牌土地妈像,被误抢进石亭土地妈坐轿里,扛进石亭庙过夜。天亮,庙祝发现,就请回石牌土地庙,却见它摆上不久就倒下去。庙祝摔杯·(即笺)问土地公说不要土地妈是吗?竞摔到圣杯(即同意),只得把土地妈移到石亭庙。又问石牌土地公同意再刻一尊土地妈否?摔不到圣杯(即不同意)。于是,人们就把此事称为“石牌土地公休妻”、“石牌土地公守寡”,“石亭土地公娶二妻”。(3)十八日13乡游关帝。每逢此日傍晚(约5时),关帝神游至隆澳中心地带的灰堤时,总要停留半小时以上,接受隆重敬拜,俗称“灰堤放大炮”。这里有个缘由。相传灰堤的联兴园馆,在一次台风袭击时,岌岌可危,参馆者求拜前江关帝神说:“若保佑联兴园馆平安,避过台风,明年起每逢正月十八阵为关帝接神。”果然,该馆不会被台风吹倒,参馆民众也遵照讷言,越年起一年一度关帝神游到灰堤时,就燃放大炮,摆猪头,大粿于桌上,隆重接神。在隆澳游神中,大峰祖师没当作神参游,但是当正月十八日关帝游至其庙前时,则需大放鞭炮。当关帝等神被扛回庙里之后,连夜即在庙前海滩上演戏,且自此连演6至10夜。戏台背海向庙,这是在演戏给关帝欣赏。实际上,免费的男女观众如潮,至深夜方散。
本文标题:潮汕宗教迎老爷习俗趣闻故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48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