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0热带海洋生态与资源结课论文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课程:热带海洋生态与资源姓名:专业:电子信息工程(1)班学号:1为什么要保护海洋生态多样性摘要:所谓海洋生态多样性保护,是指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岛、海湾、入海河口、重要渔业水域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海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区域及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对具有重要经济、社会价值的已遭到破坏的海洋生态,进行整治和恢复。关键词:海洋生态系统形势保护影响一、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海洋生态系是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广义而言,全球海洋是一个大生态系,其中包含许多不同等级的次级生态系。每个次级生态系占据一定的空间,由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通过能量流和物质流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海洋生态系分类,目前无定论,按海区划分,一般分为沿岸生态系、大洋生态系、上升流生态系等;按生物群落划分,一般分为红树林生态系、珊瑚礁生态系、藻类生态系等。海洋生态系统内的海洋生物和非生物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联系而相互作用,形成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而在一定空间的各种海洋生物的总和又称为海洋生物群落,因而海洋生态系统可以概括为海洋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构成的综合体。不同层次的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是维护整个海洋生态平衡的关键。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就会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状态。因此,过度的开采与捕捞海洋生物,就会导致一个环节生物量的减少,这也必然导下一个相连环节生物数量的减少。如此环环相扣的食物链上,一个环节的破坏,就会导致整个食物链乃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反过来,就会影响捕捞产量,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地对鱼虾等水产品的过度捕捞,破坏力超过了生物的繁殖力,使鱼虾等难以大量生存繁殖。这就是我们每年要实施休渔制度的原因之一。海洋污染是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的另一个“罪魁祸首”。海洋被污染时,首先受到危害的就是海洋动植物,而最终受损的还是人类自身利益。2二、海洋生态多样性的严峻形势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司副司长表示,随着新一轮沿海开发热潮的兴起,我国当前海洋生态多样性保护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多举措加大保护力度势在必行。海洋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表现为:海洋及海岸带栖息地损失、近海污染严重、海洋底栖环境恶化、海水营养盐结构失调、海水盐度变化显著、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失衡、服务功能降低,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减少,海产品品质下降。同时,海洋生态灾害频发,赤潮、绿潮、海岸侵蚀等海洋环境灾害危害严重,海洋外来物种入侵、气候变化已经对海洋及海岸带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根据海洋生态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新形势,应当突出重点海域主导功能的恢复与保护,实行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分步实施,分区推进,对各类典型珍稀的海洋生态区域实行严格保护与生态涵养相结合的环境政策,强化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对脆弱敏感的海洋生态区域实行限制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环境政策,抓紧建立海洋特别保护区;对已受损破坏的海洋生态环境实施生态建设与综合整治相结合的环境政策,积极开展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对全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实行综合管理与协调开发相结合的环境政策,推进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在此基础上,努力构建区域海洋生态安全格局,保证海洋生态服务功能的持续发挥。在我国的海洋产业中,海洋水产业、海洋化工业、海洋旅游业、海洋药业、海盐及盐化工业、海水利用业等对海洋生态环境均有不同程度的依存性。特别是海洋水产等第一产业,一旦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对这些海洋产业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目前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影响已初见端倪。例如由于过度捕捞及近岸、河口地区污染加剧,赤潮灾害频发,导致渔业资源严重衰退,许多沿岸海域已经无鱼可捕,并且致使政府采取了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和实施伏季休渔制度等。三、海洋生态多样性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邹家华副委员长向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报告海洋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情况时说:海洋生态多样性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海洋水体质量呈下降趋势,有一半以上的近岸海水受到严重污染;近海污染范围不断扩大,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4个海区油类污染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污染比较严重的海区范围也由80年代初的珠江口扩展到粤西、越东、北部湾,甚至海南岛部分海区,其他海区污染比较严重的还有辽东湾北部、渤海湾西部和海口湾等地。”3近海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氮、磷等营养盐类污染明显。石油仍是近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污染范围广。近年来,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油污染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80年代中后期,我国近海水中含油量超标率(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一般从百分之几到十几,1993年达到37.6%,1994年虽略有下降,但南海仍达24%。4个海区中,南海近海油污染最严重,1985~1994年10年间,历年油浓度均值都接近、甚至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污染比较严重的海区范围也由80年代初的珠江口扩展到粤东、粤西、北部湾,甚至海南岛部分海区。其他海区污染比较严重的还有长江口、杭州湾、舟山渔场、辽东湾北部、渤海湾西部等地,尤其是舟山渔场,油类的检出率达100%,且大多超出渔业水质标准,最高超标达几十倍,对渔业资源造成了明显影响。氮、磷等营养盐是我国近海近年来污染逐年加重的一类污染物。1985年只有东海近海无机氮平均含量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1990年南海近海出现超标。到1991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区无机氮的超标率已高达70%以上,大面积海域遭到污染。其中东海污染最明显,1985~1991年间,超标1~9倍,超标率约75%。到1994年,超标率上升到84%,最高超标达14倍。东海的无机磷污染也明显高于其他海区。早在1985年,东海无机磷的平均浓度就已超标。1991年和1993年后,南海和渤海、黄海近海无机磷平均浓度也都分别超过了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整个中国近海氮、磷等营养盐的污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海域,舟山渔场,辽东湾西部以及浙江部分近海海域是污染比较严重的海区。海域污损事件频发,环境灾害不断。由于城市生活污水和富含有机物的工业废水大量排海,以及海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程度明显加重,赤潮不时发生。据不完全统计,1980~1992年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近300起,而1972~1979年间,仅发现20起。特别是80年代末以后,赤潮发现的次数逐年增多,1989年发现12起,1990年为26起,1992年增加到近30起。对海洋生态多样性造成严重损害。四、对海洋生态多样性保护的一些建议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将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海洋。随着我国海洋开发战略的实施,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也必将随之而不断提高。因此,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修复,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切实加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基础科研,严格行政执法,强化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同时,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从海洋环境的监测、污染源控制等多方面入手,坚持标本兼治,切实做好海洋环境及生态保护工作。一是要加强对海洋环境质量的监测。采用卫星监测等高新技术手段,加强对海水环境质量、海洋生物质量和陆源污染物的监测,尤其是赤潮灾害频发的海区,如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东海的长江口和杭州湾及其附近海区,南海的珠江三角洲河口区等。在实时和准实时监测、分析的基础上,努力开展预测评价和预报工作,力争将对海洋的污染损害减4少到最低程度。二是要严格控制陆源污染,在重点海域实施总量控制。我国海域要制定环境规划和陆源污染总量控制标准。新一届政府已经确定了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加强重点区域、海域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要以此为契机,精心组织,严格执法,认真管理,努力减少陆源污染物的入海量,将海洋污染物排放量降到最低水平。努力恢复被破坏的海洋生态环境,使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三是要加强我国海洋类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尤其是要抓好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滨海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的保护。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沿海省区市颁布的有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条例严格执法,依法治海。四是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努力加强对海上油气开发、海洋工程和船舶溢油的管理,严防海上突发污染事故的发生。这是减少海上油类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加强海洋环境科学研究工作,促进海洋环保产业化进程。抓住国家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契机,以科学技术带动、培育、发展我国的海洋环保产业,使其成为未来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保护好海洋生态多样性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根据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坚决贯彻实施《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依法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实现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wenku.baidu.com/view/3e569026192e45361066f573.html环境生态网——加强生态系统管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本文标题:热带海洋生物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72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