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煤矿采空区采矿施工安全组织及管理探究
煤矿采空区采矿施工安全组织及管理探究此文系我代写,稿费未付,携稿潜逃,强烈谴责此种诈骗行为,必有报应摘要:随着采矿行业的机械化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煤矿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逐渐优化中,但由于我国矿产区域影响因素具有多变化,致使矿产开采工作还存在一定问题,其中以采空区施工安全管理最为明显。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煤矿采空区采矿施工安全组织及管理举措,为施工安全提供基本保障,以供相关单位参考。关键词:煤矿工程;采空区;施工安全;开采作业近几年,我国采矿行业的发展可谓是蒸蒸日上,很多采矿企业发展日益快速且取得了一定效益。在采矿作业中,由于自然运动或人为挖掘等影响因素,造成很多矿产储备区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采空区,在具体施工中如果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操作方式等相关问题,可能会造成施工人员或机械设备落入采空区,直接影响着采矿施工安全和工程建设进程。为进一步保障施工安全和采矿工作的持续发展,做好施工安全组织及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对采矿行业和施工人员都具备积极作用。一、健全施工安全体系,推动采矿工程发展1.增强安全管理意识结合煤矿采空区的形成原因,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以健全采矿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为首要举措,为实施采矿作业提供保障。在施工安全体系完善过程中,以增强采矿单位、操作人员和其他部门的安全管理意识为重点,从基础认识方面形成安全管理制度,进而将其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在日常工作中,上级单位需要树立施工安全管理意识,积极开展相关教育活动,通过近年来的施工安全案例向员工宣传采矿施工安全的重要性,从思想认知方面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成立专项负责施工安全的监督机构,可参考《煤矿安全规程》相关制度的针对意见,【2】做好实时监督、在线检测的安全管理意识培育工作,从源头上解决采空区采矿施工安全问题。2.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在增强施工安全管理意识的前提下,将落实相关安全规章制度作为采空区采矿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优化举措,对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和采矿企业的发展都具备实际作用。在煤安监行(2016)3号“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加强煤矿采空区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对“加强煤矿采空区安全管理”做出明确规定,利用政府出台的相关安全规章制度,将其充分运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并做好煤矿采空区设施材料建设,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物质保障。在采空区采矿施工安全问题作中,相关制度保障对其管理力度具有推动作用,能够加快采矿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发展进程,严格监督煤矿企业对其施工程序,对采空区采矿施工工作具有实质性意义。3.引进安全职责认证在采空区采矿施工安全管理中,针对施工问题,可积极引进相关安全职责认证制度,通过专业机构的实时监测管理,【3】形成“一对一”管理服务形式,以避免安全施工。所谓安全职责认证制度,即是以监管部门和施工环节为对象,实现专项专责的安全管理理念,秉持对施工人员安全负责的态度完成监管任务。在“通知”中,大力提倡“开展采煤沉陷影响区建筑物排查”举措,落实施工安全职责认证工作,对煤矿企业排查情况进行重点监督,以材料准备、过程阶段、后续验收等工作为施工安全认证对象,建立项目主管部门、全项负责人或项目经理等职责对象,对每个阶段的施工问题进行不同管理方法,可及时发现施工安全隐患问题。二、提升安全管理力度,保障采矿工程质量1.结合采矿地质情况在保障煤矿采空区采矿施工安全管理汇总,不同区域的采矿地质情况对其施工安全具备重要作用,也是采空区采矿施工安全的保障依据。以“大宝山矿铜露天采场采矿施工为例”,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由于近几年采空区和塌陷区事故频发,造成铜露天采场北部施工整体进程较为缓慢,为此重点探究该地区的采矿地质情况,结合相关施工规程(如《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十条规定》),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举措和建议。在准备施工前,通过探查该地区的金属矿特性、地质资料、采矿方法、采空区成因等方面,以“分段空场法”为采矿方法,结合地质钻探技术和施工灾害情况,探究出局部采空区是造成大规模灾害的实际成因,为大宝山矿铜露天采场的采空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辅助条件,从而减轻施工事故和经济损失。2.实施采矿组织管理在煤矿采空区采矿施工中,采矿地质情况是其基本条件,为后续施工提供保障,而实施采矿组织管理工作则是其发展过渡阶段的实际举措。对于采空区施工,结合相关地质资料,掌握矿脉变化情况,针对地质界限出现疑问情况,需要从爆破、采矿和地质方面来考虑,以矿岩分采为主要采矿方式;在钻炮孔施工中,矿岩分层爆破需要注重区域规模和孔壁深度,预防采空区和坍塌区事故;当完成爆区钻孔施工后,【1】在24h以内完成矿体测试工作,结合具体测试情况对其进行爆破分区工作,匹配中小型开采设备进行采矿开掘,在此期间需要注重矿岩的实际分离和选择情况,为采空区采矿施工提供技术条件;依据开采矿体分析结果,专业地质工程师对其做好分析对比工作,并进行实验测试和、快速反馈等相关工作,这也是科学配矿的关键所在,对施工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通知”中,对个别非煤矿山的采空区大面积事故,结合实际开采情况,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重点分析,积极推进采矿组织管理,以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采空区施工安全组织处理流程详情见图1)图1采空区处理流程3.强化采矿监控举措针对采空区采矿施工特性问题,在预防安全隐患的前期工作中,做好采矿配矿工作流程分析问题对其具备实际作用。由于采空区的现场钻探工序具有多变性,在生产勘探中,部门施工单位采用“边探边进”和“先探后进”两种方式,在保障采矿工作的采空区核实状态下,满足采挖着力点的实际要求(采挖作业推进5m便核实1次采空区状态),保障监控管理的时效性;在特殊情况下,对其进行空区监控管理和采剥作业管理,【4】主要是以“三维扫描分析、崩落爆破处理”为主要表征。在某危机矿山采空区采矿施工中,由于当地井下铜硫铅锌资源过于匮乏的背景下,利用空区监控管理、在线监测管理等方式,为保障运行模式的流畅化和施工安全,从原有的采矿流程12~14d缩减至现有的4~6d,形成连续采挖施工流程,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采空区、坍塌区的施工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煤矿采空区采矿事故。三、注重施工安全细节,优化采矿工程理念1.预防顶板塌陷现象目前,我国采矿施工安全监测体系已经逐步形成并付诸实施,再加上我国的采矿资源浪费和施工开采技术不高等相关问题,“瓦斯爆炸”、“顶板灾害”事故时有发生,对煤矿采空区和坍塌区的采矿施工安全管理造成一定影响。为此,相关部门需要从预防顶板坍塌现象做起,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细节保障。所谓顶板坍塌事故,主要表现在空区探测工作中,对采空区顶板厚度了解力度不够所致,如果遇到震动过于频繁现象,导致顶板压力过大并且较易发生顶板坍塌事故,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机械损毁。为此,在进行煤矿采空区采矿施工时,利用图纸呈现出采空区顶板厚度计算分析结果,并结合CT探测出的采空区内部实际情况在施工前做好预防应对举措;对于顶板坍塌事故的预防对策,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显得很有必要,其中施工人员必须掌握采空区相关施工准则和施工方案技巧,并在施工现场配备专业人员对其提供技术指导,做好全套准备预防应对措施。2.避免易爆火灾事故在煤矿采空区施工中,由于不同区域条件限制,采空区的透风性能并不完善,部分采空区矿物需要进行“露天开采”,在此期间及其容易出现爆炸火灾事故,相关有害气体(以一氧化碳为主)对人体伤害也较为严重。为此,做好爆炸火灾事故的预防工作对施工人员和施工进程都具备积极作用。在顶板爆破、露天作业中,当完成爆破工作之后,应及时避免采空区面积过多暴露在空气中,并采取“分层和多次”爆破方式,完成爆破并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可有效缩减火灾事故的发生机率;采取“覆盖法”、“隔离法”和“注水法”等防火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已经出现的爆炸火灾事故,【1】并且实际效益良好。在保障煤矿采空区施工安全管理方面,除火灾事故预防举措外,还应适当注重高温预防工作,利用相关温度测量仪器进行实时测温工作,对采空区顶板实行打洞和隔离举措,其中“注水法”也可适用于此种情况,对采空区采矿施工安全工作具备实质性作用。3.管理炸药选取工作在(AQ2030-2010)《尾矿库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中,对设计等级、地形地质、定期监测等方面增加管理力度,其中以爆破作业的炸药选取工作为重点预防对象,为煤矿采空区采矿施工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在实施爆破过程中,推荐使用乳化炸药,利用较强的抗水性和适中的临界点等优势,可适当降低采空区温度以预防爆炸事故;还需注重专业人员管理工作,严格禁止非专业人士靠接或肢体接触,做好预防爆破事故监管工作,为施工人员提供人身保障;为炸药等危险物品做好监控预防举措,对使用炸药爆破的采矿企业制定严格的使用标准,以减轻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为考虑点,避免相应的采空区采矿施工安全隐患问题,提升实际施工效益。总结:综上所述,目前煤矿采空区采矿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已经逐步形成,但近几年频发的安全事故给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做好施工安全组织及管理问题已成为当前首要工作内容,对我国采矿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具备重要影响。为此,相关单位需要以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施工进程为己任,结合不同采空区的发展特性,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安全管理举措,以推动采矿行业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谢先田.矿山采空区建筑安全与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6,01:145+168.[2]周少云.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探讨[J].能源与节能,2016,04:78-79.[3]卜凡忍,卜凡让.煤矿井下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的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02:55-56.[4]简波.采空区采矿施工安全的组织与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2:69.
本文标题:煤矿采空区采矿施工安全组织及管理探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92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