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 爱爱医资源-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1
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1广州一康运动康复系列市场部王丽荃编制步行为瘫痪病人的首要康复目标•行走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但常常因为某些疾病而影响了行走,所以行走往往也是患者在康复治疗中的最基本或第一需求。•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每年约为200/10万,致残率极高,据统计约1/3~1/2的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三个月内不能独立行走,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1]励建安,王彤.康复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07-218)实现运动控制-神经功能重塑•脑控制运动而非肌肉,脑损伤康复强调运动模式的改善——核心•反射学说:感觉传入信息控制运动传出信息,运动为反射综合中枢神经可塑性促进功能重组的必要条件条件:a.神经突触的效率取决于使用频率,运用越多,效率越高b.要求脑组织承担新的、不熟悉的功能,没有反复多次训练不可能完成c.外周刺激和感觉反馈促进CNS功能恢复很重要传统的训练临床上常用的行走训练站立行起架支具矫形器Motormed训练器平行杠训练步行训练器减重训练器目前在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步行训练的方法是以治疗师为主导的以手法为主,辅助使用康复器材等对患者进行步态矫正及步行训练。其局限性在于,只有在立位平衡达到稳定后,才能进行步行训练。并且辅助器具如拐杖、助行器或平行杆分担下肢负重进行的步法练习,不能很好地矫正患者的步态,并且由于增加了上肢用力,导致步行时姿势异常[2]。([2]HessS,WemerC,BardekebenA,etal.Bodyweight-supporttreadmilltraningafterstroke[J].CurrAtherosclerRep,2001,3:287-293)常规治疗的局限性针对早期患者进行步态训练,能保护关节,对抗痉挛,诱发分离运动,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在踏步运动过程中进行体位变换,增加循环血量,增大静脉血回流循环,防止位置性低血压。通过改善、代偿和替代的途径,来改善运动组织(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等)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并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等。在减重状态下改变体位,进行踏步运动训练,最高程度地模拟人正常行走的生理步态步行三要素功能特点•1.减重装置3.站立功能•2.踏步运动4.后仰功能•5.语音提示•6.痉挛侦查A1机体功能介绍站立•0-80°的渐进性站直立床结合下肢的主被动踏板运动可达到循序渐进的训练,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改善心血管调节能力•不同角度卧位下的站立•让不具备站立能力的患者可以在卧位下行走•反负重下的站立行走,抑制痉挛•专用悬吊带,减轻病人下肢所需承受的身体重量后仰•调节范围:0~10°腰部后仰角度•训练时,腰部略微后仰可托起病人的上半身重量,使病人感觉更安全,有助于病人放松全身肌肉来进行训练。步态控制---采用伺服电机控制系统,运动过程中完成了初速度、加速度、减速度的三个变速程序,有效地模仿了正常人的生理步态。踏步生物载荷强化刺激下肢的本体感觉,能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有助于功能的恢复。痉挛侦察病人在进行训练治疗时过程中,有可能会因肌张力亢进而引起痉挛,而下肢康复训练系统能探测到这种情况,一旦痉挛出现,系统便开启防痉挛功能,提高了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的安全性,病人也能更放心地使用肌力评估语音反馈信息储存情景互动步态分析病历档案管理存储功能,患者的个人设定值及训练信息(如主被动训练持续时间,痉挛产生时间,肌力等级等)会在训练过程中呈现并保存在文档中。可外连打印设备将病历文档打印出来。患者可通过情景互动的游戏环节游戏主动参与治疗,游戏采用虚拟计分功能,能激发患者的治疗兴趣。实时显示病人训练过程中腿部及足部受力情况,动态分析病人每时刻腿部受力情况。显示训练前后肌张力的情况,并对患者的肌力进行评级。结束语通过A1踏步训练,将患者提升到一定的站立角度位置,定向定量的运动训练,使关节和位置感觉提供了强烈的前庭输入和感觉信息,增进了感觉信息处理,促进意识的恢复。A1可以使患者在倾斜的同时进行腿部活动,患者能承受较高程度的头部倾斜,可以促使患者及早出现意识,减少痉挛。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1
本文标题:爱爱医资源-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03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