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玉米栽培技术第一节概论一、玉米种植区域划分和种植制度20世纪,玉米一直是我国的第三大粮食作物,2002年升为第二大粮食作物,2007年跃居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4亿亩左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工业原料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国玉米分布很广,东起台湾和沿海各省,西至新疆和青藏高原,南自海南省南端以及云南西双版纳,北达黑龙江黑河附近都有玉米种植。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依次为河北、山东、河南、吉林、黑龙江、辽宁、四川、云南省。依据当地农业自然资源特点(热量、光照、水分等);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各地玉米间、套、复种等种植制度的特点;玉米在粮食作物中所占的地位、比重及发展前景等,我国玉米种植产区划分为六个:(一)北方春播玉米区1.分区范围该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和内蒙古的全部,山西的大部,河北、陕西和甘肃的一部分,是中国的玉米主产区之一。2.种植制度北方春播玉米区基本上为一年一熟制。种植方式有三种类型:玉米清种、玉米大豆间作、春小麦套种玉米3.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措施(1)更换新品种。迫切需要选育或引进早熟、高产、抗倒伏、适宜密植和机械化作业的新杂交种。需要籽粒灌浆后期脱水快和品质优良,抗丝黑穗病,大斑病、灰斑病和耐玉米螟的优良新品种。(2)增加投入。(3)扩大地膜覆盖面积。(4)争取早播,加强田间管理,延长开花到成熟的时间,提高产量。(二)黄淮海夏播玉米区位于北方春玉米区以南,淮河、秦岭以北。包括山东。河南全部,河北的中南部,山西中南部,陕西中部,江苏和安徽北部,是全国玉米最大的集中产区,年均降水量500~800毫米,多数集中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自然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极为有利。但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降雨较集中。栽培制度基本上是一年两熟,种植方式多样,间套复种并存,复种指数高,地力不足成为限制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在玉米栽培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推广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2)增加肥料投入,发挥肥料的增产潜力。(3)华北地区的套种玉米和麦茬夏播玉米,播时正值一年中最干热的季节,耕作层十分干旱,结合上茬作物后期浇水,在播种前备足底墒,适当深播,盖严和镇压,是争取一次全苗的重要措施。对于套种玉米,为了减轻共生期间小麦的遮阴,麦收前后还必须再浇一水防旱保苗和促进壮苗早发。(4)华北地区的雨季一般从6月下旬开始,麦茬夏玉米容易发生芽涝。因此,抢早播种或采用套种方法,促使幼苗在大雨到来之前拔节,可避开和减轻涝害。如8月下旬以后降水量逐渐减少,有秋旱发生时,应浇水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三)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包括四川、贵州、广西和云南全省,湖北和湖南西部。陕西南部以及甘肃的一小部分。(四)南方丘陵玉米区包括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江西、台湾等省全部,江苏、安徽的南部,广西湖南湖北的东部。玉米面积较小,占全国面积的5%左右。(五)西北灌溉玉米区包括新疆的全部和甘肃的河西走廊以及宁夏河套灌溉区。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2%-3%。(六)青藏高原玉米区包括青海和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和林区,玉米是本区新兴的农作物之一,栽培历史很短,种植面积不大。二、我国玉米生产的发展策略和措施(一)我国玉米生产的发展策略1.把玉米逐步转变为粮食、饲料和经济作物,确立玉米在饲料中的主导地位;2.由单纯的产量型生产转变为质量型生产;3.由单纯的原料型生产转变为种、养、加综合型生产;4.重视玉米的深层次开发利用,开拓国内外市场,把玉米生产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我国玉米生产的发展措施1.加速优质高效的玉米生产基地建设,分区建立优质高效的玉米生产基地;2.依靠科技进步降低玉米生产成本,保证玉米高产稳产,拓宽国内外市场;3.统筹玉米生产的发展,合理规划玉米产区布局,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4.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精细农艺相结合,达到良种、良田、良法配套,实现玉米生产的高产量、高品质和高效益;5.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专用玉米生产,提高玉米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和加工价值;6.大力发展饲料工业,促进玉米转化增值;7.建立玉米工业体系,促进玉米的初加工和深加工,实现加工增值。三、我国玉米生产的主要增产措施选育和推广大批高产抗病杂交种;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肥料投入优化种植技术;发展灌溉提高水分利用率;建立病虫草综合防治体系;推广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等栽培技术。四、河北省衡水市玉米发展概况玉米高产和低产之间差别悬殊。2011年我市玉米平均亩产447.9公斤,而我市只有桃城区、枣强县、景县、深州市超过了这一水平,其它各市县区均低于全市玉米平均产量。尽管我市各市县区生态、生产条件大致相似,但玉米单产水平差异却较大,桃城区2011年玉米亩产555公斤,比武邑县高135公斤,比阜城县高139公斤,比开发区高148公斤,比全市平均亩产高107公斤。近几年,我市亦出现了大面积亩产700-750公斤的高产典型。差距就是潜力,在保证肥水供应的情况下,我市在三年内每亩玉米增产100--150公斤是完全有可能的。据调查,目前我市小麦玉米两茬连作亩施纯氮15—20公斤,五氧化二磷4—8公斤,氧化钾3--4公斤。其中小麦亩施纯氮14—16公斤,五氧化二磷4—7公斤,占全年化肥投入量的75—80%,氮肥的施用量已接近适宜用量的上限,而下茬玉米亩施纯氮仅3—5公斤,占全年化肥投入量20—25%,限制了其巨大增产潜力的发挥。玉米植株高大,籽粒和茎杆产量都很高,相应的需肥量也多,素有“大肚汉”、“粪篓子”之称。纵观国内外的高产事例,无一不与施肥量充足有关。只有高投入,才能高产出。
本文标题:玉米栽培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28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