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名词解释1.环境:系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2.环境质量:环境优劣的程度,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3.环境容量:对一定地区(一般应是地理单元),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分布的条件下,根据地区的自然净化能力,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4.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是为了保护人群身体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5.环境标准体系:系指各类环境标准之间由于存在着客观的内在联系,使其相互依存、衔接、补充和制约,从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6.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7.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是认识和评价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的手段;认识和评价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是为了制定出缓和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改善生活环境,维护人类健康,保证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8.环境质量评价: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和评定。9.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10.清洁生产:指不断采用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二:选择题1.中型湖泊取样点的布设时,当平均水深≥10m时,(B)。A.水面下0.5m和斜温层以下0.5m各设一个取样点B.水面下0.5m和斜温层以下距河底0.5m以上处各设一个取样点C.水面下0.5m处设一个取样点D.水面下0.5m处和距河底0.5m处各设一个取样点2.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30000m3/d时,中型湖泊一级评价时,每(C)布设一个取样位置。A.0.5~1.5km2B.2~4km2C.1~2.5km2D.1.5~3.5km23.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60000m3/d时,小型水库三级评价时,每(A)布设一个取样位置。A.0.5~1.5km2B.1~2km2C.1~2.5km2D.3~6km24.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小于50000m3/d时,对于大、中型湖泊、水库,二级评价每(C)布设一个取样位置。A.1~2.5km2B.1.5~3.0km2C.1.5~3.5km2D.2~4km25.气温为23℃时,某河段溶解氧浓度为4.5mg/L,已知该河段属于II类水体,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D)。(根据GB3838--2002,II类水体溶解氧标准为≥6mg/L)A.O.75B.1.33C.1.58D.3.256.某水样pH为13,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B)。A.1.86B.3.00C.3.50D.2.257.S-P模型可用于预测(BC)。A.CODB.BODC.DOD.NH3-N8.以下属于常规水质因子的有(ACDE)A.pH值、BOD、CODB.DO、NH3-N、SSC.砷、汞、铬(六价)D.酚、氰化物E.总磷、水温9.下列属于或能表征非持久性污染物的是(AB)A.CODCrB.BOD5C.pHD.DOE.Pb10.某建设项目COD的排放浓度为30mg/l,排放量为36000m3/小时,排入地表水的COD执行20mg/l,地表水上游COD的浓度是18mg/l,其上游来水流量50m3/s,其去水流量40m3/s,则其ISE是(A)。A.3B.1080C.30D.3.7511.某大气体源,横向边长为430米,高度215米,已知源基底处地形高度H0=50M,旁边的建筑物最大高度为43米,则(B)A初始横向扩散参数为100米,初始垂直扩散参数为100米,B初始横向扩散参数为100米,初始垂直扩散参数为20米,C初始横向扩散参数为200米,初始垂直扩散参数为50米,D初始横向扩散参数为200米,初始垂直扩散参数为20米12.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CD),则需要考虑全方位的环境空气敏感区影响A等于百分之45B大于百分之45,小于百分之60C等于百分之22、5D大于百分之22、5,小于百分之3013.线源可以用(BC)模式预测A估算模式BCALPUFF模式CADMS模式DAERMOD模式1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一级评价项目至少需要最近(D)年的气象资料。A.1B.2C.3D515.风速廓线是指风速随(C)的变化。A.时间B.温度C.高度D.方向16.对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点不应少于(B)个。A.4B.6C.8D.1017.无组织排放源是指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C)的排放源.A.10mB.12mC.15mD.20m1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识别应选择(ACD)。A.列入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物B.该项目排放量中等的污染物C.评价区内己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D.该项目等标排放量Pi较大的污染物19.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识别时,采用的等标排放量公式,如果公式中的C0i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都没有相应值可选,一般污染物可取(C)。A.年平均允许浓度限值的1倍B.日平均允许浓度限值的2倍C.日平均允许浓度限值的3倍D.日平均允许浓度限值的1倍20.清洁生产主要内容应为(B)。A.清洁的厂区、清洁的设备B.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产品C.清洁的环境、清洁的产品、清洁的消费D.清洁的分析方法21.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B)临界量的功能单元。A.等于B.等于或超过C.超过D.低于22.《建设项目环境风险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推荐最大可信事故概率的确定方法是(D)。A.加权法B.故障树分析法C.因素图法D.事件树分析法23.通过构建模拟市场来揭示人们对某种环境物品的支付意愿,从而评价环境价值的方法是(B)。A.隐含价格法B.调查评价法C.影子工程法D.机会成本法24.在标准的环境价值评估方法中,下列哪种方法在环境影响经济评价中,最常用而且最经济?(D)A.人力资本法B.隐含价格法C.调查评价法D.成果参照法25.用于评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工农业等生产力的损失,此方法称为(A)。A.生产力损失法B.旅行费用法C.医疗费用法D.人力资本法26.核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执行的标准,主要按(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质量标准及环评文件批准的相应标准。A.旧的B.新的C.旧的或新的D.以上都可2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验收监测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B)以上情况下进行。A.70%B.75%C.80%D.85%28两个排气筒高度分别为24m及30m,距离为50m,排气筒的污染物排放速率分别为0.44kg/h及2.56kg/h,则等效排气筒的高度是(D)m。A.28.00B.29.36C.54D.27.1729.只需预测小时浓度的污染源类别有(B)。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C.削减污染源D.被取代污染源E.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30.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其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A)叠加影响。A.最大值B.加权平均值C.最小值D.平均值31.对于大气环境影响三级评价项目,不需附上(ABD)基本附图。A.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B.复杂地形的地形示意图C.基本气象分析图D.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图32多参数优化法一般需要的数据是(ABCD)。A.各测点的位置和取样时间B.各排放口的排放量、排放浓度C.水质、水文数据D.支流的流量及其水质E.各排放口、河流分段的断面位置33,不属于耗氧系数K1的单独估值方法的是(D)A.实验室测定法B.两点法C.kol法D.经验公式法34.废水渠渗漏造成地下水污染属(B)污染。A.间歇入渗型B.连续入渗型C.越流型D.经流型35.地下水污染物的清除与阻隔措施有(BCD)。A.地下水分层开采B.屏蔽法C.抽出处理法D.地下反应墙36.通常,人畜粪便和有机垃圾所含的成分经物理、化学、生物转化后会形成(D)污染。A.物理物质型B.化学物质型C.辐射物质型D.病原体型37.固体废物可以通过(ABDE)危害人类健康。A.大气环境B.食物链C.声环境D.土壤环境E.水环境38.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通常可根据填埋场“年龄”分为两类,“年轻”填埋场的填埋时间在(D)年以下。A.2B.3C.4D.539.一般情况,“年轻”填埋场的渗滤液的BOD5/COD的比值(C)。A.中等B.较低C.较高D.不能确定40.目前世界广泛采用的选煤工艺是(D)。A.浮选法B.化学浸出法C.氧化脱硫法D.重力分选法41.SCR脱硝技术使用的还原剂是(B)。A.甲烷B.氨C.氢D.贵金属42.目前,燃烧脱硫较为先进的燃烧方式是(C)。A.氧化铜燃烧脱硫技术B.型煤固硫燃烧脱硫技术C.流化床燃烧脱硫技术D.分子筛燃烧脱硫技术43.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出水消毒是一种(B)。A.物理处理方法B.化学处理方法C.物理化学处理方法D.生物处理方法44.在一般的废水处理过程中,除磷脱氮主要在(C)中完成。A.一级处理B.二级处C.三级处理D.四级处理45.一级废水处理的任务主要是(C)。A.去除重金属B.去除有机污染物C.去除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或呈分层或乳化状态的油类污染物D.去除复杂的无机污染物46.一种把危险废物放置或贮存在环境中,使其与环境隔绝的处置方法,此法为(B)。A.卫生填埋法B.安全填埋法C.堆肥处理法D.热解法47.固体废物焚烧处置技术的燃烧系统中,最普通的氧化物为含有(A)氧气的空气,空气量的多少与燃料的混合程度直接影响燃烧的效率。A.21%B.26%C.37%D.29%48.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特别注重保护下列哪些地区(BCE)。A城市居民区B生态良好地区C生态系统特别重要的地区D工业开发区E资源强度利用,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处于高度不稳定或正在发生退化的地区49.保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是以保护(B)为核心,保护生物的生境。A.植被B.生物多样性C.物种D.群落50.利用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开发活动所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是否会导致环境空气质量超标。此大气环境容量估算方法是(D)。A.经验估算法B.线性优化法C.修正的A-P值法D.模拟法51.下列哪种大气环境容量估算方法是最简单的估算方法?(C)A.物理类比法B.线性优化法C.修正的A-P值法D.模拟法52.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单位是(A)。A.每年排放多少吨B.每年排放多少立方米C.每月排放多少吨D.每年排放多少千克53.生命周期全过程评价是针对(B)而言。A.过程B.产品C.污染物排放D.污染产生54.清洁生产主要内容应为(B)。A.清洁的厂区、清洁的设备B.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产品C.清洁的环境、清洁的产品、清洁的消费D.清洁的分析方法55.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B)临界量的功能单元。A.等于B.等于或超过C.超过D.低于5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推荐最大可信事故概率的确定方法是(D)。A.加权法B.故障树分析法C.因素图法D.事件树分析法57.通过构建模拟市场来揭示人们对某种环境物品的支付意愿,从而评价环境价值的方法是(B)。A.隐含价格法B.调查评价法C.影子工程法D.机会成本法58.在标准的环境价值评估方法中,下列哪种方法在环境影响经济评价中,最常用而且最经济?(D)A.人力资本法B。隐含价格法C.调查评价法D.成果参照法59.用于评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工农业等生产力的损失,此方法称为(A)。A.生
本文标题:环境影响评价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3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