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环球时报》分析作者从初中开始阅读《环球时报》,以下内容源自作者内心。-------题记成功原因(一)消息来源官方,政府支持请注意,《环球时报》在报纸的最上角写着:”中国唯一官方指定报纸.”《环球时报》(原名《环球文萃》)创刊于1993年1月3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因《人民日报》在全球各地派驻人数众多的特派或特约记者,《环球时报》也以此为独家特色资源,加以利用,使之刊发的文章不仅受到中国大陆与海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更享受到同类报纸难以匹敌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例如,在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时,《环球时报》出了特刊,主打文章是请使馆四名记者中惟一幸存者吕岩松写的,绝对独家。吕岩松就是人民日报社的驻外记者。(二)全球定位与环球视角《环球时报》通过广布于世界各地的驻外记者,以独特视角生动及时反映这个世界的丰富与复杂,反映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审视与交融,从而拓宽国人视野,为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资讯。国际新闻的新颖独特,国际要闻的震撼力与冲击力,导致国际新闻的新闻吸引力远远超越单调反复的国内新闻亦或是乏味空洞的党政新闻。再加上《环球时报》出色的商业化运作,记者的煽情深度扩展,使得整个报纸极大的满足了中国人民的猎奇心。《环球时报》通过散播国际要闻,填补了人民工作,生活的空虚,特别是在等地铁,坐飞机的时候,消磨了无聊人民的时光。总而言之,在全球化的今天,在高速发展的今天,选对了全球化跟踪报道,就是选择了成功,更何况,《环球时报》还是先行者。(三)产业巨大,全球覆盖《环球时报》在世界各地拥有33个特派记者站,另在32个国家聘有专业资深撰稿人。他们组成了优质高效的海外信息网络,及时向读者介绍世界最新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体育动态和文化生活信息。在报纸行业日渐萎缩的今天,一个公司可以如此大的全球覆盖量,是难能可贵的。久而久之,像《环球时报》这样的巨型报业公司市场占有率越大,然后产业越大,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给同行其他报纸带来更大压力。(四)运营方式得当央视市场研究公司读者调查(CNRS)数据显示,《环球时报》以中青年读者为主,公务员、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白领人群和专业人士占读者总数的89%,呈现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能力的特征。为此,《环球时报》瞄准飞机等高档交通工具周边,消费市场。从2001年5月开始,《环球时报》开始在飞机上发行,2005年,单期航空发行量已经达10多万份。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组织的评选中,《环球时报》被评为飞机上最受读者欢迎的报纸第一名。在飞机上,就我而言,除了航空公司内部杂志以外,只有《环球时报》。在长达几个小时的飞机旅途中,中高端读者被《环球时报》的各种深度独家专业的报道分析洗脑,难怪中高档消费者会成为《环球时报》的忠实粉丝。同时,2009年4月20日,《环球时报》英文版创刊,这是中国第二份面向全国发行的英语综合性报纸。也是唯一向国外传达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综合新闻的一份报媒。英文报纸的发行,使得《环球时报》在获得中国主流消费群体的亲睐后,进一步夺取国外报纸消费市场份额。当然,也传播了中国声音。一个公司能准确地获知到自己的主要消费群体,并牢牢把握住自己主要消费群体的内心,真的是非常成功的运营策略。(五)文风煽动性,评价取代思考《环球时报》的主体定位:秉承客观、敏锐、对敏感问题不回避的报道传统,向世界展示丰富、复杂、变化的中国,从中国人的视角报道世界,传递中国民众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和看法。这个主体定位轻松蛊惑了新一代年轻人,也就是中国目前的消费主体--------中青年的心理。这些人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有高度热情,思想较为激进,对祖国发展所遇到的国内外大事高度敏感。鲜明、坚决的语言风格具有煽动性,蛊惑力,更有一种新青年的的个性,热血与朝气。相比较于《参考消息》,《环球时报》更侧重于通过权威专家,专业记者或者知情人士的评论来引导大众,取代了读者一定思考空间,减轻读者的思考负担,这也是快节奏下的青年所喜欢的。《环球时报》更擅长挖掘新闻背后的东西,从而对国际新闻进行前瞻性、预测性的深入分析,这种分析使得报纸内容一下深邃,人文化甚至哲学化。相比《参考消息》,这种幽默,鞭辟入里的分析绝对是《环球时报》独一无二的优势。(六)八卦,心灵鸡汤,漫画,英语学习旅游应有尽有,且质量稳定12版的“娱乐与体育”,紧盯全球娱乐圈,走进国际体育界;13版的“春秋•史海回眸•漫画与文摘”,讲述传奇经历,还原真实历史。漫画与文摘:小故事,大人生;小漫画,大智慧;9版的“异国风情”,读者足不出户,如同周游列国。笔者在高中的时候必看《环球时报》,其重要原因就是13版“文摘”短小精悍,正适合作为高考作文素材,偶尔有一些长篇文章也常作为高考模拟题的阅读题,使得该报纸深受广大学生青睐。(七)彩色印刷,价格合理,便捷轻盈,头条特色突出,真正发挥报纸优势2014年,每份《环球时报》1.5元,相比较市场上普通的时政杂志要十元到二十元,满足广大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相比《良友》,《环球时报》排版较为松散,每一栏之间空白较多,字与字间距也相对较大,报纸每一版内容外留白也较大,给人一种干净,简约的感觉,《良友》则感觉“无从下手”,仿佛会被墨汁脏手的感觉;相比《参考消息》,《环球时报》率先采用彩色印刷,头版近乎全版的头条新闻照片,做到了冲击力与震撼力全面出击,令人有一睹为快的欲望。如何看待这份报纸政治立场过于强烈,建议观点更加多元《环球时报》成功之处在于政治立场鲜明,其被人诟病最多的也是政治立场过于鲜明。政治立场鲜明的表现是,记者可以在报道时,“机智地”将政府的所作所为等同与国家民族的所作所为。更加微妙的是,中国人民同时具有强烈自我民族自尊心,与渴望世界强国的强烈本能,于是乎,顺着报纸记者“删繁就简”,“避重就轻”的脉络,淡化政府乃至社会问题,转而关注我国的国际地位是否收到挑战,我国的海外利益是否受到侵占,或者我国的社会制度是否遭到质疑等。这是否是一种,我国政府在引导主流媒体,进行舆论控制,思想洗脑,亦或是,转移国内矛盾呢?《环球时报》作为国内唯一一份报道国际新闻的官方报纸,是否有那么一点点遗憾?就是打着“环球”掩盖国内自身弊端;打着“时报”进行思想煽动呢?价格凑成整数,增加竞争力虽然说1.5元的报纸价格是略低一点,但是找钱等各种不方便,建议负责人把价格控制在整数。购买简洁方便,也是报纸这种快速消费品的的制胜之道。
本文标题:环球时报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39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