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现代中药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现代中药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中医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段,现代也依然起着很大的作用。但随着世界多元化发展,西药不断涌入中国,中药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然我们没有理由拒绝西药在中国的销售,也不该拒绝,只有接受其存在,才能更好的促进中药市场的发展,督促中医药研究者把中医药发扬壮大,走向全世界。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了近年来中药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建议。关键词:中药发展问题解决措施中医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临床与疾病做斗争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医学科学,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伟大光辉成就[1]。他为中国人民远离疾病困扰做了巨大贡献,也对西方医药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现代中医药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1现代中药发展面临的问题(1)传统中医正面临现代医学的严峻挑战。尽管国家近几年来有关支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逐一出台,各地中医药事业发展也呈现出良好态势,但相对现代医学发展而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却难以与其相提并论。并且目前全国的中医院几乎都是中西医结合医院,纯粹中医诊疗的医院都难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中医院中医诊疗特色不明显,也是许多中医院为维持生存或医院发展而无可奈何的事情。(2)中医药教育西化现象严重。近几十年来,中医教育西化现象严重,中医药院校培养的传统意义上的中医人才有限,培养的学生大都是中西医理论、技能兼有的医药卫生人才。中医界的国医大师都是八九十岁高龄的名老中医,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国医大师未见踪影。可见,中医药院校对学生的中医基本功训练力度不够,名老中医和学科带头人明显不足,继承不够与创新不足同时存在。(3)中医药科学研究难题重重。由于中医药的整体论思维方式与现代医学的还原分析方法有质的不同,因而运用现代医学科研模式来研究中医困难重重。如中医理论概念中的许多键问题仍没有解决,最佳突破口仍在寻觅;中医理论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建立问题仍没定论;经络实质的研究也暂告一段;藏象病机证候的实验室研究尚未有实质性进展。另外,中医阴阳概念的实质仍不明晰,还没有找到较为定量的指标等。所以在科学研究方面仍存在或过分追求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和高新指标,或基础研究与临床实际脱节,或中药研究与中医理论脱节等现象。(4)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识仍模糊不清中医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至今仍未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理解和认同。从民国余云岫提出“废止中医”到现代社会一些学者发起“废除中医”运动,说明当今社会在现代医学的冲击下,仍有部分人对中医药没有持客观、正确的认知态度。(5)有关中医药的政策法规仍不健全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条例和规定。一些地方性法规也对中医药继承、发展作出了扶持性规定,许多省、地区也出台了专门的中医药地方性法规,这对中医药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中医药的政策法规仍不健全,尚缺少一部法律层面的中医药法。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传统医药实行了立法管理。我国作为传统中医药大国和发源地,如果缺少国家层面的法律保障,中医药发展必将充满坎坷和艰辛。法管理。我国作为传统中医药大国和发源地,如果缺少国家层面的法律保障,中医药发展必将充满坎坷和艰辛。2现代中药发展的解决方法(1)重视中医经典,振兴中医中药。各中医药院校应在教学上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药经典教育,开展“重视中医经典,学习中医经典”的热潮,让更多的中医学子认识到振兴中医药是世代炎黄子孙的责任。同时加大中医药进社区、进家庭的宣教力度,形成全社会接受中医药、应用中医药的氛围,让中医药人才有成长的土壤和发展壮大的根基,培养一大批优秀的中医药临床人才。(2)规范中医药行政管理。中医和西医虽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但在学术上应该是平等、互补的,绝不能用管理西医的方式来指导中医、管理中医,更不能简单地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来对代中医。应对中医药进行科学管理,做好中医药成果转化,形成从中央、省、市到县、区及农村的中医药系统管理模式。(3)开展中医临床研究。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已形成了自身的发展规律,有比较独立、系统的教育与传承方式,在实施中医临床研究时要根据自身特色,将中医药理论、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名医、大师,或者采取名医、大师与科技人员合作的方式,用科学手段研究中医药理论,对中医学术传授、学习、继承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细致研究和探索,充实现有的中医药理论,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广泛用于临床。参考文献[1]傅维康.中国医学通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5.[2]叶纯影,梁青松.浅议中医药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百家园地.2013(4)25:352-353.2青蒿素研发给我们的启示?青蒿素确实说明了中国传统药物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中草药、天然产物的研究还是大有可为。新药的发现,以及其它功能分子的发现都有可能是在向自然学习、探索中获得成功。现代重大科研成果的取得已不可能由个人自由研究来完成,而是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来进行,对发展中国家来讲,由于科研的基础薄弱、设备条件不足,则更只能依靠多学科、多单位的通力协作,青蒿素的发现和青蒿素类药物的成功开发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相对于60,70年代的艰难条件,我国的科研环境、设备条件、人员经费已经显著改善,但是当年科研项目的组织、系统工程式的协调,尤其是团结奋斗的精神仍然是值得发扬的。重大科研成果的意义通常不仅仅在于成果的本身,而且还在于对周围学科发展的影响和促进。青蒿素分子发现后,“523”项目即安排药物合成实验室开展青蒿素衍生物的合成,从而成就了新一代的抗疟药物,这是青蒿素成果第一步工作成功的扩展。从药物化学角度下一步工作是从青蒿素过氧化合物这一特征出发研究含过氧基团的青蒿素类似物,这方面主要是国外实验室开展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结果,虽然现在还只在实验室的阶段,但也不排除将来可能会超越青蒿素衍生物。随着青蒿素类化合物其它药理研究的展开,出现一类有多种药用的青蒿素类药物或过氧化合物药物也不是不可能的,我们的研究人员、科研规划部门也许可以给予多一些的关注。青蒿素过氧化合物这一特征是很值得探讨的科学问题,植物体生源合成中过氧基团是如何引进的,这不仅是一个基础研究的课题,而且也可能是青蒿素生产的问题。青蒿素的化学合成迄今还只是纯学术的课题,主要还是因为缺少高产率引入过氧基团的方法,有机合成化学家应该来迎接发展方法学的挑战,在有机合成中开拓出一个新的领域。青蒿素的作用机制、化学生物学研究应该也是一个有深远影响的工作,如果确证青蒿素药物的作用是由在现场形成的碳自由基多靶点进攻疟原虫蛋白酶的话,那么是不是就可以减少或甚至消除对产生抗药性的担心;青蒿素类化合物体外有抗癌活性,但体内大多无效,如果活性也是由于形成的碳自由基,那么也有可能找到体内也能生效的方法;与此同时也可能为青蒿素找到更多的用途。生物体内生物分子间通过自由基发生的作用应该说研究得还不是很多,因此青蒿素作用机制的探索,对整个学科是大有意义的。青蒿素是在中国大地上开放出来的奇葩,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但是回顾起来我们还是没有把握好这一机遇,以此带动学科更多的发展,取得更好的成果。90年代以后青蒿素研究在国内冷冷清清,成了难于获得资助的昨日黄花,但国际上反而出现了研究热潮,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今天在感慨之余也还看到青蒿素仍然留下不少的科学问题有待探索,而今天中国的科研条件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知识面更广的一代新人,希望他们能在多学科的精心合作下,在绽放青蒿素的故土上结出新的果实。
本文标题:现代中药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40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