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现代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精神分析心理学;费洛伊德(2)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意识(直接经验)(3)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杜威,安吉尔,---有机体适应环境(4)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实验法研究行为(5)“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6)人文主义心理学(20世纪60-70年代);马斯洛,罗杰斯(7)认知心理学;1967年,赛尔—奠基人2.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1)心理过程:A.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B.情感:情绪,情感(责任感,理智感,美感)C.意志:意志2)个性心理:A.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B.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一.心理过程•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二)情感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三)意志过程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联系: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其自身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但是,它们不是彼此孤立的过程,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情感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人的意志对认识、情感也起着调节作用。情感和意志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人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起着调节的作用,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二.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2.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人的个性心理通过心理过程而形成,并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反过来又制约着一个人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表现,对心理过程具有调节作用。事实上,不存在不具有个性心理的心理过程,也没有不表现在心理过程中的个性心理,二者是同一现象的两个不同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3.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的第二章.心理的实质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1)神经元及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机能单位,它的主要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2)神经元包括,树突、细胞体、轴突。二.反射是心理现象产生的基本方式: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在后天活动中,经过学习或训练而形成的获得性反射。《1》条件反射的形成:1.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中性刺激单独出现时也会引起一个无条件反射相似的反应,这时中性刺激变成条件刺激,由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应就称为条件反应,中性刺激变成条件刺激的过程就叫做经典条件作用。(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所创立的条件反射学说是最早研究并提出的比较完善的条件学说,被称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通过精心设计的“斯纳金箱”,用白鼠进行实验而提出的。3.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的联系和区别(p34页)《2》条件反射的抑制:1无条件性抑制。2.条件性抑制•条件性抑制条件性抑制又称内抑制,它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后天逐渐形成的,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消退抑制----条件反射由于没有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抑制称为消退抑制。消退抑制是条件性抑制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实验证明,神经系统容易兴奋、好动类型者消退较慢,而那些好静、孤独的神经系统类型者则容易消退。条件反射形成得愈巩固,愈不容易消退。形成条件反射时所用无条件刺激的强度愈大,消退愈不容易。分化抑制----只对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而对其类似的刺激物不进行强化,使类似刺激物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这种抑制称为分化抑制。《3》两种信号系统客观世界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信号刺激物,即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因而也有不同的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是指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如声音、颜色、气味等。由这种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属于第一条件系统。“望梅止渴”第二信号是由词语中的词组成的刺激。它是信号的信号,是一种抽象和概括化的信号,可以代替第一种信号而起作用。“谈梅生津”两者之间的联系(p36)《四》人的心理是高级神经活动的产物•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高级神经活动有两种基本过程:一是兴奋过程,二是抑制过程。兴奋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或加强相联系的神经过程。抑制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神经过程。•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两条: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诱导。•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外界刺激物的强度、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诱导。-----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两种神经过程中的每一种都可以引起或加强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同时诱导----当某一种基本神经过程发生在大脑皮层某一点的时候,跟这一点连接的区域就发生相反的神经过程,这种叫做同时诱导。@@继时诱导----当皮层上的某一点或某一区域的一种神经过程停止以后,在该点或区域内也可能继而出现相反的神经过程,这种现象叫做继时诱导。@@负诱导----由兴奋过程引起周围和同一部位的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正诱导----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或同一部位的兴奋过程为正诱导。###心理发展过程中遗传与环境的相互关系?(p40自己归纳,简答题)第三章感觉与知觉第一节感觉一.感觉的规律(一)感受性与阀限的规律:人脑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受性的大小用感觉阀限的大小来度量。感觉阀限是指能引起感觉并持续一定时间刺激量。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阀限。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阀限:那种刚刚能察觉到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阀限;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阀限在数量上呈反比关系。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阀限。则有:E=1\R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差别感觉阀限就是指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的量。对这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二).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三)。感觉后像对感受性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后像。后像在视觉中表现特别明显。视觉后像有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四)感觉对比(重点)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这是同一感受器中不同刺激效应相互影响的表现。对比分两类: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同一对比现象。“月明星稀”.“月暗星密”•先后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同一对比现象。“吃了糖之后,紧接着就吃广柑,觉得广柑很酸”(五)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不仅决定于对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而且还决定于同时受刺激的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受器的机能状态都有可能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六)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这样,一种(或几种)感觉机能的丧失,就有可能由其他经常得到练习的、感受性提高了的感觉系统来加以弥补。(七)联觉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这种现象称为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印象,时而近似于感觉,时而近似于表象,好像是与直接感觉一起产生的,但不是由人们自己随意想象出来。第二节知觉•运动知觉概念:指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特性在人脑中的反应。分为:真动知觉、似动知觉和诱动知觉。真动知觉:对物体本身以一定速度和轨迹做连续位移的知觉。似动知觉:指在特定条件写下,静止的物体看起来是运动的,没有连续位移的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诱动知觉:指不动的物体因其周围的运动而使他看起来好像在运动的现象。•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该如何遵循知觉规律提高教学质量?(简答题)答:1、运用知觉的整体性规律组织教学:知觉具有整体性,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语言知识的整体传授,不要一味盯着一些细枝末节。而要把学习最核心、最具有指导意义的框架方法传授给学生。2、运用知觉的选择性规律组织教学:知觉的选择性特性表现在能迅速的把知觉对象从其他事物中分出来,从而获得清晰、完整的知觉,根据知觉这一特性,教学中要注意突出知觉对象和背景之间的差别。知觉具有选择性,总是选择少数事物当成知觉对象,而把大部分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知觉对象与背景差别越大越容易引起知觉。•运用知觉的理解性规律组织教学:理解在知觉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人从背景中提取知觉对象,同时还能产生有效地期待和预测,提高对知识的接受效率。四、如何运用感知觉规律来组织教学?(作业)答: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知教材是起点,获得丰富、全面和生动的感性知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可运用感知觉规律来组织教学,有以下相关几点:•遵循感觉规律提高教学效果。根据感觉阈限与刺激强度的关系来组织教学。运用对象和背景差别的知觉规律来组织教学。运用差别感受性规律来组织教学。运用差别感受性规律组织教学。运用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组织教学。运用联觉规律组织教学。•采用直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物直观:通过实物展示,现场参观等形式,为知识的领会提供感性材料。模像直观:指通过图片、图表、计算机模型幻灯和教学录像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感知,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映像。言语直观:教师通过语言的生动具体描述,鲜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他们产生有关的表象。•遵循知觉规律,提高教学质量。运用知觉的整体性规律组织教学运用知觉的选择性规律组织教学运用知觉的理解性规律组织教学•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促进教学和学习总之,在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感知规律及原理,这样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提高学习效率,最终促进学习和教学的双重提高。第四章注意第二节注意的规律及应用•无意注意•概念--==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付出任何意志的努力、自然而然的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化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人的主观原因概念----是指人本身的状况与注意的关系。(需要和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知识经验和期待)•有意注意•概念----是指自觉而有预订目的、必须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依靠间接兴趣的支持•抗干扰的能力排除干扰以维持有意注意:1采取措施,消除与完成活动任务无关的干扰。2培养坚强的意志,发展自我控制能力。•两种注意相互转换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长时间运用有意注意会使学生产生疲劳、对学习的厌倦和注意涣散。但是只让学生一味地依靠无意注意来学习,看似教师善用技巧,实际则不利于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学生智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使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轮换,形成有张有弛的教学氛围,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有意注意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两种注意的交替使用并没有固定的程序,每一步骤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细小交替也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创造性的应用。第三节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品质又叫注意的特征
本文标题:现代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43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