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方法01-1情报史
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方法(ModernLibraryandInformationScience:TheoriesandMethods)刘细文2011-09-08第一章:情报学历史和理论学派一、情报学贡献与历史从情报学的贡献谈起美国学者的看法中国学者的看法情报学研究的历史中国学者的情报学史西方学者的情报学史现代情报学的内涵与架构(讨论)情报学的贡献问题的由来美国科学理事会要求美国情报学会前主席TrudiB.Hahn回答“Whatwerethemostimportantseminalfivetosevendiscoveriesinthefieldrepresentedbyyourprofessionalsocietyinthe20thcentury?”。问题可以分解为:Whatarethemostremarkableachievementsuniquetothefieldofinformationscienceinthepast100years?Whoaretheindividualswhowereresponsibleforeachone?Justwhatconstitutesourfieldasseparatefromotherfieldssuchascomputerscience,librarianship,chemistry,engineering,medicine,management,laworeducation?Howdoourresearchmethodsdifferfromthoseofthesocialsciences,operationsresearch,linguisticsandothersfromwhichwehaveobviouslyborrowed?TrudiB.HahnandMichaelBuckland,eds.,HistoricalStudiesinInformationScience.InformationToday,Inc.,1998TrudiB.Hahn归纳的5大贡献第一大贡献:提出并测量了信息爆炸。开创了“文献计量学”。探讨了文献计量学的诸多规律,包括文献耦合、引文和共引等方式以及其他统计规律对科学交流和学术生产率的影响,对创新扩散的作用等方面。第二大贡献:情报学工作者遏制了信息爆炸。情报学家在索引系统作出了开创性的创新。这与传统图书馆的主题编目完全不同,它包括自动索引和文摘、上下文内关键词(KWIC)和上下文外关键词索引(KWOC)、引文索引、关键词索引和后控索引(post-coordination)、文本分析和自然语言检索系统。还为不同的领域和学科专业开发了同义语词表。第三大贡献:情报学工作者在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方面最早将计算机用于处理文献和文献记录。这项工作早在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刚起步时就开始了,真正起飞是在60年代第三代计算机诞生之后。在出现了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检索功能完成和大规模机读数据库后,情报学工作者开发了联机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最大贡献是将形式逻辑(布尔算子)用于数据库检索。第四大贡献:情报学家研究了用户信息查寻、需求、爱好以及诸如关联和实用评估等,硕果垒垒。第五大贡献:阐明和制定国家信息政策法规,包括隐私、安全、规范化传播和获取、知识产权、合理使用以及其他等等。制定了信息加工和交流的标准,监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人力、技术、材料和财政),确保信息系统和有关公众利益的服务得到维护。梁战平研究员归纳的中国情报学贡献我国学术界比较认同的看法,情报学大体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是将文献与科技相结合,形成科技情报;60年代,重点研究信息处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提高传统情报工作效能;70年代,重点研究计算机信息处理、刊物编辑出版自动化、联机编目、计算机检索、情报研究;80年代,重点开发联机系统、办公自动化、区域网络化、现代情报研究与决策支持;90年代,重点发展互联网网络服务、竞争情报和全球网络化。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时代到来,数字革命导致情报学发生深刻变革和飞跃,朝着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专业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中国情报学研究的7大贡献第一项贡献是:为重大决策、重要工程项目、重点科研项目发挥“耳目、尖兵、参谋”的作用,为四个现代化提供情报服务。例如为各级政府、各行各业决策者提供规划、计划、立项、评估等决策服务;为国家重大工程提供情报服务,诸如长江大桥、两弹一星、首都机场、武钢1米7轧机、载人航天等等;最早开展“中国2000年研究”,1981年开题,1982年完成,研究了中国人口、能源、矿产资源、耕地、森林、交通、食物、经济等等,美国防部全文翻译,作为大学教材;最早介绍国外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包括传统发展战略,协调发展战略,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发展战略,富国裕民发展战略等;出版了《现代情报研究方法论》,使决策研究更科学、更上层次;出版了《竞争情报系列丛书》,为企业决策和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导。第二项贡献是:推动了文献计量学在中国的发展。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动了信息计量学、网络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的发展,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形成了一支骨干队伍,出版了有影响的专著、论文,开始在国际上产生一定影响。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利用美国SCI开展学术榜研究,随后开始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工作,此后每年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形成中国四大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我国科学研究和科学学术期刊的评价提供了科学、客观的评价工具;2003年8月,国际文献计量学大会在中国召开,显示了中国文献计量学的学术水平和研究实力。中信所、中科院、社科院、南京大学等开展了“中文引文数据库”建设(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第三项贡献是:建立起中文数字资源。1984年,情报界最先推出中国第一个中文数据库《中国药学文献数据库》;情报界最早汉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发的CDS/ISIS数据库软件系统,在中国图书情报界普及率达到90%以上,使情报界的数据库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率先组织了中文数字资源加工基地,使信息资源开发基本上实现了数字化、计算机化和网络化,有路无车、有车无货、有货无销、有销无利的顽症基本上得到缓解。第四项贡献是:情报学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自1958年中科院开始创办中国科技情报大学以来,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现在已经有40多个硕士点、5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有一系列配套的情报学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以及相应的实验室;为硕、博士学生设计出版了《情报学前沿丛书》和《情报学进展》(已经出版六卷)。2006年,情报学教育面临新的调整时期,管理类学科教育不设本科教育。第五项贡献是:实现数字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科技情报机构率先在国内建立了计算机联机检索系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最早在国内建设信息资源文献库;20世纪90年代初,最先在国内建立互联网网络服务平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最先在国内建立分布式信息服务网,在信息资源加工、处理、存贮、传播与服务方面实现数字化、计算机化、网络化;2000年6月,北京8家科技情报机构共同成立虚拟式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以“集中采购、分别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为原则,使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获得了突破性进展。2005年启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设立科技文献保障体系专项。第六项贡献是:跟踪报道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各专业情报机构和各省市情报所都有一批有专业背景的翻译人才,专门从事查找国外科技文献资料、翻译有关文献,传播先进科技成果;最早出版专著《各国科技要览》,介绍世界各国科技体制、科研经费和人员、科技政策、科技特长、主要成就以及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20世纪80年代初,科技情报界最先报道国际上新技术革命的种种议论,并且以《新技术革命论坛》形式大张旗鼓地、成篇累牍地大量报道世界新技术革命产生的背景、特征、影响和发展趋势,新学科、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概况,新技术对经济社会影响,应采取的对策等,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和掀起讨论热潮;1985年,出版了一系列国外高新技术专题报告。第七项贡献是: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科技情报机构就开始对国内科技成果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并采取各种形式,介绍、交流、推广给全国各相关行业。20世纪60年代,主要采用中文书面形式,以政府行政手段无偿提供;20世纪70年代,书面形式发展成为展览会、报告会、技术交流会、音像放映和实物样本等形式;20世纪80年代,由单纯的行政手段,逐步增加到市场性的有偿服务;20世纪90年代,市场运作已成为主要手段,政府行为仅为辅助性手段,内容不仅包括科技成果,而且包括科技计划及其进展情况,特别是增加了技、经、贸信息等。新世纪,出现了成功的情报分析服务企业(竞争情报),如安邦咨询、新华社、蓝波公司、百度竞争情报系统等中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情报学史1我国情报学发展的简要历程标志:1945年7月,美国科学研究与发展局局长VannerarBush在《太平洋月刊》上发表了AsWeMayThink一文,标志着情报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诞生,并步入科学之林。该文也被视为情报学创立过程中最富有影响的文献。中国情报学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初期——6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是我国情报学的初创时期,主要是开展实际的科技情报工作,研究具体的情报工作方式。在实践的同时,也引进国外的情报工作理论与方法,并交流国内的情况和经验。195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即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成立;1955年,周总理向中国科学院领导提出建立情报机构,开展情报服务的指示;随后,在1956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其中规定了科技情报工作的主要内容;1956年l0月,中国科学院建立我国第一个国家情报中心——科学情报研究所(“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前身),开创了我国正规的科技情报事业;1957年12月,中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创办《科学情报工作》杂志(《科技情报工作》、《中国信息导报》前身),标志着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开端;1958年,中情所建立情报大学,1959年并入中国科技大学,成为一个情报专业。(2)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70年代末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渐成熟,情报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主要研究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自动化情报检索系统及与之相应的处理技术。但是在国内,由于经历了十年动乱,情报学研究遭到了破坏,学术研究萎缩。这一时期成为我国情报学发展的停滞期。文革之后,我国的情报学研究开始逐渐复苏。1978年,中国科技情报学会成立;1979年,《科技情报工作》复刊,而后《情报科学》(1980年)、《情报学刊》(1980年)、《情报学报》(1982年)等学术刊物相继出版。情报教育也在这个阶段开始兴起,1978年,情报学教育得到恢复,武汉大学首先在全国设立了科技情报专业。(3)20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是国内情报学研究的全面复苏时期。情报学理论研究成果显著,国内学者开始注重情报学基础理论的探讨,并引进多门学科理论(如信息论控制论,统计学,行为科学等),对情报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在这一时期,情报技术开发进展显著,作为分支学科的情报计量学研究进展明显。国内第一个情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就是在这个时期成立的。1984年,武汉大学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首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了情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90年,武汉大学又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情报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内还与国外开展了活跃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至1986年6月,中国已与65个国家建立了科技情报交换关系,参加了9个国际情报组织和情报系统。(4)20世纪90年代这是我国情报学发展的转折期。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信息社会的
本文标题: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方法01-1情报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43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