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现代教育技术自测题第1章教育技术概述1.在现代教学过程的四个要素中,除了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以外,还包括()A.教学媒体B.教学软件C.教育技术D.教学方法2.我国教育技术起步于()。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20年代3.1993年我国正式确定将()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A.计算机辅助教育B.信息技术教育C.教学技术D.电化教育4.根据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A.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B.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C.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D.教学设备和教学模式5.从学科归属来看,教育技术学属于()的二级学科。A.教育学B.计算机科学C.信息科学D.管理学6.以下关于教育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A.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B.知识管理包括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C.教育技术包括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的技术D.教育技术的研究目标是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A.提高师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B.充实和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C.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D.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8.在发达国家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20世纪初到30年代对应()。A.教育技术阶段B.视听传播阶段C.视觉教育阶段D.视听教育阶段9.在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被作为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是()。A.传播学理论B.系统理论C.直观教学论D.经验之塔理论10.目前我国的教育技术人员中不包括()。A.来自各级教育技术/电教中心的相关人员B.来自高校中的教育技术研究和教学人员C.来自各级学校中信息技术教师和技术人员D.来自各级学校中的学科教师和管理人员11.(多选)与1994定义相比,ACET'2005教育技术定义的主要特点包括()。A.研究范围扩展到企业绩效领域B.研究范畴更改为创建、使用和管理”C.明确提出教育技术实践应符合道德要求D.研究对象更改为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12.(多选)一般来说,信息素养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A.意识B.技术C.人文D.知识13.(多选)我国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内容涉及()。A.社会责任B.知识与技能C.应用与创新D.意识与态度14.(多选)我国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面向的对象包括()A.管理人员B.教学人员C.科研人员D.技术人员15.(多选)教育技术的两个新兴方向包括()。A.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B.物联网与云计算C.知识与知识管理D.绩效技术与管理16.AECT'2005定义强化了学习的内涵,即获得有用的能力而非僵化的知识。(√)1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促进教学的最优化。(×)18.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两者虽有密切联系,但其研究对象和范畴均有差异。(√)19.对教育技术的关注点应该是物化形态的媒体而非技术方法的应用。(×)20.教育技术和电化教育并无实质性的差异,其目的均为实现教与学的优化。(√)正确答案:1.C2.A3.D4.C5.A6.A7.D8.C9.D10.D11.ABCD12.BC13.ABCD14.BCD15.CD16.√17.×18.√19.×20.√第2章学与教的理论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A.行为强化B.刺激比较C.刺激泛化D.刺激分化2.杯弓蛇影”反应的是一种什么现象?()A.刺激比较B.刺激泛化C.刺激强化D.刺激分化3.下列不属于意义学习的条件的一项是()A.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B.学习材料要高于学习者的能力范围C学习者认知结构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D.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并使两者相互作用4.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布鲁纳B.桑代克C.奥苏贝尔D.斯金纳5.()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A.信息加工B.认知结构C.建构主义D.尝试一错误6.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A.苛勒B.布鲁纳C.加涅D.斯金纳7.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斯金纳B.布鲁纳C.桑代克D.巴甫洛夫8.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斯金纳B.桑代克C.托尔曼D.巴甫洛夫9.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A.对环境条件的认知B.构造一种完型C.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D.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0.认为一个学科的教学一定要促进学生对该学科的基本结构的理解。学习一门学科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那些核心的、基本的概念、原理、态度和方法,抓住它们之间的意义联系,并将其他的知识点与这些基本结构逻辑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联系的整体。”这是下面哪种理论的观点?()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B.人本主义学习理论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认知结构学习理论11.通过对狗等动物的训练研究,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的著名学者是()A.斯金钠B.华生C.巴甫洛夫D.桑代克12.美国第一个将特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的基础的人是()A.斯金纳B.班杜拉C.桑代克D.华生13.(多选)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的是哪几种学习理论?()A.结构功能主义B.认知主义C.行为主义D.建构主义E.人本主义14.(多选)程序教学的原则包括A.积极反应原则B.低错误率原则C.小步子原则D.及时强化原则15.(多选)信息加工的基本原理包括()A.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B.人类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无限的C记忆取决于信息编码D.信息流是认知行为的基础16.(多选)信息加工理论对学习的启迪包括()A.尽可能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块状,减少机械学习B.在设计媒体的时候应注意引导学生的注意力C.在教学设计时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信息加工时间D.利用媒体以形象的方式方便学生存储和提取信息17.(多选)建构主义理论提倡的教学方法包括()A.支架式教学B.抛锚式教学C.随机通达教学D.启发式教学18.(判断)奥苏贝尔认为,人的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19.(判断)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20.(判断)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参考答案:1.C2.B3.B4.C5.C6.B7.C8.A9.D10.D11.C12.D13.BDE14.ABCD15.ACD16.ABCD17.ABC18.×19.√20.×第3章视听与传播理论1.(多选)人们观察景物的明暗感觉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观察物的发光强度b.照射光的强度c.观察物的大小d.反射光的强度2.(多选)人眼的分辨率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光的照度b.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位置c.物体运动速度d.景物的相对对比度3.利用人们想象力去填充实际在画面中并没有见到的空间,这种现象称为()。a.视觉惰性b.画面平衡c.视觉节奏d.心理趋合4.人对声音的响度感觉()。a.只与声压有关b.与声压和频率都无关c.与声压和频率都有关d.只与频率有关5.人耳判断声音的方位主要是依靠()。a.鸡尾洒会效应b.双耳效应c.哈斯效应d.掩蔽效应6.同一首音乐用黑管和钢琴演奏时,给人的感觉不一样,主要是因为()。a.音高不同b.音色不同c.响度不同d.音调不同7.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音同时存在时,其中一个声音在听觉上会掩盖另一个声音的现象称为()。A.双耳效应B.哈斯效应C.掩蔽效应D.鸡尾酒会效应8.在噪声很大的场合,人们照样可以听清楚其中某个人讲话的声音,这种现象称为()。a.掩蔽效应b.鸡尾酒会效应c.双耳效应d.哈斯效应9.在经验之塔中,塔的底部是()。a.设计的经验b.观摩示范c.参与演戏d.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10.经验之塔中,塔的最高层是()。a.视觉符号b.录音广播c.言语符号d.静态图片11.在经验之塔中,参与演戏是属于()。a.抽象的经验b.直接的、有目的的经验c.观察的经验d.做的经验12.通过地图获得的经验,则在经验之塔中属于()。a.抽象的经验b.做的经验c.观察的经验d.设计的经验13.(多选)下列属于“经验之塔”理论的观点的是()。a.教学应从具体入手,逐渐过渡到抽象b.视听媒体可以冲突时空的限制,可以弥补直接经验的不足,同时又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和易于理解的经验c.教学不能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发展d.教学必须通过具体经验来进行14.(多选)多媒体学习的认知过程包括()。a.组织过程b.整合过程c.处理过程d.选择过程15.(多选)下列属于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的是()。a.教育传播b.人际传播c.大众传播d.组织传播16.(多选)下列属于教育传播方式的是()。a.课堂传播b.自学传播c.个别传播d.远程传播17.(多选)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包括()。a.媒体通道b.教育信息c.教育者d.受教育者18.(多选)与其它传播活动相比,教育传播具有的特点()。a.内容的科学性b.明确的目的性c.媒体的多样性d.受者的特定性19.教师教学时,以不同的媒体呈现同一个概念,以便学生能完整地理解该概念,是遵循了以下哪条教育传播原理()。a.信息来源原理b.重复作用原理c.共同经验原理d.抽象层次原理20.(多选)在教学传播过程中,要提高传播的效果,应遵循的原则有()。a.信息来源原理b.及时反馈原理c.共同经验原理d.重复作用原理21.(判断)人耳只能靠双耳效应对声音进行定位。(×)22.(判断)根据多媒体教学的静态媒体原则,学习者使用“静态图片+文字”形式的学习材料,其效果好于使用“动画+语言解说”形式的学习材料。(√)23.(判断)梅耶认为,在多媒体学习中,学习者的认识活动主要包括选择、组织、整合三个基本过程并总是以线性的顺序发生。(×)24.(判断)广义的传播可理解为“大自然中一切信息的传送或交换”,包括植物、动物、机器、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25.(判断)网络传播具有很多优点,所以网络传播是教育传播中一种最好的传播方式。(×)参考答案:1.ABD2.ABCD3.D4.C5.B6.B7.C8.B9.D10.C11.D12.A13.ABC14.ABD15.ABCD16.ABCD17.ABCD18.ABCD19.B20.ACD21.×22.√23.×24.√25.×第4章视听媒体辅助教学1.数码相机中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核心部件是:()a.模/数转换b.电荷耦合器c.微处理器d.镜头2.(多选)视频展示台能够将下列哪些内容转换成视频信号,呈现到屏幕上()a.活动图像b.实物c.透明投影胶片d.文字、图片3.电视信号在传输系统中输送的是()信号a.视频低频信号b.视频中频信号c.图声分离信号d.射频信号4.下列介质可以记录模拟声音信号的是()a.硬盘b.存储卡c.光盘d.磁带5.(多选)下列各种介质可以记录数字信号的是()a.光盘b.硬盘c.磁带d.存储卡6.(多选)下列有关教学媒体选择使用中的说法正确的是()a.注意不能让学习者长期处于同一媒体的刺激之中,应适时改变所使用媒体的种类b.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媒体的特性来选择教学媒体c.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会有一种媒体能够“包办”所有的教学目标的完成d.使用价格越高的媒体,教学效果更明显7.从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来看,下列哪个媒体没能提供具体的经验,也没有弥补直接经验的不足()A.视觉媒体B.印刷媒体C.听觉媒体D.视听媒体8.在上实验课时,老师先借助于视听媒体给学生观看实验的操作过程,然后再进行实验。这种应用视听媒体的方式被称为()A.示范式教学B.主体式教学C.补充式教学D.个别化教学9.在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时,发现利用快门125,光圈f8拍摄后照片偏白,需要减少一级曝光量,下列光圈和快门组合哪一个合适()A.f8,60B.f5.6,125C.f11,125D.f11,6010.(多选)在做讲座过程中,主讲者先分发了复印好的材料,再用PPT展示讲座的主要内容,这
本文标题:现代教育技术自测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44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