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四讲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论第四讲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辩证关系分析入手,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实际地位。要求学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观的演变历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特征等。第四讲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论教学重点内容:一、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二、教育客体研究的历史考察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一、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一)哲学视野中的主体与客体1、主体的概念指有目的、有意识地从事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实现的人。2、客体的概念指在主体活动的对象性指向中获得自身的基本规定的,即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并反过来制约主体活动的外界对象。一、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3、人的主体性目前学术界还有争议。我们认为,人的主体性应该包括以下几层意思:主体性必须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主体性必须是在主体与客体的多种交互关系中体现出来的;人作为主体,不论是在对自然客体和社会客体,还是在对精神客体和人本身客体的对象关系中,其主体性必定以一定形式(如能动性、创造性等)的精神力量表现出来的。一、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4、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一般认为,主客体关系表现为四种关系: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实践关系是指主客体关系中最基本的方面,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与被改造、掌握与被掌握的关系。认识关系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价值关系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审美关系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是主体对客体产生的一种精神上、心理上、情感上的共鸣或超越。一、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二)教育学研究中的主客体之争1、单一主体论包括“教师单一主体论”和“学生单一主体论”“教师单一主体论”认为,教育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根据一定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各种影响,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塑造的过程。“学生单一主体论”认为,教育过程是学生认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的过程,真正的主体是学生。一、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2、双主体论教育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教育过程的主体不仅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师生双方互为主客体。3、超越主客体关系论主、客体关系是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体现,教育过程里的师生关系是人——人交流、对话的非对象性关系,是一种超越主客体关系的互主体性关系,双方不是“主体——客体”关系而是“我”与”你“之间的社会关系。一、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1、他们是相互依存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是对象性关系,两者互为前提。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又存在种种差异与对立,因而构成许多矛盾。3、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主、客体的相互转化的过程就是主、客体的各种矛盾运动、发展直至解决的过程。一、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四)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及其意义1、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区别于其他物质客体的重要标志是具有能动性。主要表现在:(1)客体的思想能够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和自身。(2)客体的思想是一个自觉活动着的系统,能对主体传递的思想道德信息加以认识和选择、接受,对自己的思想活动进行自我认识,从而在不同程度上自觉调节自己的思想活动和行为实践,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3)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主体的关系中。一、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2、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具有自主性。具有自主性是人类活动的特点,人类不仅能自主地反映各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而且能够自主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这种自主性集中表现为自主认知、自主选择、自主思维、自主控制以及自主完善等方面。一、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3、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还具有创造性,即能够在反映外部世界和自身的基础上创造出精神产品。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创造性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摸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群众性的互帮互教活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另一方面,能够通过与教育主体互动作用,自主选择接受教育主体的影响,在同化或顺应机制的作用下,建构、发展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机构,不断增强适应社会异常生活的能力。二、教育客体研究的历史考察(一)我国古代的教育客体观1、人是可以被教化的关于人性的本质的问题是历史上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又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提出了三种人性观。孟子的“性善论”,认为善良是天生的人的品行,就象白雪的“白”和白羽的“白”一样,本来就存在于人身上的。二、教育客体研究的历史考察荀子的“性恶论”,认为人的天性就是恶,而非善。表现在天生自私,天生奸诈,天生有贪图声色的情欲;这种自私、奸诈、贪欲表现在言行上就出现争夺而排斥谦让,残杀而排斥忠信,淫乱而排斥礼义。董仲舒的“三品说”,否定了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他将人的天性分为不同性质的三个等级:上等的圣人之性,下等的“斗筲”之性,中等的“中民”之性。二、教育客体研究的历史考察2、从政者和青少年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主要对象孔子说过:“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孔子要青少年“立于礼”达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二、教育客体研究的历史考察3、教师中心与因材施教原则中国有着师道尊严的教育系统,教师被推崇到与天地、君亲同等的地位,即使是帝王、国君,也得尊师重道。中国传统教育虽然主张教师权威,但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却十分强调因材施教。孔子提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地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二、教育客体研究的历史考察4、重视教育客体的自我教育与自我修养我国古代,尤其是儒家非常重视教育客体的积极能动作用,主张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并设计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方法。(1)学思并重的方法。孔子说:“君子学以致其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积善成德的方法。圣人的高尚品德并非是一夜之间生长出来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积善过程。(3)慎言力行的方法。孔子主张“听其言而观其行”,孟子也反对“言不顾行,行不顾言”的做法,荀子则特别强调行的作用。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二、教育客体研究的历史考察(二)西方的教育客体观1、教育是使人的灵魂得以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由肉体和灵魂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相对独立又和谐一体。17世纪捷克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教育家扬.珂.夸美纽斯也认为:人是可教育的,是需要教育的,人才能成为一个人。二、教育客体研究的历史考察2、“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的传统教育客体观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在世界范围产生很大的影响,成为“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的“传统教育”的典型代表。其实,“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这样的教育,教学模式有着久远的传统,“教师中心”的观点也是传统教育中一种相当普遍的观点.二、教育客体研究的历史考察3、“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客体观“新教育”是19世纪末兴起,20世纪前半期在欧洲盛极一时的教育思潮和教育革新运动。“新教育”的主要主张是:尊重儿童,注重儿童个性发展,对儿童实施自由教育。代表人物是被称之为“新教育之父”的英国教育家西尔.雷迪,于1889年创办了欧洲的第一所“新学校”-阿博茨霍尔姆学校。还有对传统教育产生更大冲击作用的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家约翰.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学校即社会”的最基本的观点。二、教育客体研究的历史考察4、人本主义教育客体观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家们是传统教育思想的批判者,他们从“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和人学观出发,对教育、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与要求。他们认为,形成一种和谐协调、愉快活泼、乐观向上的教育气氛,乃是搞好任何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二、教育客体研究的历史考察(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客体观1、培养和教育青年是无产阶级的特殊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者历来认为,青年是革命事业的未来,国家的未来,人类的未来。2、教育应以青年的全面发展为目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为我们确定青年教育的方针、目的和任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二、教育客体研究的历史考察3、参加社会实践是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毛泽东认为:“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那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起。”(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观1、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具有广泛性,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应该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全体社会成员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2、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人的价值,肯定人的作用,承认人的力量和能动性,立足于以人为根本。3、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平等互动。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一)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1、青年发展的本质特征决定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青年作为人生一个特殊阶段,既具有全人类共有的本质根源,又由于发展的特殊性而表现出某种独特的本质特征。2、青年的社会地位决定了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首先,青年是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其次,青年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二)青年的特点1、青年的一般特点:青年的生理特点。青年时期是人的生理发育的旺盛时期,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极强,同化过程高于异化过程。青年的特殊需要。由于青年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其需要便有其特殊性。包括需要的多样性;需要的矛盾性;需要的强烈性。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青年的心理发展特征。青年时期,是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明显的时期。首先,智力因素的发展,思维能力的提高,使青年求知欲旺盛,认知能力增强,乐于追求新的思想和生活,表现出求新、求变、富于幻想的特征。其次,青年情绪、情感发展呈现出丰富、深刻、复杂性,表现出热情很高但容易削减的特征。第三,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对青年全部生活(尤其是思想意识活动)发生根本的影响。第四,随着青年性功能的成熟,青年有了性的生理冲动和性兴奋体验,对性也比较敏感,追求异性的要求日趋强烈。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2、当代青年思想的时代特征思想活跃开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思想界、理论界的“禁区”不断地打破,当代青年生活在从未有过的思想开放的环境中。竞争意识强烈。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是青年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当代青年对高速变化的社会生活环境的积极回应。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和平是竞争基础上的和平,发展是竞争中的发展,经济、文化、科技、人才等领域的全面竞争是许多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竞争的失败者就难以取得自己在世界格局中的应有地位。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崇尚务实的行为方式。青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当代青年懂得要使我国富强起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除了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外,还取决于劳动者对现代科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同时他们也懂得将来要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较大贡献,今天就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切实可用的本领。思想差异明显。从中外教育史上来看,教育对象个性特点的差异性与特殊性以及在智力、思想、道德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始终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任何时代的青年在思想、道德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都不如当代青年表现得如此明显。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特别是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后,彻底改变了我国封闭与半封闭状态,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明显增多,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变得丰富多彩,文化生活以及思想道德领域也改变了过去单一模式、单调内容的状况,人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和选择性大大增强。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的时代,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和途径已有根本性改变,当代青年完全可以按照自己
本文标题: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57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