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房地产 > 优秀教案之《荷塘月色》教案(原创)
荷塘月色教案发布者:林雯雯发布时间:2014年6月7日7日21:27:54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揣摩文中优美的艺术语言,赏析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理清文中明暗两条线索,把握文眼,从而更好地掌握作者在特定情景下所流露出的“淡淡哀愁”和“淡淡的快乐”;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掌握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作者“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快乐”从何而来,理解作者彷徨苦闷的内心情绪和追求自由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把握作者的情感,真正体会和把握“荷塘月色”的深层含义。2、通过分析文中优美的写景语句,掌握并学会运用通感、博喻的修辞手法。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2、情境教学法3、多媒体教学法4、课堂讨论法四、课时安排:两个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在著名的清华大学中有这么一个美丽的荷塘。(PPT展示清华园中荷花盛开的美景)每到夏季,朵朵荷花盛开,那碧绿的叶子衬着荷花婀娜的身姿,在徐徐微风中摇曳,非常的美丽。而在荷塘旁边的小路上就曾经留下一位著名作家的足迹。朱自清曾在那里独自散步,用他的笔描绘了这一方美景。我们今天就追随作者的足迹,看看是用相机拍摄的荷塘美,还是作者用文字描绘的荷塘更美些?(二)整体感知全文:1、一读课文,感知全文。(圈点批注,给文中生字词注音。)曲(qū)折蓊蓊(wěng)郁郁脉脉(mò)梵(fàn)阿(ē)玲鹢(yì)首沾裳(cháng)而浅笑敛裾(jū)2、解读题目:讨论1:题目“荷塘”与“月色”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如果要在两个词之间加一个字来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要用哪个字呢?(引导学生通过找原文的句子或段落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让学生将目光聚焦在文章写景的第四五自然段上。)明确:“荷塘”与“月色”之间是并列关系,文中既描写了“月光下的荷塘”,又描写了“荷塘上的月色”。在文章的第五、六、七自然段中,“月色”和“荷塘”是浑然一体的,如果没有“月色”,那么在漆黑的夜里就看不到“荷塘”中的美景,如果没有“荷塘”,也不能显示出月光的皎洁与柔和。(三)欣赏文中景物1、二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景物美讨论2: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荷塘”和“月色”的?你认为哪一些语句描写得最为精彩呢?带有感情的把它朗读出来,并说出你的理由。或者你认为哪些描写你不能理解的,也可以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让学生自由解读文中描写“荷塘”与“月色”的句子,品味其写景的特点,分析其修辞手法。学生可能会对文中运用通感手法的语句感到不解,那么教师在学生发言讨论完后进行补充和讲解。)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以亭亭的舞女的裙来比喻叶子,有一种舒展、旋转的美,荷叶本是静的,作者想象它是动的,以动写静,以虚写实,形象新奇。)②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博喻,用几个喻体来比喻一个本体,从多钟角度,多个方面加强描写对象的具体性、形象性、生动性。)③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把嗅觉转为听觉,写出了香味的若有若无,沁人心脾。)④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泻”、“浮”、“洗”、“笼”,这几个动词贴切新奇,勾勒出十分迷人的梦一般的幻景。)⑤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通感,把视觉转为听觉,化静为动,写出了光影交织,和谐优美的特点。)PPT:月光下的荷塘——动静结合荷塘上的月色——虚实相生2、三读课文,体会文中意境美:讨论3:通过欣赏文中的景物,你觉得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属于哪种美?作者通过荷塘月色营造出怎样一种意境?(每个人心中对荷塘月色的感觉和定义都不同,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只要学生言之成立即可。)3、四听读课文,学习朗读技巧。(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感受到作者笔下景物的美好与灵动,那置身于如此美景中的作者心情是怎样的呢?他描绘这样一幅美丽的荷塘月色图有什么目的呢?这些问题,同学们课下思考思考,我们下一节课再继续讲。(五)板书设计:语言准确、生动、优美意境幽静、淡雅(六)作业:运用这节课学习的各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景物的文字。(营造)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家往往会借助一些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那朱自清要通过荷塘月色来表达他怎样的感情呢?大家课后有没有思考?(学生回答)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和分析文中的情。(二)学生各抒己见,初步感受文中的情。(学生就“作者通过荷塘月色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发现问题,提出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这时候学生的想法与看法还不成熟,但这个环节旨在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没有老师讲解的情况下,将自己最原始的思考状态呈现出来。)(三)教师引导分析,带领学生品味文中的情。1、理清文中的情感线索,感受作者情绪的变化。问1:作者置身于优美的荷塘月色之中,心情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依据。明确:第三段作者讲到“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受用”一词看出了作者此时是快乐的,但他的这种快乐并不张扬,像他所描绘的景物一样,是淡淡的。从上面分析中看出,作者在荷塘时,是洋溢着“淡淡的快乐”的。问2:这种“淡淡的快乐”有没有贯穿全文呢?作者的心情有没有变化?明确:这种“淡淡的快乐”并没有贯穿全文,作者的心情呈现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问3:作者的心情因什么而变化?明确:作者的心情是因所处环境地点不同而变化的。问4:能不能以环境地点为横坐标,作者的心情变化为纵坐标,画出作者的情绪变化坐标图呢?(让每个学习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画,并根据原文,讲讲为什么这么画。教师趁机引导学生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各个地点的作者的心情。如:苦闷——清静——快乐——失落——苦闷)小结: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全文围绕地点的变化展开组织全文,在地点的变化中又蕴藏作者的情感变化。这两条变化线路就是全文的明暗线索,地点的变化为明线,情感的变化为暗线。我们发现这两条明暗线索都是圆形的,作者从家出发,最终又回到了家中,心中的不宁静在欣赏了荷塘月色后依旧无法排遣。如果说作者在欣赏荷塘月色时是洋溢着“淡淡的快乐,那么在全文的开头和结尾则都散发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板书: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快乐——淡淡的哀愁2、分析文章创作背景,感受“荷塘月色”的深层含义。(1)问5:全文刚开始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那么是什么让作者心情不宁静的呢?家小路荷塘小路家明确:《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在此之前,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社会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在这里用PPT展示作者那段时期所写的两段内心独白,让学生更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苦闷情绪。同时点明“颇不宁静”是文章的文眼。)PPT:①“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②“只有参加革命和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我既不能参加革命与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姑作安心的过日子了。我是想找一件事,钻了进去,消磨这一生。我终于在国学里找出了一个题目,开始像小儿的学步。这正是往'死路'上走;但我乐意这么走,也就没有法子。”(2)问6: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非常美丽的,和他的那种苦闷的情绪是截然不同的。那我想问大家,对于朱自清来说,什么样的东西和“荷塘”是一致的呢?(如果学生不太能理解这个问题的话,就换个角度来问,问学生“什么东西能成为你心目中的荷塘”,从而引导学生与朱自清角色互换,试图理解朱自清的内心世界。)明确:“荷塘月色”是美好的,但它只出现在特定的环境下,是暂时的。文中“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中的“且”字也点出今晚的荷香月色是暂时的,作者向往的“自由”也是暂时的。文中的另一句“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也体现出作者渴求荷塘月色的美好,但也明白自己是得不到的失落心理。通过描绘荷塘月色,作者的心灵得到了暂时的超脱,但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中,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3)问7:为什么在第七自然段要突然写到江南采莲的事呢?明确:作者明白现实的荷塘月色他无福受用,心情难免失落,于是想回忆别的美好的事来派遣这种失落的心情。江南是朱自清的故乡,作者回忆江南采莲的事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四)释疑答疑,梳理文中的情。让小组进行讨论,解决第一个环节中学生提出的、还没得到解答的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后进行补充说明。(五)板书:语言准确、生动、优美彷徨苦闷追求自由意境幽静、淡雅向往美好生活情感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快乐(六)作业: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心目中的“荷塘”。(营造)(抒发)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学反思:《荷塘月色》是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必修一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是一篇经典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用极其灵动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荷塘月色图,同时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情绪,以及向往自由光明的思想情感。本文情景和谐交融、语言优美含蓄、想象丰富生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散文这种体裁的写作特点,品味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注意让学生体会荷塘之美,月色之美,以及在描写荷塘月色时所用的语言之美,并探究语言刻画的手法,其次是让学生领悟一切景语皆情语,探索朱自清先生在本篇文章中蕴藏的情感,紧扣开头的第一句(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对全文进行思想感情上的分析,因此我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鉴赏文章的语言,欣赏美丽的荷塘月色之景,第二课时从景入情,对其情感和所表达的思想进行分析,感受文章的意境美(散文就是美文,是文质相称,形神俱美的艺术品),古人说“文因质立,质资文宣”。散文的美表现咱内容和形式上的完整结合。《荷塘月色》就是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上完这节课后,我感觉最为得意的地方就是让学生鉴赏写景语句这个环节。河浦中学的学生能力基础虽然较差,但在学生的回答依然有很多闪光点。例如:有一位学生说:文中的第四段中曲曲折折的荷塘,“曲曲折折”写出了荷塘形状的不规则也写出了荷塘回环曲折的美感,而田田则写出了荷叶之多,亭亭写出了荷叶之高,荷叶的动感,荷叶的美,叠加了袅娜,节奏羞涩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荷叶娇羞之态,像少女一般的美,而写流水则脉脉一词来描述,把水写活了,写出了人的感情。另外,让我觉得比较满意的还有让学生通过画坐标图来感受作者情绪变化的这个环节。学生画的坐标图虽不太准确,但这种画坐标图的教学形式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在修改坐标图的同时也能较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绪变化。而谈起本节课的不足,则有很多,试举一两个作为典型代表。第一处便在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情感时,我只注重了自己的预设,而忽略了在此中的引导,以至于一味地把作者的情感与当时的时代政治背景挂钩,但由于学生对那个年代缺乏了解,因而不少学生不明白教师在想的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理解文章所流露出的情感。因此,这让我感觉到在预设与生成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略。另一个是上课时的语速太快,提问时没有注意语言轻重缓急,让学生不能抓住问题的要点,使得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较慢,无法达到预设的理想状态,让学生无法从老师的语言中体味到文章舒缓朦胧的意境美。这也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本文标题:优秀教案之《荷塘月色》教案(原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6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