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浅谈集邮文化摘要:集邮是以邮票及其他邮品为主要对象的收集、鉴赏与研究活动。涉及的内容更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应有尽有。本文从社会文化角度出发,探讨集邮文化,集邮文化的的特点以及它在文明社会发展上所起的作用。关键词:集邮文化特点作用自1840年邮票诞生以来,邮票的形态就具有了文化的属性。这一属性主要表现在,邮票是一种有主题、有内容、有造型、有风格的艺术化的邮资凭证。人们通过邮票可以透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社会形态及文化风尚,因此邮票又有“国家名片”的称谓,这一称谓的实质是从文化角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主体形象。[1]一、何称集邮文化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富官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是特指精神财富(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文学、教育、宗教等)。从而,集邮是属于文学、艺术、教育的范畴。为什么说集邮属于文化范畴,首先弄清什么叫集邮,集邮就是收集、整理、鉴赏、研究邮票和邮品的活动。那么,收集这些票品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呢?因为邮票不仅是邮政通信中的邮资凭证,而且是“国家的名片”、“微型的百科全书”。邮票既是特殊商品,又是精致的艺术品和文物。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把本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学、艺术、军事、体育、卫生、教育等成就和有一定纪念意义的重大事件、事物以艺术造型反映在邮票上。如1987年2月20日发行的J·136“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诞生四百周年”纪念邮票,反映了徐霞客饱经风霜、历尽艰险、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还有我国发还有我国发行的三套国宝--熊猫邮票等很受集邮者的青睐。总之,每枚邮票都是经过专家、画家的精心设计并多次筛选出的艺术作品。这些邮票和邮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收藏、研究的人也越来越多。广大集邮爱好者总想把收集到的票品,编排一部邮集,供人们观摩、欣赏。实际上编排邮集的过程,好像写作一样,按纲目章节编排,使人看了一目了然。1991年7月在上海举办的全国邮展—光辉的七十年。每天数以千计的人涌向展厅,看了琳琅满目、千姿百态的邮展,使人深受教育和启发,真是赞叹不已。看到了党走过的艰难历程,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它激励着人们,牢记过去,振奋精神,建设美好的明天。从邮票展览可以说明,每枚邮票,每部邮集都是精神财富,那末称集邮文化是恰如其分的[2]集邮文化可以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围绕邮票实休的表层文化,指邮票的选题、设计、版模、印刷、齿孔、背胶、用纸、发行等方面的观赏、整理、研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微观研究”.第二个层次是以集邮活动为联系的中介层次,如建立集邮协会,创设“集邮者之家”,举办部展、集邮知识竞赛、邮学讨论会、集邮知识联谊活动等.第三个层次是探讨集邮内涌的深层次文化,可从邮政史、集邮史、哲学、美学、历史学等方面来探讨、论证的“集邮文化”,即集邮的“宏观研究”,这种研究是深层次的学术研究。从哲学方面来讨论“集邮文化”,主要是指集邮者的人生观、集邮观、道德观以及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和解决集邮文化中的诸问题.集邮的内容和活动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运动的、发展的。过去集邮是单纯的、个别的收藏活动,现在集邮巳发展成为高雅的群体活动,并出现愈来愈多的崭新活动形式。作为邮资凭证的部票的生产引入高新技术后,不断涌现出新的集邮种类,如礴光邮票、电子邮票、不干胶邮票等.美国等一些国家以传真机为手段的电子郁政正在迅速发展.并形成全国网络,也许会取代原有的邮政模式.所以一定要甩发展的眼光看待集邮活动。从美学方面说,邮票是“微型艺术”,具有艺术魅力.按美的规律来认识邮票、邮品、邮集和集邮活动终将发展为“集邮美学”。从历史学方面说,邮品是历史的佐证.史料的载体.从一实寄封、一邮政日戳,可考证行政隶属的文化、邮路区域的变化和邮票发行的时间[3]二、集邮文化的特点1.集邮文化的历史比较悠久自从1840年5月6日英国的罗兰·希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以后,次年就有人在英国伦教《泰晤士报》上刊登收买旧邮票的广告,目的要收集、研究邮票。嗣后1865年法国的海拉尔第一个正式提出“集邮”的名词,一直沿用至今。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世界各国相继发行了邮票和邮品。中国于1878年也发行了第一枚邮票-----大龙邮票。随后相继成立了集邮组织,世界最早的集邮团体是“英国皇家伦敦集邮协会”,成立于1896年。成立集邮组织,其目的主要是组织集邮爱好者研究集邮文化。2.集邮文化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世界“三大热”(电视热、旅游热、集邮热)其中把集邮也称一热,说明集邮的人数是众多的。据了解全世界约有1.5亿人爱好集邮。其中美国2200万,苏联1400万,中国800万,德国700万,法国400万……。因为集邮的活动范围较广,覆盖面大,遍及件界各地。凡有邮政的地方就有集邮。参加的对象,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种族肤色.工农商学兵均可参加。从我们江阴的集邮队伍分析,几乎城乡各界层、各行各业都有人参加,而且青少年占一半多。目前江阴有5000多人爱好集邮。有些青少年称集邮是“第二课堂”,从邮票、邮品:上可以学到书本上未学到的知识。如1983年9月19日发行的T·91“计划生育”特种邮票,其图案设计很富有哲理,说明了人口、耕地与精神的辩证关系,一定要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使人们从学生时代起就懂得“计划生育”是国策,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后患无穷。3.集邮文化是一门新型的边缘科学集邮还是一门科学。因为邮票是国家历史进程的记录,也是历史的佐证资料。它融知识性、史料性、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如1969年5月1日发行的“南京长江大桥胜利建成通车”纪念邮票;1984年6月15日发行的“航天”邮票以及1990年9月2日发行的’,190·北京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纪念邮票等等都很受人们烦扬和喜爱。集邮爱好者对邮票的设计、印刷、寓意进行研究,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丰富的知识才行,否则,只能一知半解或似懂非懂。因此,集邮文化与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法学、美学等有密切的联系,并互相交叉互相渗透。如1979年6月25日发行的T·38“万里长城”特种邮票,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世界奇迹。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维护统治地位,花了10年时间,用劳动人民的血汗,修筑了秦长城(西起甘肃临挑,东至辽东)。现在的长城是明代洪武14年(1381年)所建,东起河北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总长约6700公里。总之,各枚邮票都是很值得研究的。研究的越深,所得知识越多。三、集邮在现代社会中所起的作用1.集邮文化是社会交往的工具由于集邮事业的发展,在邮票开始酝酿发行之时就考虑了集邮者的需要,希望能在邮票发行后受到集邮者青睐。因此,邮票从开始设计就融入了集邮的理念。邮票随着书信、邮件由甲地转到乙地,再投递到收件人手中,当邮票进入集邮领域时,随着集邮者交换、索要、购买会继续流动。邮票、邮品通过流动,把艺术、文化知识传播给集邮者、邮品欣赏者,使集邮文化成为一种动态文化。邮票在流动过程中影响着广大人群,不仅集邮者收集、观赏它,许多不集邮的人也都观看、欣赏它,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它的影响。我们常常看到不少不集邮的人在玻璃板底下压着几枚信销票,在笔记本或书籍中夹着几枚邮票,经常拿出来进行观赏,可见集邮文化影响是多么广泛。[4]2.集邮活动助推城市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城市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而集邮文化活动则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广博的知识性、高雅的艺术性和浓郁的趣味性,在三个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精髓、提高市民文化素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促进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社会长治久安、宣传城市文化品牌、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对提高城市软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有着聚合效应。[5]3.集邮文化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手段集邮文化产业是集邮经济的直接产物。它是以集邮文化的经济价值为追求目标的文化产业,为集邮爱好者和社会公众提供集邮文化产品和服务。`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休闲、娱乐、旅游业将成为一个经济大潮,席卷全世界。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物质生活消费的比重在逐渐减少正在向文化、休闲、文化、娱乐等精神生活消费的方向转移。这将会给集邮文化产业创造出巨大的文化消费市场,也为集邮文化产业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集邮文化产业正在凭借集邮经济的推力,健康发展成为朝阳产业。[6]四、弘扬集邮文化中国的集邮文化具有浓郁的、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体现了民族精神。因此,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集邮文化的优秀传统,作为发展集邮文化事业的重要任务。只有继承和弘扬民族集邮文化传统,才能使中国特色的集邮文化立于世界集邮文化之林。同时,要推动集邮文化创新,就要以更新鲜的视野,汲取世界集邮文化的优秀成果,以不断推进集邮文化观念的创新。让广大集邮爱好者通过集邮文化的熏陶,灵魂得到净化、心智得到启迪、道德素质得到提高。只有这样,集邮文化才能体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7]参考文献[1]李近朱:确立文化在集邮中的主体地位[j],集邮博览,2005.7[2]李永耿:浅谈集邮文化[j],现代邮政,1992.02[3]集邮文化的三个层次[j],宁夏教育.1995.10[4]訾春敖:浅析集邮文化的特点[N],中国集邮报,2010.9.07(003)[5]张铁玲:以集邮文化促先进城市建设[N],阿克苏日报(汉),2012.06.16(B02)[6]毛丽华:浅谈集邮文化和集邮经济与集邮文产业[j],上海集邮,2012.12[7]刘云:弘扬集邮文化提高集邮素质[N],中国邮政报,2004.06.25
本文标题:浅谈集邮文化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79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