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XXXX年经济金融形势
2012年经济金融形势专家会聚一堂展望2012年经济金融形势:07来源:金融时报网友评论(0)贺强(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当前经济呈现“六个并存”对增速放缓不必太过担心当前经济形势的总体特征可用“六个并存”来概括;第一是今年从总体上看,经济下行与物价上行并存;第二是财政政策积极与货币政策趋紧态势并存;第三是产能过剩与通胀并存;第四是国企盈利与民企困难并存;第五是人民币升值与出口下滑并存;第六是虚拟经济资金泛滥与实体经济资金短缺并存。造成这些现象的第一个原因,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基建工程没钱了。2009年扩大投资,投了很多项目,第一笔钱也拨出去了,很多工程修了一半现在没有钱了,这种情况值得重视。二是地方政府没地了,如北京四环内就无地可卖,有些地方有地也卖不出去,成交量萎缩。地方普遍没有地,或者卖不出地,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又欠了一大堆账。2009年我在政协会议上做专题报告时,就提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风险,现在看来这个问题确实存在。地方政府收入锐减,欠债越来越多。三是1月份我们考察深圳就发现产能过剩、库存过大的问题。到了前两个月,我们在重庆考察,发现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在遭遇金融危机冲击后,去年在消化产能过剩方面成绩很明显,今年这个问题又严重了。四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这是现实问题。因为现在的中小企业困难,南部向珠三角蔓延,北部向东北蔓延,程度有所不同而已,肯定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值得关注。现在经济运行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现象——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也在放贷,有点不务正业,因为地下金融高利吸引他们,拿到钱就去放贷。而地下、民间融资有巨大的风险。有人主张使地下金融合法化,我觉得这可能不是一个方向。民间金融的钱是有限的,不可能彻底解决中小企业困难。第二个原因是,从去年到现在,货币政策实际上是一个收紧的趋势。为什么货币政策一直在收紧呢?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现在抑制物价,不能用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否则由于产能过剩,卖不动的商品会积压,必然影响经济。我们现在抑制物价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主要针对食品价格上涨,从抑制食品价格上涨入手。为什么新世纪(002280)以来物价上涨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因为食品的物理属性,也因为消费特点,在供给和需求方面有很多不确定性,动不动就容易上涨。应该把重点转移到抑制食品价格和粮食价格上涨上来。治本的办法就是采取措施,保证粮食供给稳定,这样价格才能稳定。要从农业水利设施和农业科技、农产品(000061)深加工、库存能力这些方面入手。第三个原因是,从国际因素看,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很多国家的经济衰退,逼迫政府用看得见的手来救市,导致多国经济触底反弹,甚至经济复苏。他们认为达到了目的,政策退出,政策支撑经济上行力量减弱。再加上现在欧债危机,影响了各国经济,所以导致复苏的迟缓。国际上这种经济走势影响到国内,特别是影响了出口,从而使我们的经济下滑。第四个原因是,我们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阶段。而转方式、调结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根本动力,即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有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技术,在这方面需要下大力气突破。这是我们的基本分析。根据现在情况判断,我国的经济运行出现了新的变化,在7、8月份之后,首先物价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连续下滑4个月,CPI从6.5%滑到4.2%,物价有可能形成一个连续下滑的趋势。但是现在还不能说这个趋势已经彻底形成,还需要观察。估计12月份的物价可能还会继续下滑。另外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香港恒生指数的PMI是47.7%。说明我们的经济运行确实是在下行,现在关注热点不能只集中在通货膨胀上,还应该对经济下滑问题高度关注。我们对新的一年还是比较乐观的。很多专家在2009年非常乐观,去年却非常悲观,认为中国经济二次探底,不看好中国经济。实际上去年总体经济是强烈的触底反弹。GDP从9.1%到10.3%,这才是真实的情况,没有那么悲观。今年总体经济发展可以算出来:GDP一季度9.7%,二季度9.5%,三季度9.1%,如果要想总体经济超过去年10.3%,最后一个季度GDP要超过12%以上,那是不可能的。今年GDP肯定低于10.3%,低多少呢?我们估计是在9.2%或9.3%左右。因为一到三季度平均是9.4%,最后一季度预测8.7%、8.8%,平均9.2%以上。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担心中国经济衰退。专家会聚一堂展望2012年经济金融形势(5)金融时报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我国实行的是紧缩政策,但被国际金融危机中止,同时推出4万亿元投资计划,刺激经济复苏;4万亿元投资带来流动性过剩,再加上房地产调控以及保民生措施,今年以来控制通涨成为主要目标。CPI自今年7月份出现拐点,开始缓解,但仍存在较大压力。过度关注价格的紧缩政策尽管对抑制物价上涨、保障民生以及中国经济转型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负面影响已开始显现,集中体现在经济增速下降和企业融资难问题上。目前政策的着力点在于:稳定经济增长,同时能控制通胀水平和预期、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因此,货币政策适度转向宽松就是题中应有之意,同时,鉴于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并不适合全面放松,未来货币政策只能进行预调微调。我国货币供应量已成世界第一,要求谨慎。其中,预调即判断整体宏观经济的走向,体现在增量上;微调则是对矫枉过正的修正,体现在存量方面。实现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需要综合利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一方面,财政政策包括用于民生的政府支出的增加,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的结构性减税力度,提高居民的所得收入等等。另一方面货币政策的调整:一是根据存贷款情况、外汇占款情况、金融体系流动性状况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总体基调是适度放松流动性;二是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小幅调整,可以实行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明年上半年可视情况调整3次左右;三是信贷投放上定向宽松进一步细化实施,尤其是投向对小微企业、“三农”和战略新兴产业等特定领域;四是考虑到国内外利率有一定差异,利率变动与资本流动密切相关,应审慎利用利率工具。利率的调整要兼顾未来一年通胀平均水平和国内经济状况,同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变贷款利率和民间借款利率、存款利率与理财产品利率间的较大差距;五是人民币汇率实现在一定合理水平内的双向波动,结束单向升值状态有利于降低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促进出口增长。注意政策节奏和力度防止开闸放水影响结构调整适时放松货币政策,主要是考虑货币增速要稳定在合理水平、通胀水平有下降趋势,应对经济下滑和流动性短缺困难更为紧迫,但应避免政策放松得过快过猛。一是防止控通胀被忽视。对本轮通胀回落的稳定性判断尚需审慎。目前来看,全球宽松的货币条件仍将持续,货币存量较高,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劳动力成本等中长期通胀压力仍然存在,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加剧通胀预期。因此,控制通货膨胀不能松懈,需要把握好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二是防止调结构被延滞。中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近期偏紧缩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城乡差距缩小以及对外贸易更趋平衡。而下一轮适度放松的政策可能又会导致部分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松动“调结构”的目标。在需求结构、收入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依然不够理想的情况下,在货币政策微调时应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做到有保有压。综上,一方面,为了维持相对平稳的经济增速和调整经济结构平衡,适时适度的预调微调和定向宽松将是主要调控方向。另一方面,“控通胀”的任务不能完全松懈,未来政策放松要有度,总量维稳将是常态。郭田勇(微博)(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3.04,-0.01,-0.33%)业研究中心主任):提高对经济适度减速的容忍度把握契机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我想从宏观经济形势和未来政策走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我昨天(12月8日)晚上发了一条微博,我知道11月的CPI降至5%以下,一降之后要求政策松动、要求保增长的呼声就会增强。因此我提出了一个观点:物价水平不是决定货币政策尺度的惟一标准。经济增长、调整结构、管理通胀预期,是我们要做好的三件事,但事实证明,这三件事要同时做好并不容易。2008年,为了保增长投入4万亿元,马上投资增速非常快,但由政府主导的投资,不仅埋下了通胀、资产泡沫隐患,也使经济结构更加扭曲。既希望经济增长率很高,又想通胀较低,没有资产泡沫,还想经济结构合理,是非常难的,只能寻找一个平衡点,要容忍经济增长速度低一些,不要太高,因为这对于控制通胀和资产泡沫、调整经济结构更有利。其实放在一个长周期来看,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前30年经济处在高速增长期,整体经济增速在10%以上,未来30年继续保持10%的增长是很困难的,因为一个经济体从其本身的发展规律来看,也有边际增长递减的问题。“十二五”规划为什么定7%,定得好像有点低,其实作为一个经济体,应当有一个潜在的或者说是最优的增长率,低于这一增长率,失业、民生等社会问题会增加;但超出这一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的质量就会降低,容易产生泡沫、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学术界很多专家认为,这一潜在增长率在7%-8%比较合适。我认为,物价水平不是决定当前货币政策方向的惟一标准,其实这里边还有一个潜台词。当前金融宏观调控的方式、手段还很不健全,市场化的调控机制还没有形成,中央银行在进行货币政策调控的时候,价格型工具发挥作用的空间还很不充分。利率作为价格信号,应在社会资金配置中发挥杠杆作用,这种作用在中国远远没有得到发挥。这样金融调控就会过于依赖数量型工具,货币政策宽松时,大量货币从央行释放出去,而利率水平被压在低位,这时,大量资金一定被吸引到政府主导的融资平台、国有大型企业、房地产等领域,而事前期望的是服务中小企业、战略新兴产业,常常事与愿违。显然,这一切跟宏观调控机制不健全是有关的。那么,在提高对经济减速容忍度的情况下,我们未来应该干什么?我们不能放松货币,而是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深化改革,二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做好这两件事非常重要。先说深化改革。刚才我们讲宏观调控不健全,价格手段没有发挥杠杆作用,所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向纵深发展非常重要。就是要让利率真正发挥杠杆作用,让资金流到效率和效益最高的行业中去。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关的配套改革也需要做好。但我们强调要积极推进,这应是明年深化改革第一个要做的事。第二个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国中西部差距非常大,未来投资增长空间仍然是非常大的,但在政府主导投资方面一定要进行改革。前两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各家银行都抢着贷款,以至于目前大家很担心其不良率的问题。试想,如果政府没有把融资平台拿在自己手里,而是把商业性项目承包给民间资本来做,银行还会抢着贷款吗?银行认为是政府行为,觉得没有风险,所以抢。因此,政府主导的投资不仅会投资效率低下、挤出民间资本,还会出现绑架商业银行、导致金融风险增加的情况。所以我提出一个原则,未来投资空间仍然非常大,但是要把握一个度,找到一个分水岭。只要是具有商业可持续性的投资项目,都要尽量通过招投标等方式放给民间资本来做,政府不要鸠占鹊巢。要实现这个目标,政府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我们到地方看到各种投资平台、各种公司都是政府一个大锅里的肉。愿意不愿意把这些商业化,交给民间资本去办?我们希望政府会下定决心。因为不下这种决心的话,虽然未来中国投资增长仍然有潜力,但潜力之后就是隐患,所以说这块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个方面的改革,我们也说了很长时间,要给民间资本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推动垄断性行业对民间资本开放。中央政府为此多次发文,但整体贯彻效果并不明显,并没有倒闭风险。但在经济出现适度减速的时候,就要向改革要效益,深化垄断行业对民间资本开放,才能使整个市场上形成更为充分的竞争,提高效益。这种开放不但包括石油、电信、电力等行业,也包括金融业、银行业。中国银行业一方面市场不开放,利率没有市场化,另外一方面又按照国际标准,把资本金垒得那么高。前些天我谈过这个问题,有人问我,你的意思是不是要拆掉这么高
本文标题:XXXX年经济金融形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0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