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社保案例分析MicrosoftWord文档
(五)案例分析题(一)劳动合同中,可以约定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及其它社会保险吗?2003年5月,李芳芳到某公司应聘,在商讨工资福利待遇时,公司提出,如果个人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及其它社会保险,每月工资增加300元;如果个人要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及其它社会保险,每月工资将减少300元。无奈,李芳芳就不再坚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及其它社会保险,双方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的规定,李芳芳每月的工资是1500元,公司不负责办理李芳芳的基本养老保险及其它社会保险参保手续,2003年12月,该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在年检中发现,某公司没有为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及其它社会保险费,遂下达限期整改指令书,责令该公司为李芳芳等其他情况相同的职工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及其它社会保险登记、申报手续,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及其它社会保险费。但是,公司却认为,按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的约定,公司没有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及其它社会保险费的义务,在劳动合同中,可以约定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及其它社会保险吗?分析:(判断下述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1、劳动合同受法律保护,公司和员工双方约定的劳动合同中的全部内容都应受到尊重和执行。2、案例中,公司提出每月工资增加300元可视作公司出资由李芳芳本人办理养老保险缴费。3、根据《劳动法》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在内的各项社会保险。4、本案中的某公司应该为李芳芳办理参加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在内的各项社会保险的手续,补缴相关社会保险费。5、针对某些企业违反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行为,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部门应该加强监督、检查、依法惩处有关单位和相关责任人。正确选项:3.4.5(二)试用期是否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李玫,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当时口头约定,试用期为3个月,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单位才同李玫签订劳动合同,并规定可从享受各种福利和奖金。然而,李玫却发现,单位并未为其缴纳试用期间的养老保险费,李玫就要求单位补缴养老保险费。用人单位从试用期不是企业正式员工为由,拒绝了她的要求。李玫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询问,员工在试用期内是否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分析:(判断下述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1、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对象是企业的正式员工,李玫在试用期尚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不属于正式员工,还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自然不必为她缴纳养老保险费。2、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试用期也是劳动合同的一部分。3、试用期内,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员工缴纳各项保险费。4、在本案例中,用人单位应该为李玫补缴试用期的养老保险费。5、李玫可以通过解决劳动争议的有关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正确选项2。3。4。5(三)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资金是否可以继承?刘芳,某企业职工。2004年8月,刘芳退休不久就病故了。刘芳的家属要求继承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上的资金。然而,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却认为,职工家属可以继承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中的个人缴纳部分,对于企业缴费纳入个人帐户的部分不能继承。刘芳的家属不服,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刘芳的家属是否可以继承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上的资金?分析:(判断下述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1、既然是属于刘芳的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其资金为个人所有。所以,家属有权继承刘芳养老保险人帐户上的全部资金。2、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的个人帐户在退休时同时注销,不存在家属继承问题。3、我国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资金有两部分构成,一是职工个人缴费;二是企业缴费划入职工个人帐户的部分。4、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家属可以继承其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5、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家属不可以继承其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中的企业缴费划入的部分。正确选项3。4。5(四)个体户如何参加养老保险?杨鸣,原为北京市某国有企业职工,12年工龄。2003年,杨鸣同企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成为个体户。现在,杨鸣想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不知道该如何办理。个体户应该如何参加养老保险?分析:(判断下述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1、杨鸣应该同当地的养老保险行政部门联系,办理养老保险衔接手续,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2、我国目前实行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主要是在职职工,不包括城镇个体户。3、城镇个体户本人可以当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4、城镇个体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为25%,其中15%纳入个人帐户。5、杨鸣已有12年工龄了,不必再缴养老保险费了,退休时可按规定领取养老金。正确选项1。3。(五)社会保障缺位的悲剧打工者郭玉良的妻子因产后大出血死在北医三院,却欠下了53万元医药费无力偿还。在此无奈情形下,医院建议他捐出妻子遗体用作医学解剖,欠费便可一笔勾销。53万元,郭玉良需要打工50年才能偿还这笔欠费。打工50年赚的钱仅能“对付”一场大病。因此,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一个“兜底性”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缺位。以医疗保障来说,调查发现,社会统筹大病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不足20%。据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64.5%的城乡居民在2003年时仍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这种状况在农村尤甚,有资料显示,尽管社会保障改革从1999年便开始实行,但农村医疗保险享有率仅为12%。郭玉良这样的进城打工者们,既未参加农村医疗保险,大多也没有务工单位为他们购买医疗保险,在几乎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的窘境之下,当生活风险不期而至,悲剧的发生又怎能避免?分析:(判断下述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1、社会保障在市场经济中对弱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在现代社会,实行社会保障是政府的责任,享受社会保障是公民的权利。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社会保障与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4、实行社会保障要以引进市场机制为主,这样才能体现多劳多得的国民财富分配原则。5、社会保障是社会财富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表现形式,因而应该体现公正平等的原则。6、享受社会保障是公民的权利,因而应该采用平均的方式来体现平等的原则。7、社会保障是一项公共政策,不能等同于社会成员个体的直接感受。8、社会保障是国家和政府对公民生存风险防范的有效手段。正确选项1。2。5。8(六)“不敢花钱”实质在于社会保障缺位截至2005年12月,我国人民币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突破14万亿元,创造了历史新高;同时,另一组经济数据却在连年下降———近5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十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近20个百分点。越来越富裕的中国人正变得越来越不敢花钱,这个看似矛盾的经济现象耐人寻味。细心人不难发现,即便是在利率下调、征收利息税的税制刺激下,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也依旧连年攀上新高———居民对储蓄存款的“情有独钟”由此可见一斑;而坐拥财富的增长、却不敢轻易消费支出,除了消费信心不足或投资渠道匮乏的因素之外,最关键的因素恐怕正是在于社会保障感的缺乏。社会发展表明,社会保障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或决定着居民对待财富的态度。中国传统的“手留余财以备不时之需”的观念正是基于当初的物质匮乏和社会保障的缺位。然而,直到今天,我们的社会保障仍没有实现全面普及,一些直接影响居民生存安全感的问题,正直接影响着大多数居民的消费信心。不敢花钱抑或依赖于“储蓄保障”幻觉的根源正在于社会保障的不到位,有钱不敢花的尴尬理当是完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信号,切莫误读了它。(注:本文作过文字处理)分析:(判断下述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1、社会保障制度为居民生活构架起“安全网”和“防护墙”,从而增加对未来预期的乐观性。2、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降低居民消费的顾虑。3、作为一项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与社会稳定有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稳定社会就是社会保障的功能所在。可见,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成本,是一项社会负担,它严重削弱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4、居民消费是个人行为,消费动机取决于个人的兴趣和对生活品质的评价。5、居民储蓄是社会个体预防风险的主观追求,它通过调动居民存款的积极性,超越社会保障所具有的功能。6、社会保障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刺激消费需求从而扩大内需。7、储蓄保障和社会保障都具体着眼于未来,为抵御可能出现的各种凤险作好准备,因而两者是可以互换替代的。8、社会保障能够通过鼓励社会成员扩展消费和拉动内需,为社会经济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动力。正确选项1。2。6。8(七)法国大罢工和社会保障2007年11月23日持续十天的法国大罢工结束,社保制度的改革成为这次罢工的导火线。社保制度关键改革了什么?在哪里触动了劳动者的神经?社保制度改革一直就是引发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社会动荡的一个火药桶。在法国,一百多年来,由于社保待遇引发的大规模罢工大约有10次,平均10年一次。但战后以来就爆发了6次:1947年、1953年、1968年、1986年、1995年,还有2007年11月的这次。其中,直接由改革社保制度引发的大罢工有三次:1953年罢工的诉求主要是反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改革,1995年大罢工旨在反对政府发起的对特殊退休制度改革,2007年11月这次罢工是战后以来仅次于1995年罢工的规模,也是由社保制度改革引发的。值得注意的是,中小规模的全国性街头政治也非常多,尤其是1995年以来,罢工频率更高了,几乎每一两年就爆发一次,这几年几乎每年都爆发一两次,引发社会动荡。分析:(判断下述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1、社会保障的目的是满足社会成员生活需要的,因比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需求,做到有求必应。2、社会保障待遇具有刚性发展特征,即社会保障受益群体不会认同待遇水平下降。3、社会保障的发展要体现公正平等原则,社会保障政策对全体社会成员应该一视同仁,做到一步到位。4、社会保障的发展不能采取急剧膨胀型发展的方式,应该综合各种因素,循序渐进。5、社会保障的发展强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所以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可由政府进行高低调节。即社会经济发展有新突破时,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必须达到新的高度;社会经济发展陷入低谷或衰退时,政府也可以顺利地将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相应下调。6、社会保障发展既不能单纯强调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单纯强调与经济水平发展相适应。7、社会保障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发展需要与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否则,便会顾此失彼,使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陷入被动。8、法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说明,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和社会保障待遇的高速膨胀,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保障财政危机,由此还会引发社会动荡。正确选项2。4。6.7.8(八)德国社会保障的负面影响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曾经痛心地说:“我们的国家怎么了?坐吃救济福利却不肯工作的人越来越多,经济活力受损、社会僵化、难以置信的精神抑郁,柏林社会保障局的一位官员举了一个实际的例子,一名叫汉斯的德国公民,现年56岁,由于长期失业成为社会救济对象。他一家5口人,每月可从社会保障局领到1255欧元的现金作为生活费。另外:他家750欧元的房租和医疗健康保险均由政府支付。如果加在一起这个家庭每月的实际收入超过2000欧元。目前,德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2800欧元,实际收入并不比领取社会救济的人多多少。每年换季时,汉斯一家还能再得到几百欧元的服装补贴。此外,如果生活上仍有困难,可以申请额外资助,以及价格不菲的实物救济。德国将高福利视为一种维护社会稳定的手段,但其负面影响现在越来越明显。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养活了一批懒人。不少享受救济的德国人没有丧失工作能力,而是不愿意工作。由于德国社会保障的层次比较高,涉及领域广泛,从出生到死亡几乎无所不包,而且还有诸如医疗康复、保健、家庭护理、教育补贴等层次更高的补助,因此它已经远远超出了“弱势群体的最低生活要求”。德国民间有种说法,翻译成中文也很押韵:社会福利大家拿,不拿白不拿,拿了就白拿,白拿谁不拿。目前,德国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33%,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增加。政府负担过重导致国家投资行为减少,经济的低增长反过来又影响了国家收入与公众收入,从而使德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难以走出的怪圈。分析:(判断下述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1、由于实行高福利政策,使德国国家财政背
本文标题:社保案例分析MicrosoftWord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04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