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互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数字媒体技术年级2011学号20110515499姓名陈周2013年12月19日互联网技术与应用课程性质:必修考核方式:考查专业:数字媒体技术年级:2010本科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7-19周一、考核内容:应用本学期所学的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知识,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主题,写一篇课程论文。二、考核形式与要求:1、论文题目:学生自拟。2、论文要求:选题有意义,有自己的观点,逻辑清晰,论证充分,格式规范,不得抄袭。字数:2500以上。三、评分标准:选题的意义:20%观点鲜明:20%逻辑与论述:35%文字流畅:15%格式规范:10%四、成绩评定选题的意义20%观点鲜明20%逻辑与论述35%文字流畅15%格式规范10%论文得分装订线浏览器的发展与应用一、浏览器的发展如果说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交流方式的一场革命的话,那么这场革命迄今为止最激动人心的高潮有两次:一次是由ARPANET带来的通信方式的革命,这是以电子邮件的普遍使用为标志的;另一次革命则是由伯纳斯-李和安德里森(Andressen)带来的网络使用方式的革命,这次革命的明显标志则是万维网和网络浏览器(Browser)的普遍使用。正是由于有了多媒体的网络浏览器,使原来技术专家之间的网络通信,普及到了寻常百姓家。有的时候,历史会有惊人的相似。当我们考察网络浏览器产生的过程的时候,仍然可以发现和ARPANET一样,在这场革命的背后有一个提供巨大资金的机构和一批电脑“发烧友”。用“年轻有为”、“才华横溢”来形容马克。安德里森(MarkAndressen)绝对不为过。几年前,年仅21岁的他,就开始设计第一个万维网的浏览器“马赛克”(Mosaic)。而“马赛克”在互联网上一出现就马上风行起来,竟然使当年互联网上的数据传送量增长了341,634%.当时,他是NCSA的一个研究人员。当汤姆。斯塔克采访安德里森的时候,问起设计“马赛克”的经过,安德里森说:“NCSA基本上是一个由多家机构资助的研究中心。当我去那里的时候,已经运转了大约8年,每年的预算经费有好几百万美元。NCSA的条件相当自由。我们确实有条件,有钱,有机器和网络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我们当时所在的环境就是一个能够做出那种事情的环境。NCSA不是一个把许多目标都规定好了的地方。事实上,在那里发生的大多数有趣的事情都是因为一个或者几个人觉得做某件事有意思,于是就做出来了。“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了当年出巨资培养ARPANET的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处。然而,尽管有这么好的条件,到了1994年,安德里森还是离开了NCSA,不久就和硅谷元老、Silicon图形公司的前任总裁詹姆士。克拉克(JamesClark)共同创建了网景公司(NetscapeCommunications)。那年,他才25岁。不管怎么说,网景公司需要从头开创,而NCSA却设备齐全,安德里森与克拉克创建网景公司显然不是因为网景的条件更好。“虽然NCSA的条件好,但那不是一个公司。”换句话说,NCSA的宽松、自由的条件适合发明和研究。但是,如果想要完善和推广的话,就必须有一个清楚、明确的目标(也就不那么宽松了)。这是需要由一个公司来完成的。用安德里森自己的话说,他“喜欢在一个有充分动力的地方工作”,而这个动力就是“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在他看来“最大的动力来自商业”。网景公司的发展简直就象神话。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网景的软件就占领了万维网服务器软件市场的40%,在互联网上使用万维网的用户中,80%用的是网景公司的NetscapeNavigator.几乎可以说,在1994年前后至少一年半的时间里,先后设计出两个网络浏览器软件,并且使网络用户突然爆炸性增长的关键性人物是安德里森,是他主导了当时万维网的发展。即使是现在,尽管占领了操作系统领地的微软公司作为竞争对手,按照1997年2月的调查,在使用浏览器的用户中,仍有70%用户使用网景公司的“航海家”(NetscapeNavigator),28%的用户使用微软的“互联网探索者”(InternetExplorer),只有2%的用户还在继续使用、“马赛克”。网络浏览器的出现,不仅使超文本文件格式的优点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也使对互联网用户的技术要求降到了最低点。不用任何电脑方面的知识,不用经过任何训练,只要用一个小小的鼠标,就可以操作。二、浏览器的分类1、引擎区分基于Gecko排版引擎:MozillaFirefox、HotBrowser、MozillaSuite、Camino3B基于WebKit排版引擎:GoogleChromeSafari基于Presto排版引擎:Opera、NDSBrowser、WiiInternetChannle、Nokia770网络浏览器、基于KHTML排版引擎:Konqueror基于Trident排版引擎:InternetExplorer、NetscapeBrowser(8)、GreenBrowser内核区分IE内核:包括360安全浏览器、IE、Greenbrowser、Maxthon2、世界之窗、刚开始的搜狗浏览器。Chrome内核:如Chrome浏览器。双核(IE和chrome/webkit内核):双核的意思是一般网页用chrome内核(即webkit或高速模式)打开,网银等指定的网页用IE内核打开。如360高速浏览器,搜狗高速浏览器,并不是1个网页同时用2个内核处理。三、浏览器的应用浏览器是指可以显示网页服务器或者文件系统的HTML文件内容,并让用户与这些文件交互的一种软件。网页浏览器主要通过HTTP协议与网页服务器交互并获取网页,这些网页由URL指定,文件格式通常为HTML,并由MIME在HTTP协议中指明。一个网页中可以包括多个文档,每个文档都是分别从服务器获取的。大部分的浏览器本身支持除了HTML之外的广泛的格式,例如JPEG、PNG、GIF等图像格式,并且能够扩展支持众多的插件(plug-ins)。另外,许多浏览器还支持其他的URL类型及其相应的协议,如FTP、Gopher、HTTPS(HTTP协议的加密版本)。HTTP内容类型和URL协议规范允许网页设计者在网页中嵌入图像、动画、视频、声音、流媒体等。四、浏览器的未来展望来自CNET资讯中的一篇报道称:Mozilla希望用户通过使用Firefox3.5来“升级Web应用”,谷歌Chrome、苹果Safari及Opera也有类似的宣传主题。Web应用的改进就是要把传统的静态网页转变为动态的Web程序,也就是说,未来的浏览器要把今天的电子邮件转变为明天的网页电子表格。浏览器的前景是光明的,革新者的目光似乎也远远超过了现有水平。Web开发者不仅需要用普通的Web浏览器完善他们的网站或Web应用程序,而且还要保持与最新技术的支持。未来浏览器的新功能都来源于HTML5,但这个下一代超文本标记语言标准还处在开发中。HTML5将提供新的元内置素,如audio和video标记,开发者可以为一个Web应用程序进行后台任务处理,通过拖放设计更好的用户界面等。其他的发展方向:•很多Web应用程序依靠JavaScript语言运行,例如谷歌文档。目前除了微软,基本所有浏览器都把JavaScript运行速度开发放在首位。•谷歌希望通过NativeClient和O3D让浏览器具备计算机处理器式的独立线程处理能力。(NativeClient能够帮助网络开发者编写更强大的Web应用程序,使得网络应用可以不需通过浏览器直接在本地操作系统上运行,O3D是一个用来在浏览器中创建丰富的、可交互的3D应用的开源WebAPI)•通过OperaUnite网络技术,Opera将让每一台电脑都可以既成为客户端也成为服务器,从此电脑之间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进行点对点互动和信息共享,再也不需要通过第三方服务器中转。•CSS(层叠样式表)和SVG(可缩放矢量图形)等标准将提高浏览器的图形处理能力。•在用户的许可下,Geolocation(可设置的全局变量)技术可以让网站知晓你的确切位置。当我们在考虑标准建立的时候,我们应该考量让用户升级到最新版浏览器,并且让Web开发者清楚自己应该支持什么。最好的例子就是IE6。IE6于2001年发布,而且它现在的市场份额还很高。网络调研机构NetApplications2009年5月份统计的数据显示,IE在浏览器市场的份额为66%。其中,IE7的市场份额为41%,IE6为17%,IE8为7%。Web开发者对IE6的不满由来已久。最近,JohnMartz还特意绘制了漫画来讽刺IE浏览器。Adobe的Flash技术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当然,它只是一个私有插件,并不是一个开放标准。但Flash在不同浏览器和不同操作系统中工作方式都相同,而且Adobe还通过一个可靠的途径让用户手机到最新版。Adobe的JohnDowdell在博客中表示,Flash的成功帮助了Web开发者达成他们的目标,每个新版Flash都与“升级Web应用”有关系。不过,有的浏览器已经具备自动升级功能。除了受商业用户限制的微软,所有主流浏览器都可以方便地下载和安装最新版。Chrome可以在不提醒用户的情况下自动升级,Chrome也因此成为升级最快的浏览器。研究发现,只有24%的被调查用户安装了最新版Opera。谷歌Chrome浏览器却恰恰相反:如果Chrome最新版已经可以下载,Chrome会在不和用户协商的情况下下载安装最新版(静升级)。因此,97%的被调查用户使用最新版Chrome浏览器。当然,Chrome用户是无法禁用其中的自动升级功能。另外,85%的Firefox用户使用发布21天的最新版Firefox浏览器,Safari用户的这个数据为53%。进行该项统计的研究员表示,由于无法获取补丁状况的足够信息,他们的网络服务器无法统计IE浏览器用户的情况。
本文标题:浏览器的发展与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06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