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福州一中2012-2013必修一试卷
福州一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考试高二语文学科必修5模块结业考试试卷(完卷12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座号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卷指定位置完成答卷;2.卷面保持整洁,书写要求工整端正。一、默写(共6分)1.(1),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2),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3),访风景于崇阿。(《滕王阁序》)(4)山原旷其盈视,。(《滕王阁序》)(5)酌贪泉而觉爽,。(《滕王阁序》)(6)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陈情表》)二、课内基础积累(共9分)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千里逢迎..,高朋满座B.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D.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2分)A.彩.彻区明(色彩)睇眄..(看)悟以往之不谏.(挽回)B.形影相吊.(安慰)懿.范(美好)期功强.近之亲(勉强)C.犹蒙矜.育(怜惜)险衅..(坎坷祸患)既窈窕..以寻壑(美好)D.聊乘化.以归尽(自然)所赖君子见机.(机会)过.蒙拔擢(过分)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悟以往之.不谏B.极娱游于.暇日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州司临门,急于.星火C.既窈窕以.寻壑D.门虽设而.常关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奚惆怅而.独悲5.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译: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8题。(8分)何谓美学“中国化”刘悦笛美学,对中国而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学东渐的产物,又是中西文化和学术交融的结果。当依据西方学科规范建构而成的美学作为一门西学进入中国时,必然会被烙上本土化的“民族身份”,也就产生了美学“中国化”的问题。其实,从美学在我国落地生根开始,美学就开始了“中国化”的历程,即经历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的”美学的发展进程。在西学东渐之前,美学在我国文化原生态中只是一种潜存形态,中国古典美学智慧是舶来西方美学视角之后“返身自观”的产物。一方面,我国古典美学智慧缺乏系统理论表述,又不自觉地牵涉许多审美和艺术的内容;另一方面,由于泛化式的审美与文化物态、生活经验互渗融通,我国古典美学文本或附属于宗教、哲学、伦理等论著,或依附于文论、画论、乐论等论述,成为融入其他思想的潜层存在。尽管我国古典美学范畴在不同时期、不同应用中有相当大的变化,但仍自成一种前后承续的审美范畴演变体系。如审美创造与体验鉴赏的混糅就构成中国美学的一个基本特色。西方美学的东渐,对近代中国美学产生了形成性与构成性的影响。美学的“中国化”始终处于“西方化”与“本土化”的相互作用中。一方面,由于西方美学的框定作用,迄今为止我国美学的建构,基本依照了西方物我分立的思维,表现在人与自然、心灵与外物、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等诸多分殊上,在此意义上的“中国化”包含着“西方化”。另一方面,本土思想的积淀要求美学构建在“中国化”的坚实基础上,在此意义上的“中国化”更是“本土化”。美学“中国化”的过程,是“西方化”与“本土化”的统一,或者说,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始终是中西方“视界融合”的产物。不仅“在中国”的美学研究如此,它是从本土视角出发、使用现代汉语加以思考研究;而且“中国的”美学思想的历史与原理的研究也是如此,“中国美学史”研究是有了西方美学视野之后形成的。美学要“中国化”必然具有特殊的规定性。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美学“中国化”至少包含三个层级。一是“从外语到中文”。就像笛卡尔让哲学用法语说话那样,如何用“中国话”言说美学是个基础性问题。这里的“中国化”意味着“汉语化”,更确切地说,是“现代汉语化”。二是“从语言到思想”。中国古典美学向来讲究“得意妄言”、“得鱼而忘筌”,那么究竟如何用“筌”去逮美学理论这条“鱼”,始终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课题。三是“从思想到实际”。虽然中国美学主要以“审美非功利”为基本前提,但又强调审美“无用之用”的实用性功能。这种功用具体表现在,美学在中国总是与外在的理想社会和内在的理想生命境界相互关联起来。总而言之,美学“中国化”所探寻的是,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的”美学的历史进程;所追问的是,美学是如何“本土化”的。(选自2012年1月1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6.下列有关美学“中国化”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美学“中国化”的问题,始终伴随中国美学的发展进程。B.美学“中国化”经历了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的”美学的发展进程。C.中国古典美学智慧虽然早就存在,但同样是美学“中国化”的产物。D.做到“从外语到中文”、“从语言到思想”、“从思想到实际”这三方面就能实现美学“中国化”。7.中国古典美学有三个特点,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16个字)。(3分)答:8.什么是美学“中国化”?(3分)答:四、文学名著阅读(共7分)9.下列各选项中,对小说《三国演义》的情节叙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虎牢关前,北平太守公孙瓒亲自出战吕布,不敌败走,眼看就要被吕布追上,张飞纵马杀出,酣战吕布。随后关羽、刘备先后上来助战,围住吕布厮杀。吕布终于抵挡不住,突围败走。B.曹操进攻徐州,刘备前往相救。在刘备刚进城时和曹操退兵后,陶谦都以徐州相让,刘备坚决不肯。后来陶谦在病危时第三次让徐州,刘备仍是推脱,直到陶谦死后,最终才在徐州军民百姓恳求下权领徐州事。C.刘备占据徐州后,为避免曹操前来进攻,请乔玄写信给袁绍,求袁绍相救。袁绍起兵,让陈琳写檄文声讨曹操。曹操见了檄文,毛骨悚然,头风病发作。后来在谋士荀彧的宽慰下才决意与袁绍作战。D.关羽千里寻兄来到古城,遇到张飞。但张飞认为关羽背叛兄长,投降曹操,是负义之人,要和关羽拼个死活。甘、糜两位夫人和孙乾都无法劝住他。此时曹将蔡阳率军来到,关羽斩了蔡阳表明真心。10.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的故事情节,回答问题。(100字以内)(5分)操回顾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丁建阳、董卓之事”具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曹操要问刘备这句话?之后在白门楼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与吕布之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答:五、阅读《孟子》选段,回答文后问题(6分)。(一)(孟子)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孟子·梁惠王下》)(二)(孟子)曰“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①焉;自反而缩②,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注]①惴:恐吓。②缩:正直,正义。11.在以上选段中,孟子谈到了三类“勇”,请分别加以概括并简析。(6分)答:六、文言文阅读(共9分)屠龙子与都黎弈,都黎数败。馆人怜而.助之,又败。观者皆愕,胥助焉。从者请已,曰:“吾闻寡不敌众,彼方鸠群知,吾忧子之.不胜以圮前劳也。”屠龙子弗应,坐而弈如故。都黎乃大败不能支,助者相顾皆失色,执子以诟。使复之,俱弗敢矣。从者喜曰:“神矣哉,夫子之弈也!”屠龙子曰:“未也,子不观夫斗兽乎?夫兽虎为.猛,今以虎斗虎,则独虎之.不胜多虎也,明矣;以狐斗虎,则虽千狐其.能胜一虎哉?多愈见其自乱也。昔者六国合从以摈秦,辩士之为秦者连衡喻之,六国果不胜,如辩士言。今者之弈,犹是也。吾尝行于野,见两头之蛇,其首一东而一西,二首相掣,终日不能离其处。吾观而悲焉。故为巨室者,工虽多必有大匠焉,非其.画不敢裁也;操巨舟者,人虽多必有舵师焉,非其指不敢行也。故视听专而事不偾,是故四海之民听于一君则定,百万之师听于一将则胜。《易》曰:‘长子帅师,弟子舆尸,凶。’《诗》曰:‘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虽使弈秋为.之,犹当败也,而.况非弈秋者乎?吾何惴焉?”——摘选自《郁离子》(刘基著)12.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胥.助焉胥:全、都B.彼方鸠.群知鸠:像鸠鸟一样C.二首相掣.掣:牵制D.昔者六国合从以摈.秦摈:排斥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馆人怜而.助之/而.况非弈秋者乎B.吾忧子之.不胜以圮前劳也/则独虎之.不胜多虎也,明矣C.夫兽虎为.猛/虽使弈秋为.之D.则虽千狐其.能胜一虎哉/非其.画不敢裁也14.屠龙子取胜的原因不仅在于其棋艺较为高明,还在于(2分)15.请将下面一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助者相顾皆失色,执子以诟。译:七、现代文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6—18题。一夜芳邻(节选)王充闾(1)说来也是一桩人生幸事,我竟然有机会在一个半世纪之后与蜚声世界文坛的勃朗特三姐妹做了短暂的邻居。(2)来到哈沃斯已是暮色微茫了。远处的山影茫然,淡成似有若无的一袭青烟。广袤的荒原上一簇簇、一片片的石楠花开得正闹,视野所及,仿佛遍地覆盖着一层红紫斑驳的地毯。一条坡度较大的石头道把行人引向村街,两旁排列着积木般的住舍、酒馆、花店和杂货铺。衬着渐隐渐暗的霞晖,高耸的教堂钟楼微现出一层亮色,而对面的勃朗特纪念馆却显得十分黯淡了,好在里面已经多年如一日地按时亮起了灯光,使整座建筑凸显出大致的轮廓。夜幕徐徐地把小村落笼罩起来,枝头鸟雀的啁啾替换为草间鸣虫的合唱,像定音鼓似的每隔一刻钟教堂上空就要响起一次钟声。(3)纪念馆为砂石构筑的乔治安式二层小楼,原是勃朗特一家的住宅。听说,当日夏洛蒂、艾米莉、安妮三姊妹就住在左边的楼上,右边是她们父亲的书房,在这家里已待了三十年的龙钟女仆住在楼下。现在,当然已经是人去楼空了。①这座阅尽勃朗特一家的兴衰、嬗变,经历过三个世纪风霜浸染的老屋,于今像是一座苔藓斑驳的古碑,一轴纸色已经泛黄了的画卷。它载录了十九世纪上半叶三位才女留在英国文学史以至世界文坛上的深深印迹。(4)实在难以想象,这样几间看不出什么特色的普通石屋,从中竟升起了卓绝千古的文学之星,竟孕育出那些恢宏、壮美的传世杰作!凡是读过《简·爱》、《呼啸山庄》和《阿格尼丝·格雷》的人,有谁不为三姊妹天马行空般的瑰奇诡异的想像力,为她们书中捍卫独立人格、表达强烈爱憎的蕴涵,美得苍凉,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文笔而倾倒呢?(5)纪念馆与教堂中间有一片空地,很久以前就成了村里的墓葬区,但三姊妹并未葬身其间。小妹妹死在几十英里外的一个市镇,骸骨没有运回;两个姐姐病逝之后即被安葬在这座教堂里,故乡父老毫无保留地接受了自己的诗魂。对于他们来说,教堂的意义与价值也许已经超越了一般宗教的内涵。由于这里成了两位天才女作家的终古长眠之地,乡亲们为之而骄傲,感到无比的自豪。(6)许多作家、艺术家生前颠沛流离,死后埋骨他乡,甚至葬身异域,勃朗特姊妹算是其中的例外,故居和葬地紧相毗连。这对于过早地失去三个女儿的老父亲,固然是一种心灵的慰藉;然而,生于斯,卒于斯,歌哭于斯,存亡异路,人天永隔,又不能不引发旷日持久的刺骨锥心般的伤痛。当然,在西方人的观念里,存殁、幽冥的界限似乎不像东方那样极度地分明。因此,也就没有那种临尸悚惧、与鬼为邻的感觉。尤其是,当一个个被神话包装成辉煌圣殿的天体在天文望远镜下和宇宙飞船面前露出粗粝的砂荒本相,数千年来人们心目中的天国幻梦终归化为泡影的时候,倒反而觉得眼前这一方墓穴、几抔艳骨是更为实在,更可接近,更感亲切的。(7)循着石径朝纪念馆的灯光走去。夜风卷起了散落在阶前的黄叶,天空云幕低沉,不见一丝星月的毫光。视域里暗夜茫茫,即使没有墙垣遮蔽,左侧墓地上的碑碣也无法看清,只有几株高大的枫香、梧桐晃动着黑黝黝的树冠,发出阵阵林涛的喧响。两只寒鸦惊起后聒噪了几声,很快又在枝间落定,一切复归于静穆。(8)故居与教堂墓地之间的石径不过五六十米,一如勃朗特姊妹短暂的生命历程,而其内涵却是深邃而丰富的。②其间不仅刻印着她们的淡淡屐痕,而且,也会浸渍着情思的泪血,留存下她们心灵的轨迹。一遍又一遍,我往复漫步,觉得好像步入了十九世纪
本文标题:福州一中2012-2013必修一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16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