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福建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1-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加强和改进高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我省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一、领会课程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素养包含:语文的积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高中学生应该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适应现实生活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上要加强和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的联系,注重设计并开展应用性强的语文实践活动。重视审美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要帮助他们意识到客观世界、精神世界处处存在美,学习、工作、生活处处需要美,时时注意把实用目标、科学规律和审美要求结合起来,提高学习、工作、生活的质量。倡导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差异以及语文学习基础的差异明显增大。为了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目标,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创造条件,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增强“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了实现“共同基础”和“多样选择”的高效统一,必须建立新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和实施机制。二、理解课程结构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结构图示如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语文1→语文2→语文3→语文4→语文5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系列5-2-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由五个系列构成,即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课程以模块为基本的结构单位,用学分进行调节和管理。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每个学期分两段,每一学段(约10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也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学或者重新学习某个模块的内容。学生修满必修课的10学分便可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阶段的最低要求;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未来学业和就业的需要,选修有关课程。对于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建议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修4个模块,获得8学分,加上必修课程的10学分,共计可获得18学分;对于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建议在此基础上,再从这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3个模块,这样一共可获得24学分。三、把握内容标准明确必修课程的目标(一)阅读与鉴赏1.阅读与鉴赏的总要求⑴阅读与鉴赏的根本目的是“立人”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以“立人”为本来提出阅读鉴赏目标,从教育的本质上来理解阅读鉴赏活动,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这是《标准》关于阅读与鉴赏目标中根本性的要求。在文学鉴赏中,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建立起了与他人、与社会、与人类、与自然的联系,这种联系常常是从直观、感性、情感的层次,进入到理性的和审美的境界,学生在情感丰富性和思想深刻性方面的素养便在阅读鉴赏活动中得到了发展和提升。⑵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必须以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为前提,对文本的基本内容、情感和立意方面应该先有初步的然而是综合的印象,在这个前提之下,才谈得上让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概括课文的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只有这样这些因素才显得是有血有肉、鲜活灵动,即使是必须的抽象概括,也是一种感性体验基础上的理性把握。阅读能力的进一步要求,就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⑶注重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是一个多方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3-验。从个性化阅读走向更高的阅读境界,就是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解读。⑷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和阅读方法在阅读文本的提法上与过去有很大不同:“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这里具体提出了三种类型文本的区分,以及阅读方法的运用。关于阅读文本的类型,过去的高中大纲是提“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以及文学作品,高中课程标准是根据文本涉及的思维特征进行分类的。关于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方法,强调的是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针对不同阅读材料加以选择,注重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多种方法综合的、灵活的运用。2.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⑴认识加强文学教育的必要性文学教育是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文学审美是体现语文学科区别于自然科学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文学教育应该有其独立的目标、内容,有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方法、过程,其核心是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鉴赏能力的重点要求,是感受、品味、领悟、体验和思考。要求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情感与思想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审美能力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学生通过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对作品的丰富内涵和艺术表现力就会有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视角的转换,往往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作品的新意蕴。文学鉴赏的更高要求,就是对作品作探究性的鉴赏和理性思考。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文学经典,往往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需要进行超越性的、深层次的解读。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作家的情感,不是纯粹个人化的情感,它往往是时代精神的折射,甚至通向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通向全人类的普遍文化心理。作品所隐含的作家博大深沉的心灵世界,非常值得引导学生去探索。⑵重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教学中要突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中国根的中华民族优秀后代,民族精神必以民族文化为载体,民族文化又以中国历史上优秀的语言文学作品为精粹,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其根本意义在此。通过学习古代作品,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奠定精神的底子,这才是学习古代作品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3.改进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要注重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目标定位在“读懂”,即“能借-4-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而不是把重点放在文言知识的传授上面。文言知识是无可回避的,但“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其目的是“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重在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以及文言文实际阅读能力的提高。4.提倡课外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规定了课外阅读的量化指标,高中三年应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一要求实际上指出了阅读名著经典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㈠表达与交流1.书面表达与交流⑴书面表达的基本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中,突出了“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这一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积极导向,这是书面表达的灵魂。⑵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调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提倡作文中的多向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视点、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观察、想像和表达,也应允许学生的逆向思维,从思维的创新走向表达的创新。⑶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的个性人格。写作是一种个人化的行为,有个性,有创意,自主写作,多想多写,有感而发,这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提出的要求。⑷写作能力的重点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这首先体现了写作能力的“综合”特征,高中生的作文,应避免表达上的单一性和平面性,以尽力追求思维的深刻性和情感的丰富性。⑸重视写作中的修改和合作。这既是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要求,也是写作能力的体现,并有情感态度的因素在内。高中学生应该在语文知识方面有所积累,有所梳理,可以比较理性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文章,运用相关知识修改文章,并乐于和同伴交流写作心得和体会。2.口头表达与交流⑴口语交际重在文明交往。口语交际教学需要特别关注言语以外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中首要的是要培养高中生作为社会人的自觉意识,或曰身份协调意识,这既是指学生要有向社会人转换的自我定位意识,同时也要有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共处的意识,还包括由此而来的合适的人际沟通方式,恰当的社交技巧等。⑵口语交际能力,应体现在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能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⑶口头表达与交流的几种具体方式:演讲、讨论、辩论、朗诵。跟初中相-5-比,高中要求口头表达与交流的综合效果,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交流应该更有论辩性、灵活性和感染力。明确选修课程的目标1.“诗歌与散文”目标要点把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放在目标的核心位置。十分强调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鉴赏的重点在作品,在于探索作品的意蕴和艺术魅力,而不在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2.“小说与戏剧”目标要点培养学生阅读各类小说、戏剧(包括观看影视剧)的兴趣;注重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3.“新闻与传记”目标要点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和社会生活,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态度和责任感;强调把握信息的重要性。阅读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4.“语言文字应用”目标要点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能综合运用在语文与其他学科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阅读有关著作;在应用文的读写中培养对事负责、与人合作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口头应用的能力;学会使用计算机编辑、演示文稿。5.“文化论著研读”目标要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学会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四、课程教学实施㈠课程模块的开设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必修课程五个模块的学习可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根据需要灵活安排。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选修课程设计的五个系列,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选修课程根据每个系列的目标可设计若干模块。选修课程的具体名称、模块的内容组合以-6-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可由学校有选择地设计。学校应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灵活地开设选修课。下面提供一种开课方案(供参考)高一4学段必修模块1必修模块2必修模块3必修模块4高二4学段必修模块5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高三2学段选修模块选修模块自主安排自主安排㈡选课指导学校应该认真做好选修课的介绍与学生选课的指导。选课的指导,首先是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开选修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且要让学生明白,选课既是为了满足自己当前的学习需求,也是为了锻炼自己,学习自我规划。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状况和趋势,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课程修习计划和个人发展计划。教师在指导学生选课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①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性格、兴趣爱好、特长与潜能、发展意向),②学生的教育背景(包括学业成绩、知识结构、成长记录),③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包括专业和职业的选择),④社会背景(包括就业、招生、人才需求),
本文标题:福建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33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