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中国保险公司后援中心研究
2009年07月总第2期(双月刊)P14新形势下银行业服务外包前景展望——欧美银行业所面临的四大问题以及对供应商的启示P32制定服务外包政策要因地制宜P44推进流程化建设重塑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中国保险公司后援中心研究BFSIOutsourcing2华道一股摊平世界的中国力量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华道正在成为改变世界BPO产业格局的力量BFSIOutsourcing1MessageoftheEditor编者的话《金融外包》杂志创刊号甫一问世,便得到了各个方面的关注,更有几家相关媒体要一起来合办这本杂志。一方面感受到各界对服务外包,尤其是金融外包的热情;另一方面也是出乎所料,不禁有点受惊若宠的感觉。在这里我谨代表编辑部的同仁和幕后支持者们一并致谢了。一个月前,国家发布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之时,适逢陆家嘴论坛召开。中国“一行三会”首要以及国内顶尖的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悉数到场不说,全球性金融机构的CEO们也前来探班,并且吸引了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可谓群贤毕至、大腕云集。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这项国家战略的确立,一定会刺激上海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加快金融领域的后台集中化、流程化和标准化的建设。一个星期前,粤港金融合作恳谈会也在香港召开,两地的金融主管、监管机构以及金融巨头们俨然已经进入实质性磋商阶段,一个以“以香港为中心、广州深圳位副中心、佛山为后台”的珠三角金融中心区的格局呼之欲出。当然,北京作为中国主要金融机构的行政总部以及国家监管机构所在地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北京市政府更是先声夺人成立金融局,展示了金融立市的雄心。为此,北京不仅提出了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的目标,而且勾画出了“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的金融布局。一时间,中国金融中心的争夺战已经剑拔弩张,金融后台服务能力的建设也成为各个金融中心争夺者们看重的关键支持体系之一。与此同时,在国家服务外包新政的刺激下,金融外包行业也是风起云涌,有山雨欲来之势。但是,对于金融外包,业内还是缺乏充分的认识,我们必须还以其本来面目。我们认为,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建设只有依靠市场化的产业发展和集聚,而不可能由国家的政令和政策催生。金融后台支持,无论是企业自营还是第三方外包机构都是整个金融行业生态链和价值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随金融业的成长或枯或荣。从另外一个角度讲,金融后台也是整个金融行业的引擎,它可以为金融业的快速成长和业务创新提供强大的动力。制造业、国际贸易和航运业的发展在上两个世纪推动了英国和美国两个世界超级大国的出现;而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也崛起为世界性金融中心。两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成就了无数家世界500强金融机构,更是造就了一大批金融后台服务领域的公司,其中有的也进入了世界500强,比如Accenture,比如ACS。当然背后还有无数家中小公司和不可计数的就业岗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这个在200年前曾经占据世界经济前沿的巨龙再次面临难得的历史性机遇。随着中国金融行业和保险行业的崛起,中国的银行们和保险公司们已经跻身世界前列,我们相信,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也一定能够孕育出一批世界级的金融外包企业。然而眼下,对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就是少些说教和口号,脚踏实地多做些实事。本期《金融外包》呈现给大家的是我们对中国保险业后援中心布局的远观,在世界级的金融机构“去自有后援中心化”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的保险公司们是重蹈覆辙还是走“中华之道”?同时带给大家的还有我们对金融后台中心城市之争乱象的担忧和思考。当然,我们还花了很大的篇幅给大家带来了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和金融机构行业专家的分享,尤其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后援集中和流程能力的建设的经验。中国大力发展金融行业的号角已经吹响,金融外包业应承担起金融行业后台引擎的大任。金融外包助力中国金融行业的崛起金融外包业应承担起金融行业后台引擎的大任BFSIOutsourcing2CONTENTS目录主办单位花桥金融外包研究中心编辑出版《金融外包》编辑部出版人兼执行总编Publisher&Editor-in-Chief杨鹏RocYang执行主编ExecutiveEditor吴庶WuShu…………编辑Editors王海新WangHaixin沈桂红ShenGuihong吕艳芝YukieLv罗继红LuoJihong英文编辑EnglishEditor刘玮WendyLiu网站编辑WebsiteEditor周晓青DaisyZhou美编ArtEditor杨赢YangYing特别鸣谢SpecialThanks装帧设计北京鹰之策国际企划公司电话86-10-6502714586-10-65027146网址@bpo2china.com地址江苏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兆丰路8号江苏国际商务大厦902(215332)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北关东店南街2号旺座中心1721(100020)2009年07月总第2期(双月刊)新形势下银行业服务外包前景展望——欧美银行业外包所面临的四大问题以及对供应商的启示路在何方?——中国保险公司后援中心研究本文通过对中国保险后援中心的建设、运营情况的深入研究,力求展现保险公司后援集中的真实面貌,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金融外包助力中国金融行业的崛起161418行业新闻IndustryNews编者的话MessageoftheEditorOutlook业界前沿CoverStory封面文章制定服务外包政策要因地制宜通过分析北京等几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产业促进政策,为发展服务外包的城市提出政策制定建议。日本和美国发包模式的比较美国和日本的发包模式无论从发包的目的、内容、离岸外包的管理和控制发包商的类型,还是从中国的优、劣势角度都存在很大不同,对此进行分析、归纳和比较具有重要意义。不同视角——商业团体健康险的后台运营一方面是团险运营的高度分散,一方面是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能不能建立集约化、标准化、流程化的团体健康险运营平台,并借用该平台为新的健康险研发与创新提供支持?中国寿险公司运营模式研究中国保险市场的消费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行业竞争实质上更多倚重后台运营整体实力的支持。外部竞争形势和监管形势都迫切要求寿险公司迅速调整运营模式,建立集中式的后援服务基地。推进流程化建设重塑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流程银行建设是涉及银行机制转换和科学发展的系统工程,应该慎提“流程再造”,而应从中国商业银行的管理实际出发,从银行业务流程化建设角度进行战略部署和逐步推进。万国数据灾备外包助国家开发银行释放操作风险服务外包产业的新思考《IT服务外包—基于客户和供应商的双重视角》一书是中国服务外包研究领域的创新之作。当国际金融中心的梦想照进现实暗流涌动的中国金融后台中心争夺战3234485052ViewPoints专家视点CaseStudy行业案例BookReview书评Showcases视窗Policies政策解读BFSIOutsourcing4金融上海后台花桥正在崛起的国际金融后台集聚区——花桥国际商务城借助与上海的“同城效应”,花桥国际商务城砺淬于金融服务外包行业三余载。在商务城金融后台产业集聚区规模初具之际,恰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全新的阶段。金融上海,后台花桥。花桥愿与上海共同谱写国际金融中心的新篇章!BFSIOutsourcing5日在大连表示,虽然中国软件出口和信息服务外包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仍保持了良好增长势头。据最新统计,今年头五个月,中国软件出口协议金额达25亿多美元,同比增长两成多,中国承接服务外包协议金额也达到近2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四分之一。王超表示,中国软件出口和信息服务外包的稳定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坚实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基础、日益成熟的科研和教育系统,以及国家对软件出口和信息服务外包的各项政策支持。中国软件出口和信息服务外包在金融危机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新浪科技︱2009-06-18︱刘寅方6月19日,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于晓峰在出席“2009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年会”时指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商务部将尽快制订一系列配套措施,在引进高端人才,对金融的集成和创新方面及时修订完善地方配套措施,以加快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此外,还将加大适用性人才的培养,促进大学生就业,以及加快示范城市、服务外包中心的建设。于晓峰透露,商务部对外包企业的支持力度也将加强,鼓励外包企业通过信贷保险、兼并收购、引进风险投资等多种融资方式,扩大规模,形成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带。我国服务外包起步商务部将出台配套措施促发展■赛迪网︱2009-06-23■新华网︱2009-06-25︱蔡玉高陈刚“我不认为我国停留在现有的服务外包业务就够了,即使在3-5年后全国可以做到3000亿-5000亿元也不能满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24日在南京表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潜力很大。吴敬琏说,凡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表现好的地区都是致力于产业转型和提升产业层次的。这也表明我国“十一五”计划和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增长方式转型”的路径是正确的。吴敬琏表示,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我们取得了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初战胜利。但是,更重要的战役还在后面,我国必须解决服务外包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问题。“虽然面临的困难很多,但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吴敬琏说。吴敬琏: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可以做得更好BFSIOutsourcing72009年5月16日,历时两天的“2009陆家嘴论坛”在上海闭幕,此次论坛主题为“全球化时代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两个整日的论坛碰撞出不计其数、饱含了深刻经验和深邃思想的火花,逐渐汇聚成一条通向“陆家嘴共识”的思想泉流,共识指向两个方向:金融改革的决心和持续创新的动力是其中一翼;而描绘上海通向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则为另一翼。论坛举行时的全球背景为议题框定了挥之不去的主题:全球金融危机依旧风云翻涌,因此,金融稳定和风险控制成为两天论坛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整个世界在吞下苦果之时亦开始学习吸取教训,然而,吸取教训的方向却可能是不同的。面对金融危机,深邃洞见来自这样一些角度:监管不足将会带来严重后果,诸如杠杆率过高、风险偏好过度,这几乎是每一次危机的共同根源。那么问题是,下一步监管如何才能更聪明?从规则监管(Rule-based)到原则监管(Principle-based)也许是一个好办法,后者赋予监管者更大的自由度以应对市场的变化。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危机是否意味着整个世界需要放缓创新和改革的步伐,甚至短期内暂时最好裹足不前?在很多金融家看来,答案是否定的,金融创新对于金融市场而言不可或缺,并不能因为今天的危机就遏制创新。不过,这里最重要的原则依旧是,只要金融创新过了头,风险控制就应加强,尤其是来自监管角度的风险控制。在“监管不足”和“监管过度”之间寻找微妙的平衡存在很大难度。那么,对于中国而言,来自金融危机的恰当警示在哪里呢?一种睿智见解认为,应对危机、保持金融稳定的根本在于金融机构的健康,指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和开放是培育健康金融机构的必由之路。另一种很有见地的观点是,对于美国而言,金融危机的教训是金融创新过了头,而对于中国而言,教训却不应是金融创新方面放慢脚步,因为我们的金融创新还远远不足。不过,在创新的进程中,有意识地平衡风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上海通向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逐渐被勾勒清晰,这是论坛的另一共识。此外,正如不少金融从业人士所切身感受到的那样,税收环境、交通条件等“软安排”同样至关重要,如何在这方面有切实的推进,也具有相当实际意义。城市类通向“陆家嘴共识”■第一财经日报︱2009-05-12BFSIOutsourcing8行业新闻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授牌仪式在哈尔滨学院举行。哈工大、黑大、哈师大、
本文标题:——中国保险公司后援中心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5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