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消化系统疾病总论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唾液腺、胰、肝消化管消化腺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大消化腺:小消化腺:胃腺、肠腺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1.食管长约25cm传送食团及防治食物反流食管3个生理狭窄,为癌症好发部位。胃:形态、分部、位置2.胃位置消化系统--胃大部左季肋区,小部腹上区2.胃形态和分部消化系统--胃贲门、幽门胃小弯,胃大弯前、后壁。有四层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两口:两弯:两壁:四部:2.胃胃的主要功能:暂存食物、帮助消化、初步将食糜推入肠道。胃液:呈酸性,ph值0.95-1.5。胃液是一种混合液壁细胞---盐酸、内因子主细胞---胃蛋白酶原黏液细胞---碱性黏液D细胞---生长抑素G细胞---胃泌素3.小肠小肠是消化、吸收食物的主要场所由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成。屈氏韧带是上下消化道的分界线回肠末端是小肠最狭窄的部分,易发生梗阻。小肠:概述十二指肠3.小肠分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消化系统--小肠小肠:概述十二指肠3.小肠一、十二指肠“C”形(包绕胰头),25cm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十二指肠球十二指肠纵襞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空肠曲(Treitz韧带)分部消化系统--小肠大肠盲肠、阑尾4.大肠消化系统--大肠大肠由盲肠、结肠、直肠、阑尾和肛管5个部分组成。大肠的主要功能: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并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大肠盲肠、阑尾4.大肠一、盲肠回盲口回盲瓣阑尾开口消化系统--大肠大肠盲肠、阑尾4.大肠二、阑尾消化系统--大肠阑尾根部体表投影:麦氏点(McBurrey点)结肠三、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消化系统--大肠4.大肠直肠、肛管四、直肠骶曲会阴曲直肠壶腹直肠横襞消化系统--大肠4.大肠肝:形态5.肝消化系统--肝肝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肝的主要功能:1.制造胆汁2.糖代谢3.蛋白质代谢4.脂肪代谢5.解毒保护作用6.其他肝外胆道系统6.胆囊和胆管储存和浓缩胆汁运输和排泄胆汁消化系统--肝胆囊和胆管胆汁的分泌及排泄胆汁的分泌及排泄肝分泌胆汁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胆囊十二肠大乳头十二肠降部消化系统--肝胰7.胰腺消化系统--胰胰腺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内分泌腺。外分泌腺——胰液内分泌腺——消化液(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胰7.胰腺一、位置呈棱形,横位于腹后壁,平对第1-2腰椎体胰头胰体胰尾胰管、副胰管二、分部消化系统--胰【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临床症状】: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呕血与黑便黄疸恶心:是一种欲将胃内容物经口吐出的不适感觉。呕吐:是将胃内容物或部分小肠内容物不自主的经贲门、食管逆流出口腔的病理生理反射动作。常见于:胃、十二指肠、肠道疾病、肝、胆、胰疾病。呕吐频繁且量大者可以水电解质紊乱、代碱。胃肠道内存在过量气体是引起腹胀的主要原因。腹水、腹部肿瘤是也可引起腹胀。消化系统的器官、组织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都可引起腹痛。腹痛分为急性、慢性。急性腹痛:①脏器炎症②空腔脏器扭转或梗死③脏器破裂慢性腹痛:消化性溃疡、腹腔脏器慢性炎症大便次数超每日3次,且便质稀薄、容量及水分增加。①肠粘膜的炎症、溃疡——含水量大,有脓、血,多伴有腹痛、发热。②肠道内水溶性物质吸收障碍——粪便中不含有消化物、禁食后腹泻可缓解③胃肠道内水和电解质分泌过多或吸收抑制——水样便、量大、无脓血、黏液。急性腹泻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代酸是消化道出血的特征表现。呕血:消化道大量出血时,胃内或反流入胃内的血液经口腔呕吐。黑便:血液经过肠道时,在肠道细菌作用下,血液中的铁变成硫化铁而成黑色。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粘膜病变、胃癌出血是常见疾病。大便隐血试验(+)——5ml黑便——50ml呕血——250~300ml黄疸:因胆色素代谢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渗入组织,尤其是巩膜、粘膜和皮肤,染成黄色。正常血清总胆红素为0.2-1.0mg/dl,当2.0mg/dl时,临床即可观察到黄疸。常见于:①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细胞黄疸②胆道阻塞性疾病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1、食管疾病:胃食管返流性疾病(GERD)、Mallory-weiss综合征、食管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贲门失迟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等。2、胃和十二指肠:胃炎、急性胃黏膜病变、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等。3、小肠和结肠:肠易激综合征(IBS)、炎症性肠病(溃结和Crhon病)、假性肠梗阻、吸收不良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肝脏: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损害、药物性或中毒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肝硬化、肝性脑病等。胰腺:急慢性胰腺炎等胆系:胆囊和胆管结石等。消化科常用的药物1、抑酸药和止酸药2、胃肠动力药物3、胃肠黏膜保护剂4、肝脏疾病的药物(保肝药物、抗病毒药物和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5、利胆排石药物6、微生态药物7、泻药与止泻药常用的抑酸药物抗胆碱能药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胃泌素受体抑制剂抑酸药物-抗胆碱能药药理机制:阻断胃平滑肌上的胆碱能受体,能够抑制迷走神经,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由于抑制胃蠕动和延缓胃排空,当合并胃溃疡及上消化道出血时不宜使用;青光眼患者忌用;前列腺肥大者慎用。常用药物和用法:阿托品0.3mg,3~4次/d口服,疼痛剧烈时可皮下或肌内注射0.5mg;山莨菪碱每次5~10mg,口服或肌内注射。抑酸药物-H2受体阻滞剂药理机制:与组胺竞争胃壁细胞上H2受体并与之结合,可减少对各种刺激如组胺、五肽促胃液素等所引起的胃酸分泌,从而抑制胃酸分泌。常用药物:西米替丁(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信法丁、高舒达)及尼扎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西米替丁:口服:每次200mg~400mg,1日800mg~1600mg;静脉注射或滴注:,每次200mg~600mg,4~6小时1次,1日剂量不宜超过2g。也可直接肌肉注射。雷尼替丁:每次150mg,每日2次,早晚饭前服用法莫替丁:口服,20mg/次,2次/d或睡前1次服20~40mg;缓慢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20mg,1日2次(间隔12小时)。H2受体拮抗剂的疗效比较法莫替丁是第三代H2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分泌的能力较雷尼替丁强7.5倍,较西米替丁强40倍。法莫替丁作用时间长,每12h给药1次,能够持续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西米替丁可透过血脑屏障,干扰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少数可有精神障碍,因此有肝性脑病者禁用。抑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PPI)药理机制:在胃壁细胞的管池及分泌小管的细胞膜上分布着氢-钾三磷酸腺苷酶(ATPase),该酶是介导胃酸分泌的最终途径,能将细胞外的K+泵入细胞内,而将H+泵出细胞外,H+与CL结合形成胃酸。质子泵抑制剂(PPI)通过非竞争性不可逆的对抗作用,抑制胃壁细胞内的质子泵,产生较H2受体阻滞剂更强更持久的抑酸效应。PPIPPI抑酸强度高于H2受体拮抗剂目前最强大的抑制胃酸作用的药物。奥美拉唑(洛赛克):口服:20mg/次,1~2次/d;静脉滴注,40mg/12小时。潘托拉唑:口服:40mg/次,1~2次/d,静脉滴注,40mg/12小时兰索拉唑:口服,30mg/次,1~2次/d。雷贝拉唑(波利特):口服,10mg/次,1~2次/d。埃索美拉唑(耐信):口服,40mg/次,1~2次/d。PPI对于非静脉曲张所致消化道大出血时,PPI用法:先予静注PPI80mg,峰值量,继续以每小时PPI8mg静脉注射维持72小时。PPI-不良反应恶心、胀气、腹泻、便秘、上腹痛等。皮疹、ALT和胆红素升高也有发生,一般是轻微和短暂的,大多不影响治疗。长期使用本品有可能引起高胃泌素血症。严重肾功能不全及婴幼儿禁用。严重肝功能不全者慎用,必要时剂量减半。抗酸药物传统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原理是使酸碱中和,形成盐和水,从而提高胃液pH值,降低十二指肠酸负荷,减轻胃酸对十二指肠黏膜的刺激,以达止痛效果。抗酸剂种类较多: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氢氧化镁、三硅酸镁、碳酸钙等由于单一制剂副作用较突出,其应用受到限制,目前多采用复方制剂,兼有铝、镁的盐类,以减少便秘、腹泻的不良反应,有的含有铋制剂具有收敛作用常用抗酸药物罗内片:是碳酸钙及重碳酸镁复方制剂,为薄荷味咀嚼片,服用后直接中和胃酸,迅速解除疼痛症状。一般用量为2片/次,3次/d。达喜片:为“钙、镁、铝”三种药物的复方制剂,既中和胃酸,又吸附返流入胃内的胆汁酸盐。一般用量为2片/次,3次/d。胃仙-U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1~2片,于餐后服用。胃必治:口服,每日3次,每次1~2片,将药片压碎后于进餐后服用。胃得乐:口服,每日3次,每次2~4片,餐后嚼碎服用,或溶于少量开水送下。胃肠动力药物促动力药:能增强胃肠道收缩力和加速胃肠运转和减少通过时间的药物。抑制胃肠蠕动的药物: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抑制胃肠运动。促动力药-胃复安(metoclopramide)最早被使用的促动力药。作用机制:作用于多巴胺2受体,阻止多巴胺对上消化道的抑制作用,直接或间接激动胆碱能受体,可增强胃收缩的张力和振幅,松弛幽门括约肌,并增强胃窦的蠕动,协调胃、十二指肠收缩;加快胃排空,治疗胃轻瘫,增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预防治疗恶心、呕吐。具有中枢和周围抗多巴胺双重作用。促动力药-胃复安(metoclopramide)用法:口服:10~20mg/次,每日3~4次,饭前30分钟服用;肌肉注射:1次10mg~20mg,每日剂量一般不超过0.5mg/kg。副作用:发生于约20%的患者,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如嗜睡、忧郁、焦虑及锥体外系症状。也可增加泌乳素释放,致育龄妇女闭经及溢乳,男性女性化。禁忌症:胃肠梗阻、穿孔、出血、帕金森综合征及癫痫病史者。由于其通过血脑屏障能引起锥体外系副作用,近年来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促动力药-吗丁林(多潘立酮)(domperidone)属苯并咪唑诱导剂,作用类似于胃复安,为特异性周围神经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仅作用于靶器官多巴胺受体,阻止多巴胺对上消化道抑制作用,能增强胃蠕动,改善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的协调作用,促进胃排空,并有止吐作用,改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对下消化道无促动力作用。促胃肠动力较胃复安强10余倍,胃轻瘫患者胃复安无效时,改用吗丁啉仍有效。吗丁林(多潘立酮)(domperidone):用法:口服:每次10mg~20mg,每日3次,饭前服。直肠给药:每次60mg,每日2~3次。副作用:口干、头痛、头晕、皮疹、腹泻等,也有报道可增加泌乳素释放。副作用与剂量相关,减量或停药后消失。不通过血脑屏障,故神经系统副作用者罕见,抑制胃肠动力的药物-抗胆碱药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阻滞M胆碱受体,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抑制腺体的分泌和胃肠运动等。常用药物: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普鲁本辛(丙胺太林)。副作用:较多,常有口干、眩晕,严重时瞳孔散大、皮肤潮红、心率加快、兴奋、烦躁、谵语、惊厥。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促动力药-莫沙比利(Mosapride,贝络纳,加斯清)是强效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的5-HT4受体,刺激乙酰胆碱释放,从而增强消化道的动力与协调性。主要作用部位:胃及十二指肠。副作用:腹痛、腹泻、口干、皮疹、头晕、心悸等,约2周后自行消失。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儿童及青少年、有肝肾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慎用。常用剂量为5mg,每日4次,餐前30min和晚上9时服药。促动力药-红霉素和红霉素类似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胃动素受体激动剂,通过与胃动素受体结合,空腹时触发胃窦Ⅲ相MMC,餐后刺激胃窦收缩,增进胃窦、十二指肠的协调作用。胃动素受体存在于胃十二指肠,不存在于结肠,红霉素仅选择性作用于上消化道。多用于经胃复安、吗丁啉、普瑞博思治疗无效或产生耐药性的胃轻瘫病人。副作用:胃肠道反应和肝损害。长期应用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继发霉菌感染等。不宜与莫沙比利合用。抑制胃肠动力的药物-抗胆碱药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阻滞M胆碱受体,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抑制腺体的分泌
本文标题:消化系统总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6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