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空气物质构成知识点总结
第1页共4页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知识总结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2、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水蒸气和其他杂质:0.03%记住:氮气:N2氧气:O2二氧化碳:CO2水:H2O氦气:He氖气:Ne氩气:Ar氨气:NH3氯化氢气体HCl(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3、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成分性质主要用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沸点低防腐、保鲜;冷冻剂;麻醉剂氧气化学性质活泼,氧化性强支持燃烧;供给呼吸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助燃,不燃烧灭火;制冷剂;人工降雨;光合作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会发光保护气,霓虹灯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其测量原理是利用4P+5O2点燃2P2O5(白色粉末),消耗掉氧气后使容器中气压减小,水被压入其中,而进入的水即代表氧气的体积量a可燃物:红磷可燃物要求:1.只与氧气反应且产物是固体2.、过量b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放热,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c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请注意以下问题:○1其反应物必须是易燃物且固体,且反应没有气体生成。○2反应物必须足量,且容器的气密性良好。○3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不能漏气;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的水;红磷点燃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d、实验装置:(常见的有四套)装置1装置2装置3装置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5.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等(1)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生长,损坏地面设施,破坏文物古迹,产生温室效应,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等;(2)空气污染的防治与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实行煤炭综合利用,减少直接以煤为燃料,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2)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放出热量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第2页共4页6.纯净物和混合物物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质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保持原来的性质)从微观的角度说:纯净物是由一种分子构成;混合物是由多种分子构成;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只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探究: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可能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考点1原子的构成⒈构成原子的粒子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考点2相对原子质量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3.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考点3元素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考点4元素符号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⒉书写: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等。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Na、Mg、Zn等。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①表示氢元素H2H:表示二个氢原子,2H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②表示一个氢原子注意: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3)稀有气体、金属与固体非金属单质:由原子构成,它们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因此这些元素,还多了一个表示意义:表示一种物质。如Fe:表示铁元素,表示铁这种物质,表示一个铁原子。第3页共4页8O氧16.00(4)必须掌握的元素符号:氢H氦He锂Li铍Be錋B碳C氮N氧O氟F氖Ne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氩Ar钾K钙Ca锰Mn铁Fe铜Cu锌Zn银Ag碘I钡Ba铂Pt金Au汞Hg考点5物质组成、构成及其描述1.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2.分子,原子,离子的特征:不断运动,有间隔,质量和体积都很小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如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1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例如: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考点6元素周期表简介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核电荷数)————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⑵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⒉元素周期表的意义⑴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⑵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⑶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考点7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⒈电子排布——分层排布: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⒉原子结构示意图:⑴含义:(以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⑵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的关系第4页共4页元素的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元素8个(氦为2个)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稳定金属元素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不稳定非金属元素一般多于4个易得到电子不稳定①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⑶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①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②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③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考点8离子⒈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⒉分类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Na+、Mg2+离子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Cl-、O2-⒊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Mg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2Mg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两个镁离子⑴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⑵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个单位的负电荷,“1”省略不写。如:阳离子:Na+、Ca2+、Al3+等,阴离子:Cl-、S2-等⒋有关离子的小结⑴金属离子带正电荷,非金属离子带负电荷;⑵离子所带的电荷=该元素的化合价⑶常见原子团离子:NO3-硝酸根离子OH-氢氧根离子SO42-硫酸根离子CO32-碳酸根离子PO43-磷酸根NH4+铵根离子
本文标题:空气物质构成知识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90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