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淡水鱼养殖技术1.淡水养鱼技术要点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量鱼的生产方式。目前中国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有30余种,根据养殖鱼类的特点,水体条件,以及养殖措施等,淡水鱼类养殖分为如下方式: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要求分类:温水性鱼类养殖,一般水温为15--30℃,如鲤鱼、草鱼、鲢、鳙、鲫和团头鲂等;冷水性淡水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0--20℃,如虹鳟、细鳞鱼等;热水性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8--30℃,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根据养殖水体条件,养鱼种类和规格、水域类型及养殖措施,淡水鱼类养殖又分为如下方式:a.静水养鱼和流水养鱼b.单养、混养和套养c.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河道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围网与围栏养鱼及工厂化养鱼等。d.精养、半精养、粗养等。以下就池塘鱼类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做一要述。池塘养鱼池塘养鱼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养鱼方式,目前产量约占淡水养鱼的60%以上,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生产稳定等特点。鱼池条件面积:一般成鱼池面积为5--10亩,这样易于管理。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3--5亩为宜。水深:一般成鱼池水深2--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严寒最厚冰层以下1.5--2米为宜。鱼苗池、孵化池水深为1.0--1.5米为宜。鱼种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水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养鱼的根本条件。底质的要求:池塘底质最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放养前的准备工作休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清塘消毒2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过池底冻结、干燥和爆晒来清除敌害,改良底质。药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注水和培育水质池塘消毒后,待药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鱼种放养前7--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质。鱼种放养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池塘养鱼的一项高产措施。大规格鱼种具有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的特点。在池塘饲养条件下,草鱼一般放养体重0.25公斤的鱼种,经过4个月饲养到秋季可达规格0.5--0.75公斤,如放养0.5--0.75公斤的可长到1.0--1.5公斤。鲢鳙鱼一般放一龄鱼种,12--18厘米规格,到出塘可达0.5--0.75公斤。其他鱼如鲤鱼、鲫和团头鲂都放养一龄鱼种,密度偏稀一些,规格为12--14厘米左右,经过几个月的饲养,鲤鱼可达规格0.5公斤,团头鲂150--350克,鲫鱼100克以上。高产放养模式:根据多年养殖经验,经过科学总结,制订了许多放养模式,在此不一一列举。在此仅介绍80:20放养技术:1.用上述标准方法准备池塘。将规格均匀一致的能摄食颗粒饲料的鱼类(如鲫鱼)的鱼种和规格比较均匀的滤食性鱼种(如鲢鱼)放入已准备好的池塘中,大致分别占总产量的80%和20%。3.以一种营养完全、物理性状好的颗粒饲料,按规定的计划和方法饲喂80%的鱼类。4.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始终将池塘水质维持在一个不会引起鱼类应激反应的水平。5.在收获时,主养鱼(80%)的个体应大小均匀、达到上市规格。鱼种放养密度各地使用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因地制宜。对于首次采用80:20池塘养鱼技术的养殖者,每亩水面收获时主养鱼的重量不超过以下的限量:a.在增氧受限制、不能冲水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167公斤;b.在增氧不受限制、冲水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267公斤;3c.在增氧和冲水均不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400公斤;d.连同配养鱼20%的重量,a、b、c三类池塘的总产鱼重量分别为209公斤、333公斤和400公斤。e.若希望出塘平均规格为500克,则a、b、c三类池塘放养鱼总数量分别为418尾、666尾和800尾。其中主养鱼占80%,配养鱼养鱼占20%。池塘养鱼的饲养管理好的管理是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养殖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的利润。最大的利润是通过维持生产成本与鱼种的质量和数量、饲料的质量和投喂量、环境质量之间的平衡来取得的。科学的饲养管理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经常巡塘,观察池塘中鱼群动态每天早、中、晚巡塘,黎明前观察鱼类有无浮头现象,浮头的程度如何;日间可结合投饵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鱼活动和吃食情况。在高温季节,天气突变时,鱼类易发生严重浮头,还应在半夜前后巡塘,以及时制止严重浮头,防止泛池。除草去污,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及时防除病害。掌握池塘注排水,保持适当水量,防涝抗旱,防止逃鱼根据情况,10--15天注水一次,以补充蒸发消耗,使鱼类有充裕舒适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2.草鱼养殖新技术-脆化养殖草鱼生长速度快,饲养成本低,在市场上占有率较高,但草鱼肉质较松,烹调方法比较单一。草鱼的脆化,就是通过改变其食物结构而使肉质坚硬且爽脆,不易煮烂,切剪鱼片、鱼丝不易断碎,而味道仍然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现将草鱼脆化养殖新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条件选择池底淤泥少、排灌条件好、水质清新、面积1300平方米~2000平方米、水深1.5米~2米的池塘为好。按常规方法彻底清塘。若选用流水水体,效果更佳。二、脆化季节从春季水温在15℃以上,草鱼开始摄食直到停止摄食之前都可进行,但要保证脆化时间不少于60天~70天。三、放养对象4选择体重为0.75公斤/尾~1公斤/尾的草鱼作脆化放养对象,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用漂白粉或食盐消毒鱼体后放入池塘。每亩放养量以150公斤~200公斤为宜,同时搭配放养体长13厘米~15厘米的白鲢50尾~60尾,以调节水质肥度。四、饲养管理以蚕豆为主要饲料,外加少量青草,但不能添加任何其他食料,否则影响脆化效果。开始时,可停食2天~3天,然后投喂少量浸泡后的碎蚕豆,直到草鱼喜食为止。以后定时、定位投喂,并辅以少量青草。一般8时~9时和14时~15时各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占鱼体重的5%左右,以1.5小时~2小时内吃完为度。加强水质管理,定期加注新水,保证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及时清除残饵,严禁投喂变质饲料。定期防治鱼病,及时解救浮头,防止死鱼。这样经60天~70天的脆化饲养,即可达上市质量要求。一般每亩还可增产成鱼100千克左右。此时可将塘鱼全部捕出,进行下一批的脆化。3.种草养殖草鱼的关键技术种草养鱼,可以扩大饲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鱼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推广种草养鱼,要强调以下四个方面的关键技术措施。(一)科学选择品种首先要选用适口性好、养殖对象喜食的青饲料品种;第二,用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配合,有利于改良土壤和提高饲料的营养品质;第三,用多年生牧草与一年生(或越年生)牧草配合,起到全年均衡供青或者填补缺青的空档;第四,虾、蟹养殖水面种植水草要沉水植物与挺水植物、漂浮植物相配合。总的要求是:选用的牧草要生长期长,耐多次刈割,同时几种牧草种类搭配起来,能起到在全养殖季节青饲料的“周年”供应。水产养殖上可以应用的牧草和水草(统称渔用青绿饲料)品种很多,陆生青饲料有属禾本科的黑麦草、冬牧70、苏丹草、稗草、小米草、杂交狼尾草等,有属豆科的紫花苜蓿、白三叶、红三叶等,有属菊科的苦荬菜等,也有玉米、南瓜、山芋等植物;水生青饲料有浮水植物的水葫芦、浮萍、芜萍等,有沉水植物的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有挺水植物的蒿草等;水、陆兼生的有水蕹菜、喜旱莲子草(水花生)等。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如光照、降水、肥源、土壤状况及水产养殖品种等,因地制宜地选择几个青饲料品种,形成合理的种植、利用模式。要水陆结合,利用池埂、池坡种植陆生饲料,利5用废旧沟塘、进排水渠道及虾、蟹养殖水面栽培水生青饲料,做到以池养池,以水养水。(二)科学安排茬口一是所选品种要因地制宜,一般三个品种即可达到“周年”供青的目的;二是根据养殖品种和单产水平以及牧草的总产量,确定牧草需要种植多少面积,如0.067公顷(亩)产500公斤左右鲜鱼,全年需青饲料4000~5000公斤,约需安排0.034公顷青饲料地(包括鱼池旁的空地及池坡等地);三是几种牧草所占比例及换茬技术,如选用豆科的三叶草(红三叶、白三叶、紫花苜蓿等)、禾本科的黑麦草(冬牧70、多花黑麦草等)和杂交狼尾草(或苏丹草等)搭配种植,便可以起到“周年”供青的效果。(三)科学栽培牧草栽培牧草不仅要注意每种牧草本身的高产,前后品种的接茬也十分重要。仍以上述三种牧草为例,栽培方法如下:三叶草:9月初前后播种,条播行距25~35厘米,播种量每0.067公顷0.5~1公斤,在没有种过三叶草的地上,播种时要用根瘤菌接种。黑麦草:9月初前后播种(或8月中旬育苗于9月上中旬移栽也可以),以准备种杂交狼尾草的部分地上条播,条播行距30厘米,播种量每0.067公顷1.5公斤。杂交狼尾草:分两次移栽。第一次移栽在4月中下旬,移栽前施足基肥;第二次移栽在5月底,等黑麦草最后一次刈割利用后进行。每0.067公顷栽插量,第一次移栽2000株,第二次移栽2500株。以上仅是一种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各地所用的牧草品种因地制宜加以试验,找出适合当地的合理种植青饲料模式。(四)科学利用牧草在确定养鱼的混养结构时,应选用以放养草鱼、鳊鱼、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为主的放养模式,其放养量可占到鱼种总重量的50%以上,并混养35%左右的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和15%左右的鲤、鲫等杂食性鱼类,这样就可以用青饲料直接喂养草食性鱼类;它们摄食的残饵、植物碎屑和腐植质等,可为杂食性鱼类提供饵料;这些鱼类的粪便肥水、繁殖浮游生物,又为滤食性鱼类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这种放养模式起到了生物间的互辅作用,保持了鱼池生态良性循环,有利于降本、增产、高效。4.利用猪沼气循环养殖草鱼技术6这个生产模式,首先是利用猪粪作原料产生沼气;用沼气液和沼渣作肥料种草;用种的草养殖草食性鱼类。也可以说是在猪、草、鱼模式里增加一个沼气生产环节。沼气发酵是综合养鱼场物质能量流的进一步扩大。把猪粪按一定比例同绿肥、水混和,在密闭的沼池里进行发酵制取沼气。在这个发酵过程中,原材料中约有40%-45%的干物质受细菌分解作用,产生沼气(CH4)。在综合养鱼系统里沼气作为一种能源,能用于饲料加工,例如青饲料的粉碎、“三水”打浆等,也可作渔场职工生活能源使用。沼气池除产生沼气外,原料中的氮、磷、钾等植物营养元素,除氮素有一定损失外,其余则大部分都保留在发酵肥料里。所谓发酵肥料包括发酵液(肥水)和沉渣(沼渣)两部分,这两部分可以用于种植青饲料,也可用作养鱼。猪、沼气、草、鱼模式中的鱼类放养结构是:平均亩放鱼种666尾计51.6千克,其中放养草鱼140尾、鳊鱼50尾、鲢鱼325尾、鳙鱼40尾、鲤鱼60尾、鲫鱼20尾、青鱼6尾,另外每亩水面还增放7-10厘米乌鳢25尾。饲养结果除获大宗鱼产品外,还生产出乌鳢78000千克,平均亩产12.7千克,平均尾重0.74千克,成活率66.5%。放养乌鳢后鱼池里小型野杂鱼和青蛙明显减少了。养鱼所投喂精饲料的利用率明显得以提高。收获的鲤鱼平均个体重0.8千克、鲫鱼0.2千克,比未放乌鳢池塘的鲤、鲫鱼分别增产40%、50%。优质鱼产量平均每亩提高23.3千克。同单一养鱼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结果单一养鱼池的产投比为1.66,这种综合养鱼模式的产投比是2.33,其中养乌鳢一项平均亩增值63.5元。5.草鱼烂鳃和白尾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草鱼烂鳃病:又称“乌头瘟”,是鱼类在高温季节的主要病害之一。一、症状:主要危害1—2龄草鱼。鱼鳃瓣受指环虫、三代虫等寄生虫刺伤,或拉网等机械损伤后,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病鱼鳃丝腐烂,末端软骨外露,鳃瓣变灰白或白色,鳃瓣边缘附着污物或大量粘液;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的或不规则的透明小天窗,又叫“开天窗”。二、防治措施1.第一天(晴天)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0.7克/立方米(5:2)全池泼洒或用杀虫灵泼洒。72.第二天至五天投喂烂鳃灵或肠鳃灵等。3.第三天及五天全池泼洒二溴海因、漂白粉、氯杀灵等。三、白尾病致病原因:1.水质不洁我县几家鱼苗场皆处城区,苗种培育的水源皆已富营养化,水质不好,有害虫菌多,苗种饲养期间,大都没有新的水源可用,且苗种培育过程中不注重水体的改良,尤其在高温期,
本文标题:淡水鱼养殖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01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