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模式“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新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从小学第一册起就安排了相关学习的内容,并对各学段的内容标准作了具体的说明和阐述。数学即生活,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沃土,“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内容同样也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如:一上的《最喜欢的水果》、四下的游戏公平《谁先走》等。教学中致力捕捉生活背景与学习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用生活中的经验和实例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感受数学。1、呈现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标准》对于“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内容大多都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贴近儿童现实的生活情境来呈现的。有为老师在教学绘制统计图表时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水果(图片)大家看。你喜欢哪种水果呢?想知道别人喜欢什么水果么?想知道谁喜欢的水果和你一样吗?(出示课题)教师从学生爱吃、爱玩这一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根据他们的已有知识和已有经验,包括他们的生活经验。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经历过程。2、寻找生活素材,提供学习材料在儿童周围现实世界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的统计素材,同时也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数据与信息,我们应该善于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为他们从事统计的活动提供思维材料和活动的空间。在教学《平均数》这个内容时,课前安排学生搜集、整理与他们相关的有趣数据(年龄、身高、喜爱的电视节目、家庭人数等)上课时就用这些数据来理解、解决平均数的实际统计含义。采用这样的策略,从学生的自身的生活题材中挖掘的材料真实而且可以亲历亲为,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积极性高涨,更能有效地增强对统计过程和概念意义的丰富体验。3、唤醒生活经验,亲历活动过程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为学生进行数学活动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和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和随机思想。爱因斯坦说:“纯逻辑的思维不可能告诉任何经验世界的知识,现实世界的一切知识是始于经验并终于经验的”。“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要激活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为学习数学提供经验基础。如:在教学“游戏的公平性”时,唤醒学生已有的常识和经验:你们玩过飞行棋吗?一般用什么方法决定谁先走的呢?学生有回答用剪刀、石子、布的,有用掷硬币的,有猜手心手背的等。这种可以决定谁先谁后的经验在儿童中是经常用到的游戏规则,就是这节课“公平性”生活原型。当然学生们的这类经验许多常常是萌芽状态下,也没有一定顺序,老师这时候就起到了主导作用,要让学生自发地用已有经验为数学学习所用,使经验成为方法。如在上“最喜欢的水果”,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统计图产生的过程,设计了这样课堂活动:师: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喜欢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多呢?生1:大家举手,然后数一数。生2:让喜欢苹果的站黑板左边,喜欢香蕉的站黑板右边。师:那我们就照照这位同学说的站一站吧。(当然学生站的是无序的,凌乱的,不能一下看出多少,学生通过数两组的人数,回答喜欢香蕉的人数多。)师:如果不用数数的方法,能不能用眼睛一看就能看出哪组人数多呢?小组讨论。结论是一个一个对着排。这时候制作象形统计图就瓜熟蒂落了。这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经历了自发加工经验的过程。4、应用拓展,提升能力除了使用教材提供的统计对象以外,还引导学生对学校班级、各班人数、天气等现实生活进行统计,指导通过观察、看电视报纸、询问等途径获取信息,督促检查学生的记录情况,最后汇总信息,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知识只有与积极的活动紧密练习在一起,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教学必须通过丰富的实验活动才能让学生理解它的意义。让我们在教学中紧密练习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实验情境,让学生在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中主动地完成对数学的“再创造”。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体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型角色;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简单地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共同协商对统计结果作出判断和预测。注意培养学生交流信息的能力,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的进行讨论与质疑。教师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培养。儿童有儿童的数学,在他的眼中统计方法可以是举手、画圈……并不全是画“正”字,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我建构,对于合理的认识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错误的认识也应当通过其自我“反思”达到修正的目的。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04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