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货币金融学》BT10-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十章通货膨胀(政策决策者)越来越强调控制通货膨胀,不是因为失业及相关问题已变得不太紧迫,而是因为今天的经济学家和决策者比30年前对有效缓解经济波动更不自信长期看,通货膨胀是货币政策能影响的唯一宏观经济变量即使是中等程度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效率和增长也是有害的——本·S·伯南克(1999)第一节通货膨胀的定义一、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指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现象说明:不是指一次性或短期的价格水平上升,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涨,而是指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不是指轻微的价格水平上涨,而是明显的上涨。但并无严格的标准。二、通货膨胀的测量1、消费者物价指数CPI(consumerpriceindex)也叫零售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是根据若干主要食品、衣服、其他日用消费品以及水、电、住房、交通、医疗、娱乐等服务费用编制而成的指数。优点:因经常公布(如每月)而反映及时。缺点:范围窄,倾向于夸大价格变动幅度,不能准确反映总体价格水平。2、生产者价格指数PPI(Producerpriceindex)是根据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批发价格编制而成的指数。优点:对商业周期反映敏感。缺点:不包括劳务、不包括最终销售价格,数值倾向于偏小。3、GDP平减指数(GDPdeflator)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的比率。优点:范围广泛,能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趋向缺点:资料搜集困难,计算繁琐(有些价格需要换算),因而编制往往不及时。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类型一、按通货膨胀的高低划分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判断通货膨胀严重程度的基本标准:温和的或缓行的通货膨胀,指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我们或许可以将其定义为年通货膨胀率为1位数的通货膨胀。此时的物价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疾驰的或奔腾的通货膨胀,当总价格水平以每年20%,100%甚至200%的2位数或3位数的比率上涨时,即产生了这种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局面一旦形成并稳固下来,便会出现严重的经济扭曲。超级通货膨胀,最恶性的通货膨胀,货币几乎无固定价值,物价时刻在增长,其灾难性的影响是市场经济变得一无是处。二、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划分(一)、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从而导致物价上涨。凯恩斯学派的解释(过度需求论):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以前,有效需求增加,则物价与就业量均增加——半通货膨胀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后,有效需求增加,只能导致物价上涨——真正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缺口=有效总需求-可供消费的产出。当产出水平不变时,任何导致有效需求增加的因素都将产生通货膨胀缺口和通货膨胀压力货币学派的解释(货币数量说)如果货币增长率超过产量的增长率,势必造成通货膨胀。一旦人们对这种物价上涨产生预期之后,整个经济就会陷入工资——物价循环上升的过程。(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由总供给函数移动引起的物价上涨——当成本上升时,总供给曲线上移。一旦出现通胀,“指数化”将导致工资物价螺旋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供给冲击(如石油冲击);间接成本推动——研发、技改、广告(现代企业竞争)垄断价格——垄断高价的示范效应……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坚持“需求拉上”反对“成本推动”他们认为,“成本推动”把个别价格同一般物价水平等同起来,把相对价格与绝对价格混为一谈——只要货币供给不变,则普遍的、持续的物价上涨就不会发生。补充:通胀一旦启动,难以区分两者;“货币供给不变”之说有点理想化——货币供给量有被动的一面(三)、结构性通货膨胀“需求移动论”——即使总需求不过多,只要需求在部门之间发生转移,也会产生通货膨胀。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一些部门日渐兴盛,而另一些部门则日渐衰落,一部分需求将由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部门。需求增加部门的工资、物价会上升,但需求减少部门的工资和物价却未必下降。(四)、输入型通胀输入型通胀指国外的通胀通过国际经济传导引起本国的总体价格水平上涨。这方面分析的著名模型是北欧模型,又称斯堪的那维亚模型。三、按预期的因素划分(一)、预期的通货膨胀在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段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货膨胀作出的相应预期。预期是人们对未来经济变量作出一种估计,预期往往会根据过去的通货膨胀的经验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作出对未来通货膨胀走势的判断和估计,从而形成对通胀的预期。预期对人们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如人们预期的通胀率为10%,在订立有关合同时,厂商会要求价格上涨10%,而工人与厂商签订合同中也会要求增加10%的工资,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单位产品的成本会增加10%,从而通货膨胀率按10%持续下去,必须然形成通货膨胀惯性。(二)、非预期的通货膨胀非预期通货膨胀是指物价的上涨速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预料到价格会上涨的问题。此时,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既可能影响到收入分配,也可影响到就业和国民收入。四、按菲利普斯曲线划分(一)与失业相替代的通货膨胀产生失业率与通胀率负相关关系的原因是:1、总需求过小→劳动需求降低→失业率提高2、总需求过小→物价水平或通胀率降低在菲利普斯曲线的两端,当失业降到低水平时,降低失业率带来物价的更快上升;当物价降低到低水平时,降低物价会带来失业的更快增加。其原因是:1、失业低水平时:失业降低或总需求再增加→物价上涨预期→推动物价上涨2、物价低水平时:物价继续降低→企业亏损→劳动需求减少→失业增加。菲利普斯曲线表示的通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根源于经济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可用图6-6来说明。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研究表明,通胀与失业率只是在短期存在替代关系,长期并不存在。例p144.(一)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形态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承认短期内通胀与失业的替代关系。因此,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如图6-5及图6-6(b)中的PC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如图6-9(b)所示的LPC曲线,它表示长期来看,通胀率与失业率不存在负相关性。(二)滞涨所谓滞胀,是指在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与经济低速增长交织并存的状态。经济滞胀现象,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它首先发生在西方国家全面危机阶段,其表现形式是,一方面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及由此引起大量失业,另一方面是通货膨胀加剧,物价持续上升,这两个方面状况同时并存。滞胀现象从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变得日趋严重,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滞涨将使政府从事经济稳定政策进退两难。五、按市场机制的运行情况划分(一)、公开性的通货膨胀是指在市场机制充分运行和政府对物价不加控制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由于市场机制较为完善,且没有政府的直接干预,货币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物价水平的升降。因此,通货膨胀便以物价水平公开上升的形式表现出来,物价水平的上升幅度可以准确地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二)、隐蔽性的通货膨胀指在社会总需求已经过度增长、通货膨胀缺口已经形成、物价上涨压力已经出现时,政府通过商品配给制度或物价管制法等人为措施抑制物价的上升。这虽然能避免目前的物价上升,但它使经济体制不能有效地利用价格的自动调节功能去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也会累积物价上涨的压力,使得公开性通货膨胀终有一天会以更强的冲力爆发出来。六、按通货膨胀结构性特点划分(一)、平衡的通货膨胀是指所有的商品和劳务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都按同一比例上升而这种通货膨胀又在人们预期中,使得各种上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这种统治不会扭曲价格信息,对于经济的运行效率没有太大的影响,不会影响到就业和国民收入。(二)、非平衡的通货膨胀指所有的商品和劳务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不是都按同一比例上升,扭曲价格信息,同时由于各种资产的收益率不同,将引起人们对其资产组合的调整,增加调整成本,所以,这种通货膨胀对于经济的运行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会影响到就业和国民收入。第三节通货膨胀的对策需求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收入政策指导性限制、税收性限制、强制性限制等供给政策增加供给(就业培训、信息服务、指导就业等)结构调整使各产业保持一定的比例,以免失调(一)、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紧缩型货币政策又称为“抽紧银根”,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多。因此要降低通货膨胀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供应量的办法来实现。具体措施包括:(1)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回笼货币,减少经济体系中的存量。(2)提高利率,如提高再贴现率、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存款利率等。利率的上升促使人们将更多的钱用于储蓄,从而使消费需求减少,利率的上升使投资成本上升,对投资需求也有抑制作用。(二)、财政政策与制度紧缩型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的办法来治理通货膨胀。削减财政支出的目的是通过限制支出而减少政府的需求,从而缩减总需求。其措施主要有:减少国家基本建设和投资支出,限制公共事业投资,削减政府各部门的经费支出,减少社会福利支出等。增加税收主要是增加企业与个人的税收,增税以后,企业与个人收入减少,从而降低投资水平与消费水平。(三)、管制工资和物价管制工资和物价是对付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有效方法。其主要内容是采取强制性的手段,限制提高工资和获取垄断利润,抑制成本的提高,从而控制物价的上涨。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内容:(1)工资管制。工资管制的办法主要有四种。第一,道义规劝和指导。即政府制定出一个工资增长的指导线,供企业参考,但政府只能规劝、建议,不能直接干预。第二,协商解决。即在政府干预下使工会和企业就工资问题达成协议。第三,开征工资税。对增加工资过多的企业征收特别税款。第四,冻结工资。即政府强制性地将全社会工资或增长率固定,不能随便上涨。(四)、收入指数化政策收入指数化是指使各种名义收入,如工资、利息等,部分或全部地与物价指数相联系,自动随物价指数的升降而升降。通常,这种联系及调整被以法律或合同的形式加以制度化和自动化。比如,政府规定,工人工资的增长率等于通货膨胀率加上经济增长率。收入指数化可以是百分之百指数化,即工资按物价上升的比例增长,也可以是部分指数化,即工资上涨的比例仅为物价上升的一个部分。(五)、供给政策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社会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治理通货膨胀一方面要通过紧缩型政策减少总需求,另一方面要增加总供给。主要措施有:减税以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意愿和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的投资愿望,从而带动总供给的增加;减少政府对企业的限制,让企业更好地扩大商品供给;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更新设备和调整产业结构。(六)、非常政策措施(实行币制改革,货币法定贬值)第四节通货紧缩的定义和原因一、通货紧缩的定义对于通货紧缩的定义,与对通货膨胀一样,在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从争论的情况来看,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因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二是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全面衰退。这种观点被称为“三要素论”。另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表现为价格的持续下跌和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即所谓的“双要素论”。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就是物价的全面持续下降,被称为“单要素论”。二、通货紧缩的原因(一)通货紧缩的金融,货币成因如果一国采取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降低货币供应量,削减公共开支,减少转移支付,就会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出现失衡,出现“过多的商品追求过少的货币”,从而引起政策紧缩性的通货紧缩。(二)无效供给和供给刚性方面的原因无效供给和供给刚性都会限制需求对供给的引导作用,又限制了供给本身创造需求的空间,妨碍了供需互动实现良性循环和结构升级,从而加剧了社会供需总量的失衡,使物价总水平持续走低。(三)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是最直接的原因。根据凯恩斯的理论,投资和消费需求都是相对于收入增长而言是增长不足的,而总需求的减少会使物价下跌,形成需求拉下性的通货紧缩。(四)僵硬的汇
本文标题:《货币金融学》BT10-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0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