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第1---8单元教案
ycxxcsj1第一单元乘法【6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难点: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就把积的个位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黑板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求“一共住了多少户”算式怎么列?板书:144×15=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讲述:144×15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用竖式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请学生板演。同桌交流:请同桌同学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哪位同学来说说计算的过程。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类似,先要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三、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第1—4题第1题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全班交流: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第2题出示题目,要求学生把有错的地方改正过来。全班交流:(1)对还是错?(2)错在哪啦,你能分析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吗?第3题重点组织学生讨论:25×112怎样列竖式简便。一般把两位数写在下面。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明确:总价=数量×单价四、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ycxxcsj2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想想做做”第5~10题,及思考题。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口答。统计准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订正。二、笔算练习“想想做做”第6题(第一行)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选2题让学生说说笔算的过程。统计正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帮助订正。三、解决问题“想想做做”第7—10题第7题学生读题后试着独立解决。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通过交流,学生明确:速度×时间=路程第8题读题后教师对“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略作解释。引导学生选择必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第10题学生读题看图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四、思考题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讲解不对所有的学生作要求。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6题第二行,及第9题。ycxxcsj3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2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经验,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2、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简便竖式的写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的内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算式怎么列?指名学生回答,板书:850×15=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850×15=?,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学生尝试练习,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指名学生板演(两种不同写法)提问:这两种方法都对吗?那么哪一种简便?我们通常都用这种简便方法表示。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小组交流:像这样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怎样写比较简便。通过交流,学生明确: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三、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第1题。重点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0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第2题。(第一行)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评定。第3题。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对比着计算。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第5题。学生填完后引导比较:乘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三、课堂小结四、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第二行,以及第4题。ycxxcsj4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想想做做”第6~10题。教学过程:一、完成“想想做做”6、7、9、10题第6题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对比着计算。指名学生回答,交流每组题的不同点,使学生认识到:几十几乘几百,几百几十乘几十都可转化成几十几乘几十来计算。第7题以卡片形式出现,指名口算。提问:怎样口算比较简便?小结:不看乘数末尾的0,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数数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得后面添几个0。第9题指名读题,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列式解答。提问: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交流提问并解答。第10题答案不唯一,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数末尾0的个数和积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二、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8题ycxxcsj5练习一(2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教学重、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准备习题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练习一第1~5题。教学过程:一、完成练习一的1—5题第1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提问:谁来说一说,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比较简便。小结:乘数末尾的0先不看,把0前面的数相乘,有几个0就在所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第2题学生在自备本上独立做,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提问: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第3、4、5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课堂作业35×25367×46554×17646×34287×46528×434ycxxcsj6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练习一第6~12题,及思考题。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20×50025×100210×432×303×12010×46040×80040×20013×300200×7060×900100×50学生直接说得数。指名学生说,选3题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提问: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较简便?二、完成练习一的6、7、10、12题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分组做。指名学生说得数比较第1、2组题,说说每组两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说出: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乘这两个数的积。比较第3组题。引导学生说出:501个20相加,可以先算500个20是多少,再加上1个20。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对运用第6题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同学要给予表扬。如:36×250=250×4×9125×64=125×8×8第10题读题后,帮助学生理解:一套单人课桌椅是指一张课桌和一把椅子。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第12题指导学生看懂表格。学生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题。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三、辅导自学“你知道吗?”四、课堂作业1、简便运算402×20250×1648×1252、完成练习一的8、9、11题ycxxcsj7第二单元升和毫升【5课时】认识容量和升(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1升”的实际意义。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升。在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境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3、让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以及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教具、学具准备:投影、小黑板、挂图、水杯、水壶、量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学生收集的饮料瓶子。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3页的内容教学过程:一、认识容量1、出示两个茶杯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4、出示两个水壶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二、认识升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整课题)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ycxxcsj8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6、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7、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1、“想想做做”第1题(1)实物投影出示想想做做第一幅图(2)图上的3个容器,哪个容量最小,最个容量最大?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吗?(3)指名生上台操作。2、“想想做做”第2题(1)请每个小组将准备的杯子拿出来,先估计一下,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2)接下来,请每个小组像刚才一样实验一下,你估计对吗?(3)指各两小组回答:你们是怎样做的?3、“想想做做”第3题(1)指名读题(2)指名口答。4、“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估计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吗?说说你的理由。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ycxxcsj9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4页的内容。教学过程:一、制做量器1、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概念,并学习了升这个容量的单位,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出示课题:认识升)2、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瓶子。我们将用这个瓶子来制做自己的量器。3、师用量杯给每个小组的瓶子里倒入一升水。现在,每个小组的瓶子里都有了一升水。请小组的同学在瓶子上贴上一张纸,并在一升的地方做上记号。4、接下来,请小组里的同学把纸条1升处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份,分别做上记号。现在,我们自己的量器就完成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量器,感觉一下1升,1/2升,1/4升,3/4升各是多少。5、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纸杯,试试你们量器中的一升水能倒满几个纸杯?(小组活动)6、各小组汇报结果(结果不同可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7、请同学们再拿出另一个容器,小组里先估计一下它的容量比1升多还是比1升少。再用你们的量器量一量,大约有多少升。8、小组里如果还有不同的容器,让学生多做几次。二、解决问题,升华提高“想想做做”第1题1、师拿出6种不同的容器,分发给6个小组,并将一升水分别倒入几个容器中。(生可下面观察其他小组)2、请同学们观察水面各在哪里。3、你能估计出它们的容量是多少吗?说说你的理由。4、请同学们将它装满水之后再量一量。“想想做做”第2题1、指名读题后生独立完成。2、师公布答案后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本文标题:第1---8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14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