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第13章旅游资源保护
第十三章旅游资源保护内容要点●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意义;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原则。●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开发所导致的负面影响;影响自然资源开发的问题;影响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旅游资源保护的对策与措施保护对策;保护措施。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首先应能够认识到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其次,明确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第三,通过了解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各类问题,掌握旅游资源保护的基本对策和措施。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而旅游业凭借旅游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已大幅增强,但是,旅游资源管理利用和保护手段以及旅游立法等还相对滞后,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破坏和破坏性开发时有发生,极不利于我国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第一节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一、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意义(一)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是维护其永续利用的关键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保护环境已成为发展中不可逃避的重要问题,保护旅游资源必须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环境保护是维护旅游资源永续利用的关键。自然遗产是大自然和人类祖先的杰作,具有极高的科考、生态、美学价值,往往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垄断性,这样的资源往往超越了国界为全世界人民共有。任何时代的人都有责任认真保护自然遗产,让人类生活的地球和载负的自然资源得到保护,让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对于那些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人文旅游资源要进行严格保护。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这些资源不但是我国人民的珍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联合全世界的力量,保护全球最珍贵的遗产,使其得以世代传承,永继利用。(二)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随着人类发展中各类问题的出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旅游业也需要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等,1995年在西班牙召开的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上通过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指出:“旅游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旅游也加剧了环境损耗和地区特色的消失”;“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体。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间的平衡关系使许多旅游目的地各具特色,旅游发展不能破坏这种脆弱的平衡关系。”旅游活动造成的环境和地方特色的破坏是对旅游资源的消耗,进而使得旅游资源的特色和恒久性逐渐消失,这样便失去了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们应适度开发,不断提高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平和生态环境承载力。旅游资源的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旅游业发展的责任。(三)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是保持生态平衡的需要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和转移在生态系统中不断的发生着,这种交换和转移会产生能量和物质的流动,在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中,经过长期的变化,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趋于平衡,这种持续性的动态平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闭值内可以保持自然的稳定,忍受一定的外界压力,并通过自我调节机制而恢复相对平衡,一旦在外界的压力下超过此限度,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降低或消失,生态则向着恶性循环的方向发展,需要经过复杂的干预和长期的自我恢复,系统才能恢复原本的属性和功能。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旦不合理而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则不仅仅给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带来难题,而且影响当地生态链的稳定,修复难度极大代价极高。当然,旅游开发势必导致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如果在一定闭值内,生态系统具有自我修复能力,不会产生严重问题。所以只有对旅游资源和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将破坏作用降低到最低的限度才能使旅游开发地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相对稳定的自我调节和平衡状态。所以在旅游开发时要在规划、发展、完善的各个环节考虑生态问题,加强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二、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理论支撑,主要涉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与景观生态学理论、资源经济学理论、制度与法律控制论等理论。(一)可持续发展理论1992年联合国签署《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观念已来越多的为人们所接受,在各领域引起广泛关注。1995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等在西班牙召开世界可持续旅游大会,通过《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两个纲领性文件,为可持续旅游提供了一整套行为规范,并制订了推行可持续旅游的具体操作程序。可持续旅游的核心目标是:在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环境的同时,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并在发展过程中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增强社会和经济的未来发展能力。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旅游业发展在未来的必然选择。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生态环境的良好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基本前提。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既要保证现代人获得旅游的机会,实现其美学欣赏、休闲娱乐、文化认同的旅游目的;也要保证后代人能公平地享有和实现旅游观赏权。旅游可持续发展符合时代需求和发展规律,也给旅游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同时推行可持续旅游的具体操作程序。(二)生态与景观生态学理论旅游资源是旅游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以旅游资源为主体构成的旅游景观镶嵌在旅游地生态环境。因此,旅游区(点)和旅游资源的演变必然也会遵循生态学的基本规律。根据美国生态环境学家哈定和小米勒所提出的生态学三定律,分析旅游活动和旅游资源的关系,可以得出对人类旅游活动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1)旅游区(点)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所有事物(包括旅游资源的全部因子)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的,影响其中的一个因子,就可能会影响到旅游区(点)整个自然生态环境;(2)旅游活动不能对旅游区(点)自然的生物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3)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不是孤立的,具有关联效应,其中许多效应是不可逆的。近年来,景观生态学在旅游资源规划和保护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研究,为旅游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并可以帮助管理者评估和预测规划与设计可能带来的生态学后果,从而提高旅游管理的合理性,保证管理措施和手段能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应有潜力,在可能的条件下扩大现有旅游区内旅游资源适应干扰和变化的能力。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为旅游资源管理提供的一系列方法、技术和资料,是制定旅游资源保护措施的科学依据。(三)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诞生的直接原因是人类对可持续性问题的思考。从其发展历史来看,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估及其作用、管理资源与环境的经济手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环境问题等,其中资源价值论、环境评估与环境影响制度和政策等的研究是其重要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与旅游资源的保护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旅游资源的经济学性质表明,旅游资源的直接使用价值包括商品开发性和舒适使用性两个层次。必须妥善处理这两个层次之间的冲突,以有效避免保护资源与提供资源舒适性服务、开展适当旅游活动与高密度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旅游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含潜在经济价值与当前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潜在价值等三重价值。这三者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区别。从资源与经济学角度出发,给旅游资源管理措施制定提出三个基本要求:一是保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二是旅游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与经济性;三是旅游资源利益的公平性。(四)制度与法律控制理论行为规范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共同建立与遵守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总和,是实现社会目标的途径和手段。为了实现可持续旅游,就必须建立起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经营管理等行为进行监控的行为规范体系,以维护正常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经营、管理与保护的秩序。从现代社会运行看,行为规范体系主要包括宗教规范、伦理规范、法律规范三种类型,其中法律规范处于主导和控制地位,由此形成的制度与法律控制是维持社会有序化的最有效方式。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与现实表明,无论是市场体制还是计划体制都无法用经济或行政措施来解决个人(或集团)利益追求与社会公共福利之间的冲突。法律因其制定过程的严肃性和广泛参与性,保证了法律及其所确定的制度的合理性。只有通过立法所确定的旅游资源保护制度,才会充分考虑到旅游资源的特征和价值,使制度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对企业、个人、社会团体和政府都具有普遍约束力。因此,应该成为保护旅游资源的最有效方式。(五)生态伦理学理论生态伦理学是一门以“生态伦理”或“生态道德”为研究对象的应用伦理学。它是从伦理学视角审视和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伦理”不仅要求人类将其道德关怀从社会延伸到非人的自然存在物或自然环境,而且呼吁人类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为一种道德关系。根据生态伦理要求,人类应放弃算计、盘剥和掠夺自然的传统价值观,转而追求与自然同生共荣、协同进步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生态伦理学对伦理学理论建设的贡献,主要在于它打破了仅仅关注如何协调人际利益关系的人类道德文化传统,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被赋予了真正的道德意义和道德价值。旅游是一个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行为过程。从生态伦理视角看,人类的旅游行为就成为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一种生命存在方式。虽然人的行为方式不断变化,但如何改变人的行为并不是一个简单伦理问题。关注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存在状态,约束人类行为使人“和谐地与自然相处”,实际上就是对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这种伦理学实际上就是旅游中的生态伦理。三、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原则根据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构建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必须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一)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设定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必须遵循自然科学精神,要从客观规律出发,尊重现实、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由于旅游资源具有自然资源的一般属性,即可变性、有限性、整体性和分布的时空性。因此,旅游资源保护也要遵循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实践中这些基本规律,往往还是制定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直接依据。如根据生态学基本规律,旅游地的生态环境负荷是有限度的,这就要求控制旅游活动的强度。因此,要建立旅游容量控制制度,通过控制游客人数将旅游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限制在生态干扰的阈值范围之内。(二)优先性原则优先性原则是指在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时,充分比较设立制度的各个目的,确定一个优先目的,要求其他目的都遵守并服务于这个目的。根据旅游资源的资产属性,按照可持续旅游发展目标,保护旅游资源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保护其生态价值和潜在价值;二是为了能合理开发和利用其经济价值。双重目的中前者具有优先性。因此,在制定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制度时,必须以保护资源为主要目的。只有在没有降低旅游资源价值存量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三)效益性原则效益性原则是指设定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时,必须协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实现生态效益优先的保护目的。旅游资源所具有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潜在价值等三重价值对应着旅游业的三重效益。保护旅游资源要争取实现三重效益并重。而且从可持续旅游出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优先于经济效益。(四)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确定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体系时必须从整体出发,立足于整个系统来分析各个构成因子及其之间的关系;按照最优化的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协调统一各个制度,使整个制度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一、开发问题简述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必然引起更多旅游资源的开发,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就可能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如环境污染、景观破坏、生态失衡、资源浪费等。这些旅游资源开发破坏,不仅本身对旅游区资源造成损毁,而且也会直接降低旅游资源的利用价值。长期以来,我国虽在解决资源利用
本文标题:第13章旅游资源保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30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