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第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
1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并能正确规范书写,重点指导“夷、褪”等字的写法,掌握多音字“量”的读音,结合语境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层层叠叠、炯炯有神”等词语的意思。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尝试运用提示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朗读中品味,感悟作者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敬佩之情。3.通过品读课文,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热爱大自然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4.用本课学到的写作方法,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抓住他(她)的外貌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词句写一段话。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品读能体会到扫路人朴实的外表、平淡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中所蕴含的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2、体会“30年后我再来看您”;“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这笑声一直伴随我到住地”这些句子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紧扣外貌描写和对话描写的语句,仔细品味天游峰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2.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三、教学评价设计:1.检查学生预习阶段,通过检查学生自学书写的生字,采取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想象、感情朗读等方式体会天游峰扫路人热爱大自然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23.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及时做出评价。4.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品味人物形象,体会关键词对人物形象的作用,以及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等方式培养学生精读课文的能力。5.通过写片段“我所熟悉的一个人”来检验学生对描写人物神态、语言和动作及衬托等表达方法的掌握情况。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的准备:1.借助课后生字注音读课文三遍,从而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书空一类字笔顺并描红,在田字格里写一遍。3.阅读一些经典写人类文章,观察其写作手法及特点。教师的准备:1.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教师有针对性抽查。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学情,以学定教。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些人,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我们周围洁净的环境奉献着青春和热血,他们就是——清洁工。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他们都在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扫净了我们心灵上那片尘埃。今天我们一起随著名作家章武去认识武夷山景区的一位七十多岁的扫路人,看看他为什么会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我们能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板书课题。设疑:看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问题参考:天游峰在哪?具有什么特点?天游峰的扫路人又有什么特点呢?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扫路人?3(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生字词:精瘦黝黑豁达慈善打量顶天立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炯炯有神学生行为预设:可联系课文内容来说,也可说出字典上的解释,对于学生的回答,要予以学习方法的肯定,并鼓励学生预习课文时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1)同桌互读检查。(2)指读,互评。(3)这些生字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讨论的?强调:“炯炯有神”中的“炯”的右边,不要写成“同”。(三)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1.结合刚才我们的领悟,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练说,教师适时引导归纳,概括出主要内容。(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在登又高又险的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朴实、自信而又开朗的老人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的赞美。)2指名朗读课文(可分小节读)。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读书、听书的学习姿势,告诉学生:仔细听,读错的随时帮助纠正,发现优点跟着学。教师针对难点适时加以指导、强化。3.理清文章脉络。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第一段(第1、2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四)学法引领,启发自读自悟1.那么天游峰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呢?让我们来观赏一下她的雄姿。4(出示组图,教师相机朗诵有关天游峰的诗文。)2.课文中作者对天游峰的描写十分精彩,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文中是如何描写天游峰的呢?自读课文,用“——”画出描写天游峰的语句,读读这些语句,想想天游峰给你留什么了什么印象?在文中做出批注。学生自读——自画——自悟。教师巡视,了解学情,重点指导学困生。3.感受天游峰之高。课件出示: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1)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顶天立地”、“层层叠叠”、“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2)句中两个“九百多”能不能去掉,直接说“上山下山共一千八百多级”?为什么?(3)这几句话描写了游人登山的情景,为什么要借用游人来突出天游峰的特点呢?这是什么写作方法?侧面烘托(4)作者为了表现天游峰的高,先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为了表现天游峰的险,又用了一个精当的比喻:“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这个比喻把抽象的数字具体化了,使我们如见其景,天游峰的特点也就表述得更形象了。指导学生朗读。2.感受天游峰的险峻。课件出示: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顶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徐霞客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郭沫若武夷占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刘白羽5峰,心里好不得意。(1)谁来说说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抓住了哪些词语?(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高、险)(2)指名生答,相机点出重要词语“抛”,“抛”字可以换成“垂”吗?为什么?“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你体会到了什么?能不能将“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去掉?为什么?(学生合作完成)(3)为了突出天游峰的险的特点作者在描写这段话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比喻、夸张、列数字)(4)指导朗读——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天游峰的高而险吗?(5)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3.总结写作方法。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作者为了突出天游峰的特点,采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总结板书:修辞方法(比喻、夸张)写作方法侧面烘托列数据(五)读写训练请你采用学习到的写作方法来介绍一下你所熟悉的一处景物。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品关键词句体会到了天游峰的高与险,天游峰是这样的高、这样的险、台阶是这样的多,可是这位老人却要天天打扫这些台阶——(生齐读第7节最后一句)那位老人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六)复习导入1.谈话:上节课,我们随作者一起登上了天游峰,饱览了绮丽风光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文中的话形象地说说好吗?指名说。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天游峰,走近这位——天游峰的扫路人。2.默读课文3---12自然段,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天游峰的扫路人(外6貌、语言、动作、神态)思考:天游峰的扫路人个怎样的人?标画出体现人物特点的词句,透过这些词句你感受到怎样的扫路人的形象,批注出来。(1)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了解学情。(2)学生小组间讨论交流。小组长做出记录。(3)展示学习成果。3.抓住外貌描写进行品读。课件出示:我循声走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原来他是游览区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1)这两处属于什么描写?(外貌描写)两处都写了外貌,可为什么要分开来写?(明确:前者粗看,后者细看。)(2)从这两处外貌描写中你发现什么?(从外貌和神态上,看出这是一位朴实、健康、慈善、有精气神的老人)(3)引导学生抓住“慈善”“瘦削”、“黝黑”“炯炯有神”等词语体会到扫路人朴实、健康、慈善、有精神等。(4)用积累的词语来形容这位扫路人。(学生交流:精神焕发、容光焕发、老当益壮等)小结:两处外貌描写,寥寥数语,作者却抓住了扫路人的特点,让我们如见其人。除了写老人的外貌,还抓住了哪些方面来写的?(板书:语言、动作、神态)4.抓住动作描写进行品读。课件出示: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从老人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老人非常热情好客。小结:你看,作者通过“一杯茶”将老人的热情写活了!茶热,情更热,茶浓,情更浓,茶香,情更真!把这情这味放进茶里,读好了!齐读。一杯热茶就让两个人的心靠在一起了,于是两个人开始交流,让我们继续用7心去感受这位老人吧。5.抓语言描写进行品读。课件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1)引导学生交流:同学们,他真的不累吗?从哪里看出来?从“扫一程,歇一程”中读出老人也很累。(2)那他为什么还要说不累呢?(老人把他的工作当成了一种享受,把工作的苦当成了乐,有一句话是“因为爱,所以美丽”,老人因为喜欢,所以感到轻松。这样的人生态度就叫豁达,正因为他的豁达,所以他才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3)谁来试着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地读一读。老人摇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1)这段话中让老人离不开的是什么?(学生尽情交流。)(2)如果每天陪伴你的仅仅是这些东西,你会感觉日子很——(清苦),可是老人还是说——(怎么舍得离开呢?)换个说法,意思不变。(3)配乐读,师生共同评价。“30年后,我再来看您。”“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1)从老人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什么?(充满自信、豁达开朗)(2)指名分角色朗读。6.学习写法。作者游览了武夷山,不仅登上天游峰,饱览了的无限风光,而且遇到了一位乐观开朗、工作负责的扫路老人。他心里是多么高兴啊!于是他禁不住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了下来,告诉大家。如果你在生活中也遇到了这样一个人,你会怎么做?我们怎么把人物写好呢?学生讨论。内化品质:这位质朴、豁达开朗的老人对你又有什么启发?7.书写名言,超越文本。(1)引导学生将自己读文后的感受,提炼成一句话写出来,并写上自己的名8字。(2)教师巡视,学生交流。世界上最伟大的是精神。人的一生要充满笑声和快乐,这才是完美的一生。大自然是心灵的老师,没有大自然,就没有生命存在。人要相信自己,坚定的信心会使一个平凡的人变成名人。8.拓展想象,延续文本。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老人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学习文中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物的方法,续写30年后相见的情景。预设:转眼间,30年过去了,我又来到天游峰。我又遇到了慈善的老人。他比30年前瘦了很多,头发都白了。但他仍在天天扫着天游峰的石梯。我走到老人跟前,老人抬头看了看我:“啊,原来是30年前的小伙子,你说话可真算话,说30年后来看我,还真来看我了。”老人热情地引我进了他的小屋——那已经破得不成样子的小屋,给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我笑了笑说:“你说话也蛮算话的,说过30年后请我喝茶,你不也请我喝茶了吗。”顿时,我们俩哈哈大笑,笑声传遍了整个屋子,就连树丛中的小鸟也飞了起来,又悄悄的落回了原处,我和老
本文标题:第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36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