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16课时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
第16课时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古代中国农业:①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②土地制度;③农业经济的特征。2.古代中国手工业:①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②手工业的典型成就;③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④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对应学生用书P82,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耕作方式的演进与影响(1)过程: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过程。前者是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后者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采用。(2)生产工具、技术的进步①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形成。②汉代牛耕普及全国,东汉出现了一牛挽犁。③汉代铁制农具的数量远超前代,曲柄锄和大镰的出现,说明农具有所改进。④唐代出现曲辕犁,标志着我国古代农耕技术的成熟。(3)影响①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②小农户个体经营使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的发展。2.土地制度(1)土地制度的演变①商周时代:井田制。②战国时期:商鞅废除了井田制,肯定了土地的私人占有。③北魏到唐前期:曾经推行均田制。(2)土地兼并①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②表现: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土地高度集中。③危害:造成了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了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3.水利技术(1)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2)两汉: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王景成功治理黄河。(3)唐至明清:政府重视水利设施的修建管理,灌溉工具不断改进。(耕作技术)水利技术生产力古代农业――→生产关系土地制度变化学法点睛古代农业经济归纳为1.耕作“两大阶段”2.三大土地制度变迁史观史论古代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和思想文化文明都是建立在经济文明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古代中国文明的基础和源泉。实录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的一次动力革命。春秋时期,人们已开始用牛耕地,战国时期,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的手工业1.基本形态(1)家庭手工业:手工业长期依附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了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结合的“男耕女织”经济形式,自给自足。(2)田庄手工业:随着土地集中,汉代出现田庄手工业,生产生活自给自足。(3)官营手工业:从汉武帝时代起,政府垄断煮盐、冶铁等行业;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成为职业世袭的“匠户”。2.主要成就(1)纺织业时期成就新石器时代已出现了陶纺轮和骨梭、骨针、骨锥等,说明纺织技术在当时已经萌芽商代有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功”成为“国有六职”之一汉代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丝国”唐代官营纺织业有相当大规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有所提高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在作坊中出现了雇工,在纺织业发达地区还出现了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2)冶金业时期成就先秦冶铜业在商周时期已达到较高水平:现在已知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春秋晚期的遗物汉代推行铁业官营制度,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革命性变化:经历了从皮囊到水排的演进南北朝出现了灌钢法,用于制作兵器宋代已有了以煤做冶铁燃料的明确记载(3)陶瓷业时期成就先秦早在新石器时代已开始烧制陶器从商到东汉由陶向瓷过渡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清代康熙年间创制了粉彩瓷器工艺3.特点(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3)部门众多,长期世界领先。,学法点晴古代手工业归纳为“三、三、三”速记巧记实录一中国古代手工业虽技术发达,领先世界,但却没有像近代西方那样出现技术革命。其根本原因在于古代手工业的自给自足性,缺乏革新的动力与社会基础。实录二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始终作为农业经济的附属存在,明清时期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受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中国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实录三(1)农耕文明时代,手工业处于农业的附属地位,其发展水平受到农业发展程度的制约。(2)古代手工业与近代工业的最大区别:前者属于手工劳动,后者属于机器大生产。对应学生用书P84,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为基本特点。土地私有是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态,历代土地兼并严重。角度1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提示:(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4)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角度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提示:(1)农耕技术: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生产工具不断改进,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2)经营方式:从集体耕作到个体农耕,形成了“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3)生产组织形式(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4)生产模式:精耕细作。(5)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6)土地制度:从井田制到地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是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角度古代农业劳动场景(2011·山东文综,10)右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解题思路答案B1.(龙岩月考)阅读材料:农田灌溉工具:戽斗和翻车请回答:(1)说一说材料所展示的灌溉工具的功能和发展趋势。(2)本材料在研究“古代农业经济”方面有何价值?答案(1)功能:从低处往高处提水灌溉,有抗旱、排涝双重功能。趋势:技术不断创新,效率大幅度提高,动力不断改进。(2)价值:水利对古代农业的发展地位重要;人民重视水利工具的革新;人们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体现了精耕细作的耕作特点;农民生活艰辛等。,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主要有官营、田庄、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纺织(葛、麻、丝、棉)、冶金(铜、铁、钢)、制瓷(青、白、彩)为主要部门。丝绸、瓷器产品远销海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角度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提示:(1)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2)技术不断进步。(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出现。(4)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田庄、家庭)两种形态长期并存。(5)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6)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角度古代的手工业产品(2010·安徽文综,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下图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解题思路答案C2.(榆林月考)阅读材料:材料请回答:材料中图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手工业生产部门的突出成就?这些手工业生产部门在世界历史上占有怎样的重要地位?从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答案冶铁业、制瓷业和丝织业。地位:我国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古代中国被称为“丝国”。认识:我国古代在冶铁业、制瓷业和丝织业等方面成就突出,工艺水平很高,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古代中国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历代封建王朝大都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以稳定小农经济;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古代工商业高度发达,并在明清时期以此为基础,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府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工商业发展受到限制。角度中国古代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提示:(1)有利因素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犁、牛耕的普及。②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2)不利因素①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角度古代经济形态(2007·山东文综,1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点拨“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有财不行商”则是重农抑商观念的体现;“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反映了安土重迁思想。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但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正确选项应是B。答案B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考古资料证实,当时(西汉)铁工具的种类几乎应有尽有,仅铁农具就有十多个种类;以铁犁的使用来说,出土铁犁的地区已遍布鲁、豫、辽、陕、甘、苏、川、蒙……13个省区。——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请回答:根据材料指出汉代农业的特点。答案铁农具广泛使用;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对应学生用书P85(5年15考)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第一层级考情感悟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核心内容,属课标、考纲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查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影响、局限性,尤其注意分析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以山东、广东再现率最高,山东、广东、天津出现非选择题第二层级深层探秘从历史角度:小农经济具有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从现实角度:落后地区的小农经济难以转化和解体,成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市场化、社会化成为当前小农生活转化的方向。对于这一在历史及当今都具有重要影响的知识点,当然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的切入点古代中国经济形态自然经济的历史影响【示范1】范成大的诗句“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反映出古代中国的经济生产方式是()。A.手工作坊B.小农经济C.官营手工业D.商品经济解析“田舍黄昏静掩扃”反映出农耕经济下农舍黄昏时的安静,“男解牵牛女能织”反映出男耕女织式的耕作方式,这些信息都透露出小农经济的特点,即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男耕女织。因此选B。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经济,与手工业无关,也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A、C、D三项。答案B【示范2】(厦门月考)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由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A.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解析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分析,可排除C、D两项,而商品经济下人员的流动性不利于宗族聚族而居的村落的形成,故选B。答案B(5年11考)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第一层级考情感悟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课标、考纲的重点内容各时期手工业的成就是历年考查的重点,以冶铁业、陶瓷业涉及较多,手工业经营形态的基本特点也有所涉及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天津、浙江、安徽、广东在此处命题第二层级深层探秘从历史角度:古代手工业始终为农业的发展服务,而处于从属地位。为古代人们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活起到了促进作用从现实角度:家庭手工业凭着民族遗产和民俗文化的魅力,对今天应对经济危机,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提供了新的思路明代手工业生产手工业生产部门【示范3】(济宁质检)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材料反映的是雇佣工人等待的现象,这与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无关,故③不正确。“四方无籍游徒”说明①正确,“每日不下数万人”说明②正
本文标题:第16课时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39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