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16黄山奇松一、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理解“情有独钟、屹立、郁郁苍苍、饱经风霜”等新词语的意思,并会运用这些词语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简要概括课文内容。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品析读出黄山松的奇与美,培养审美情趣。指导背诵课文第二段。4.观察黄山其它奇松的图片,仿照第二段写法,写一写你感兴趣的松树。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朗读,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奇。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等形式了解学生掌握生字、新词情况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2.通过录像初步感知黄山风光。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引导研读全文,探究体会。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出示图片或录像,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然后,精读第二段,落实训练点。4.引导学生想象其它奇松的形态,进行写作训练。四、教与学的准备:教师:《黄山奇松》教学多媒体课件。学生:1.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按照学过的预习方法提前预习好课文。2.查找黄山奇松的相关图片和其他资料。2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课文。1.同学们一定跟随家人去过许多闻名中外的风景区,请你们这些景区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请用上几个成语或诗句来描述一下。(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2.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吧。(板书:黄山)打开视频,观看“黄山旅游”录象和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学生齐读课题4.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预设:(1)黄山奇松是什么样子?(2)黄山松奇在哪儿?(3)书中介绍了那些奇松?(通过质疑,既培养学生了善于动脑的好习惯,又激发了学生要从文中找到答案的热情,继而鼓励学生大胆地、自觉地去读书。)(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初读的要求:(1)读准字音;(2)读通句子,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检查预习:(1)分类出示生字词语(所要掌握的生字词及二类字词),指名读、分组读。(针对学生认读情况,相机引导正音,切实让学生读准了为止。重点指导“屹”“陡”“卧”的读音及字形。注意区别“陡”和“徒”字)陡崖屹立卧倒宾客玉屏楼美誉情有独钟饱经风霜充满生机郁郁苍苍枝干遒劲千姿百态3(2)默读红色的生字词,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住的。(3)练习听写课后第三题,指导学生订正。交流预习单。(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只有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才能为阅读扫清障碍。另外将课后题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既检查了学生负担,又达到了学练结合的目的。)(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指名读课文。(读书中,相机指导学生真正把书读正确,读流利。只有读通了,读熟了,才能进行阅读理解。因为会读书对学生来说是要培养的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那些奇松?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谁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4.指名说。读了课文,读读你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在班上说一说。5.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明确:第一段(1):人们对黄山情有独钟。第二段(2):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段(3):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锻炼学生的概括课文段落的能力)6.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学生交流。明确:黄山松奇在无处不在,奇在千姿百态)7.小结:黄山松这样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8.齐读课文(本文写作重点突出,引导学生在抓住课文写作重点的基础上,体会把握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感受黄山松的奇特。)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四)精读感悟。首先精读感悟第一段。1.屏幕出示黄山“四绝”的图片,学生欣赏后,指名朗读第一段。2.交流:4(1)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黄山四绝的名称,是为学生了解的重要知识点。黄山松奇在其生长之处,于山之顶,于陡峭山崖,仍然如此潇洒、挺秀,是为一奇。)(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的意思。(“绝”指绝妙,在黄山四种绝妙的景物当中,突出人们特别爱好的奇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3.结合课文理解“誉”“情有独钟”“闻名于世”。誉:称赞情有独钟:对某个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上面。闻名于世:可替换为(采用换词等的方法考察学生对词语的把握和运用能力。)4.指导朗读:读出对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喜爱之情。5.小结:黄山松奇在其无处不生。于山顶,于陡崖,仍然如此潇洒、挺秀。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四)精读感悟,感悟黄山奇松之“奇”。精读第二段。过渡:上节课我们品读了第一自然段,在黄山“四绝”中,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呢?它们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奇”在哪里?6.出示: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成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引导学生读好这一句,了解观景也需要有最佳角度。)7.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指名说,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举世闻名闻名遐迩家喻户晓名扬四海闻名天下驰名中外妇孺皆知声名显赫及时姿态沉浸58.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三种奇松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边读边做批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把对有关词句的理解、感悟写在书中空白处。喜欢哪棵松,就多读几遍,品味品味,要把喜欢的理由说充分。(课件出示自读小提示:1、划出具体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2、哪些词、句最能表现迎客松的“奇”标出来,在旁边做批注。)9.学生交流(1)指名读迎客松的句子。(课件出示迎客松图和句子)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让我们细细地品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迎客松的“奇”。出示句(一)学生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师相机指导。①从“姿态优美,枝干遒劲”感受到了迎客松的优美和雄健有力。②理解“饱经风霜”一词的意思:原意指艰苦的生活,形容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饱:充分。本文指迎客松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饱经风霜”造句。从“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师小结:是啊,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让这棵八百岁的老树树皮变得开裂,斑驳,而它的叶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真是顽强啊!所以说迎客松奇在虽然饱经风霜却依然充满生机。③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句话。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出示句(二):①迎客松被称为什么?(板书:好客的主人。)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拟人)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及时姿态沉浸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及时姿态沉浸6③同学们,请看看这幅图,这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什么?(像主人伸出的手臂)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取名为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我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谁能试着想象一下,迎客松斜伸着手臂,会说些什么欢迎词来欢迎宾客的到来呢?(学生热情的说欢迎词,并做动作)。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不仅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而且奇在斜伸的枝干犹如主人伸出的手臂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那么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出示句(三):①理解“乃至”的意思:甚至,表示意思更进一层②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它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还代表着整个黄山。(课件: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指名填空.师小结拓展:其实迎客松奇在它已经不仅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是黄山的象征,更是国之瑰宝,在人民大会堂的迎宾厅处就有一副迎客松图,还有许多饭店入口处也都有迎客松图,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了。③指导读句三。并试着背诵写“迎山松”的句子。(2)总结学法:抓关键词、句,运用联系图画、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联系资料、等方法体会迎客松的“奇”。(3)用上述法默读自学陪客松、送客松。抓住重点词、句,运用方法体会“陪客松”、“送客松”的奇,并在旁边写批注。(学以致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4)检查自学情况,出示陪客松、送客松图片,猜猜这是什么松?先不急着说,读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①指名上前面说哪幅图是陪客松,哪幅图是送客松,主要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谈理由,说出“陪客松”、“送客松”的“奇”.②相机理解“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板书: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及时姿态沉浸7师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起把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学生配乐朗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习迎客松,总结学习方法,再运用学到的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其他两大名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合作意识。真正做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5)指导学生个读、齐读、背诵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精读第三自然段10.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让我们读读第三小节,看看善读书的你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1)看看黄山松还“奇”在哪儿?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板书:千姿百态)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2)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到底有哪些姿态?(引读第二句)(3)省略号说明什么?(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边读边赏,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咱们来试试。练读,指名读。(4)课件出示黄山其它奇松,结合欣赏到的图片,想象说话: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5)小结:黄山奇松“奇”在千姿百态。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五)回归整体。黄山的松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屏显黄山全景图)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确实令人着迷。有空一定让家人带你亲自领略黄山的美丽风光。81.默读全文,总结黄山奇松“奇”在哪儿?2.文中迎山松、陪客松、送客松的顺序能颠倒写吗?(六)积累拓展。你还知道黄山有哪些奇观吗?(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知识。)(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七)读写训练。再次出示黄山其它奇松图片,仿照第二段发挥想象写一写你感兴趣的松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让学生仿写黄山奇松,实际上是让学生把这节课学习的所有体会予以表达,能使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
本文标题:第16课黄山奇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39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