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八章社会控制【本章要点】·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社会控制具有普遍性与阶级性、统一性与强制性、多重性与闭环性的特征。·社会控制体系是通过社会控制手段、社会控制过程等来实现的。社会控制手段分为组织控制、制度控制和文化控制;社会控制过程包括决策环节、实施环节、监控环节和反馈环节。·社会越轨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社会越轨是社会控制的主要对象。【关键概念】社会控制组织控制制度控制文化控制社会失范社会控制体系社会控制的度社会越轨人类是有理性的群居性高级动物。许许多多的人聚居在一起,就会结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同时也会产生许许多多的社会矛盾。因此,规定人们的行为准则,确定彼此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运行的秩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些内容就属于社会控制研究的范围。第一节社会控制概述人类社会是如何形成的?在人类社会诸多的竞争、冲突和对抗行动中,社会秩序是如何形成的?正如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罗斯(E.A.Ross)指出的,“我们的社会秩序绝不仅仅是蜂房或兽群的秩序。它似乎是建造物,而不是长成物”,社会秩序需要有目的、有意识的人类行为——社会控制。社会控制在协调个人、公共与社会利益,构建和维系社会秩序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什么是社会控制控制(control),具有支配、调节、抑制、管理等含义,最早被用于表示对人或国家管理的艺术,其基本含义为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运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调节、引导和管理的行为过程。l948年,维纳(N.Wiener)提出了控制论的概念,其著作《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被视为该理论的奠基性作品。此后,应用控制论的学科迅速增多。我国科学家钱学森于1954年出版的《工程控制论》,是工程控制论的奠基性著作。作为一种系统思维方法理论,20世纪60年代之后,控制论的影响扩展至生物控制、人工智能乃至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领域。1901年罗斯在《社会控制》一书中首次提出“社会控制”的概念,其大意是指与人类自然秩序相对的,带有一定目的和意识的社会规制。他逐一分析了控制的多种手段——舆论、习惯、信仰、宗教、礼仪、伦理等,并综合比较了各种控制手段的利弊、界限及其标准。尽管这一分类显得较为粗糙,在分类标准上尚待完善,但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从社会心理学角度阐释了社会控制的内涵。当时美国正处于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移民浪潮之中,越轨、歧视等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面临解体的危险。因而,社会控制的概念一经提出,便迅速成为社会学的核心概念,被广泛用于解释各种社会问题。需要指出的是,社会学引入社会控制多是从社会规范的服从——社会化,社会规范的违犯——社会越轨两个方向介入的。戴维·波普诺(DavidPopenoe)认为,社会控制是指意图促使人们遵从重要社会准则的社会机制。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斯蒂文·威格(StevenVago)认为,社会控制是指社会成员用来维持秩序和提升行为预测性的各种方法。美国社会学家唐纳德·布莱克(DonaldBlack)在他的《作为因变量的社会控制》一文中指出,社会控制是社会生活的规范方面。它确定异常行为并对其作出反应,特别对应该是什么进行规范:什么是正确或错误,什么是违反、义务、不正常或破坏。这种观念更是把社会控制等同于规范,在布莱克看来,社会控制就是把社会规范具体化为实践的过程。我国最早系统阐述社会控制学说观点的是吴泽霖教授。不过,他采用“约制”而非“控制”的说法,原因是社会约制含有双重方向,而控制往往局限于从上到下的作用。此外,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孙本文在《社会学原理》中也曾介绍过社会控制的概念,他认为,“凡此种种可作社会上各人行为标准的规则与制度,对于各人行为,即具有约束的力量。社会控制,就是此种种行为规则与制度对于个人行为约束的作用”。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社会学研究中一般在广义上使用社会控制这一概念。二、社会控制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社会控制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类。(一)按控制对象划分罗斯在《社会控制》中,按照控制对象进行划分,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对于意志的社会控制:舆论、暗示、个人理想、社会宗教、艺术和社会评价之类等基于伦理的社会控制;(2)对于情感的社会控制:法律、信仰、礼仪、教育和幻想等基于政治的控制手段。(二)按功能性质划分孙本文在《社会学原理》中,基于功能性质,将社会控制划分为如下几类。(1)积极性控制:运用舆论、宣传和教育等措施引导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积极预防社会越轨行为的产生;(2)消极性控制:运用惩罚性手段对已有社会越轨行为进行制裁。其中,消极性控制又可称为狭义上的社会控制,其针对的是特定越轨人群。(三)按控制的性质划分按照社会控制的性质,可将其划分为以下类型。(1)硬控制,又称正式控制(formalcontrol),利用法律、纪律、政权等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进行控制。这种社会控制通常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正式的规章制度,具有制度化的特点。对于违反社会规范的惩戒和监管往往由固定的社会机构进行。(2)软控制,又称非正式控制(informalcontrol),利用舆论、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进行控制。对于违反社会规范的惩戒和监管,并没有固定的社会机构来实施。在我国部分城市社区广泛存在的“银发力量”(oldladynetwork),就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控制队伍,他们在维护社会治安、解决社区纠纷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按社会控制的作用力方向划分按照社会控制作用力方向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外在控制:经由外在压力实施的控制。它包括两种形式:一是负向的制裁措施,例如对那些违反了社会规范的人的惩罚;二是正向的奖励措施,如提升、奖金或者鼓励,它倾向于奖励服从者。(2)内在控制:通过群体规范的内化而取得的控制。它是社会化的结果。个体幼年时期学习特定条件下的适当的、被期待的行为举止,从而习得了服从社会规范的动机(无论是否有外在压力)。(五)按控制手段的来源因素划分按照社会控制手段的来源因素进行划分,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组织控制手段。现代社会发达的分工体系,将社会个体置于各种社会有机联系之中,人们占据一定的社会地位,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分属于不同的社会组织。这些组织小至家庭、村庄、学校、工厂,大至社区、国家。组织控制的具体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组织权威,另一种是组织规章。组织权威表现为下级服从上级,组织规章表现为按章办事。例如,在我国社会盛行已久的“单位制”就是一种典型的组织控制手段。1949年后.我国在社会资源分配、社会调控和组织管理三方面建立了单位体制,国家通过等级有序的单位行政制,控制单位成员政治思想、学习工作乃至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单位成为中国社会特殊的组织形式和社会调配形式。(2)制度控制手段。“制度”是指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强制性的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社会制度与组织规章的重要区别在于:制度调节社会行为的范围比较广泛,对所有的社会成员均有制约性;组织规章只用来制约组织成员的组织行为,对于组织外的社会成员没有制约性,对组织成员的组织外社会行为一般也没有制约性。(3)文化控制手段。文化是一个社会的人们共同享用和共同学习的风俗、信仰、价值及全部创造的总和。文化既然是人类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其中必然有一些人类共同遵从的准则和标准,这些准则和标准就是文化控制手段。文化控制手段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非刚性,二是广泛性。三、社会控制的一般特征从社会控制的本质来看,它具有普遍性与阶级性;从社会控制的方式来看,它具有统一性与强制性;从社会控制的作用及其过程来看,它具有多重性与闭环性。(一)社会控制的普遍性与阶级性良好的社会秩序是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基本前提,而社会秩序的产生与维系则有赖于社会控制。正如美国早期社会学家白克马所说:“社会秩序,决不能偶然产生。既经产生,如无外力控制,亦不能维持;因个人常各寻自己私利,而盲然于社会利益。”因此,社会控制是任何社会维系社会秩序都必不可少的手段。社会控制的普遍性是指社会控制作为一种维系社会秩序的必不可少的机制,存在于任何社会、任何历史时代之中。在传统农业的自然经济社会里,虽然人类的社会活动空间比较狭小,社会结构也比较简单,但是这种社会仍然存在社会控制,只不过控制手段主要是基于人们的同情心、友善、正义感和怨恨等情感之上的习俗和民风,以此维系亲情关系及宗法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分丁日益发达,社会结构也日益复杂,人类社会逐渐从传统社会演化到现代社会。这时,人们的社会活动空间逐步扩大,社会利益的冲突也日益加剧,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争端和冲突越来越多,社会控制的作用就越来越重要,控制的手段和方法也日臻完善和严密,越来越趋向于制度化和规范化,其鲜明的特征是法律取代习俗成了主要的控制手段。美国社会学法学家庞德(R.Pound)说:“在近代世界,法律成了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在当前的社会中,我们主要依靠的是政治组织社会的强力。我们力图通过有秩序的和系统的适应能力,来调整关系和安排行为。”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社会控制还表现为阶级性。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控制的内容和形式始终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虽然社会控制往往以全社会的名义出现,似乎代表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但这并不能掩盖其维护特定阶级利益和阶级统治的本质。(二)社会控制的统一性与强制性社会控制的统一性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社会控制体系内各种控制手段的统一性,即各种控制手段是互为补充、协调一致的。控制手段多种多样,虽然它们的作用范围和作用方式不完全一样,但其目标是一致的,即维系正常的社会秩序。这就要求各种控制手段之间有一个协调统一的关系。二是社会控制范围的统一性,即社会控制的有效范围是整个社会,而不仅仅是对其中的某一部分实施控制。因为社会的运行与发展要求其成员有统一的行动,需要对不同的群体及群体问关系进行控制与约束,需要对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进行协调与制约,不允许各自为政和各行其是,要以统一的规则对社会实施全方位的控制。三是社会控制准则的统一性,即社会控制的准则对于全体社会成员是一致的、无偏无倚的,不允许有超然于社会控制准则之外的社会特权阶层。社会控制的这一特性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得到真实的体现,这些社会实行的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以及“金钱万能”那一套,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社会控制还表现为强制性,强制性既是阶级性的需要,又是统一性的保证。首先,人类社会产生私有制以后,随着财富分配的巨大差别以及阶级的产生,阶级利益之问的冲突日益尖锐和激烈,阶级问的压迫和剥削也愈演愈烈,社会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阶级压迫的集中体现,因而它具有强制性,即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其次,社会控制的统一性要求社会成员有统一的行动和意志,但任何社会总会有反社会分子存在,如果不用强制的方式对这部分社会成员严加控制,其他社会成员的安全和正常的社会秩序就无法保证。(三)社会控制的多重性与闭环性社会控制的手段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控制手段组成社会控制体系,而它们的作用范围则组成控制网络。社会控制的多重性是指各种控制手段的控制作用叠加在控制对象之上,使其同时受到多种控制手段的作用。例如,对于一名国家机关T作人员来说,他不仅受到政权、法律、风俗、习惯、观念等的控制,还要受到政纪的控制,这多重的控制使他的行为既要符合一名普通公民的要求,又要符合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要求。社会控制的闭
本文标题:第18章社会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41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