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供应链管理下供应商的评价选择研究现状综述
供应链管理下供应商的评价选择研究综述许露(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随着供应链管理时代的到来,作为供应链源头的供应商评选问题成为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问题,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交货期和提前期,制约着整个供应链的发展。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文献关于供应商评价体系和供应商评选方法这两方面内容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给出了建议。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选择方法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ReviewontheEvaluationandSelectionofSuppliersInSupplyChainManagementXULu(SchoolofManagement,ChinaUniversityofMiningTechnology,Xuzhou221116,China)Abstract:Withthearrivalandpopularityofsupplychainmanagement,suppliers,asthesourceofasupplychainhasbeinganimportantprobleminsupplychainmanagement.Howtoselectsuppliesdirectlyrestrictsthedevelopmentoftheentiresupplychain.Thispaperanalyzesthedomesticandforeignacademicresearchconcerningsupplierevaluationsystemsandsupplierselectionmethodsthesetwoparts.Accordingtotheanalysisofthesereviews,somesuggestionsonthefutureresearchareprovidedattheendofthispaper.Keywords:SupplyChainManagement;SupplierSelection;IndexSystem;SelectionMethod1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展开,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技术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使得产品由以前的大规模生产转向了一对一的定制化服务,产品的寿命周期也逐渐缩短,企业面临着成本缩减空间越来越小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缩短交货期和改进服务的多重压力。与此同时,原有的企业纵向一体化战略也日益暴露出其缺点,在企业分工日益细化和消费者需求复杂多变的今天,仅凭单个企业的力量已不能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只有联合供应链上的众多企业才有可能满足迅速变化的市场和个性化的顾客需求。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上世纪70年代,国外学术界和企业界率先提出了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的概念,它是一场新兴的企业管理革命,运用集成化的思想把供应商、制造商、渠道商和消费者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通过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来应对企业面临的新的挑战,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获得竞争优势。作为供应链管理的源头和供应链循环反馈的终点,供应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供货期和提前期,制约着整个供应链的发展。因此,在供应链管理的背景下,供应商的评价选择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内外对供应链管理下供应商的评价选择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另一方面是供应商评价选择方法的研究。本文在深入考察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有关供应商评价选择的研究进行了梳理,透过评价指标体系内相关指标的变动情况提出了相关的见解,最后对此类问题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给出了建议。2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2.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最早系统研究供应商评价问题的学者始于美国的DicksonG.W.,1966年他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美国采购经理协会的273位采购经理与采购代理,最后收到了170份有效回复,通过对样本的分析,他总结出了23条供应商选择标准及其排序和权重,如表2-1所示。根据重要性原则对这23项指标排序后,Dickson认为“质量、交货和历史业绩”是供应商选择最重要的3个因素。质量是影响供应商选择的一个“极端重要”的因素;交货、价格、历史业绩等7个因素则“相当重要”;遵循报价程序、沟通系统等14个因素则为“重要”;最后一个因素“联营安排”(ReciprocalArrangement)则归入“不太重要”之列[1]。表2-1Dickson的供应商选择指标及排序评价指标重要性排序均值重要性描述质量13.51极端重要交货23.42相当重要历史业绩33.0相当重要担保与赔偿42.84相当重要装备与能力52.78相当重要价格62.76相当重要技术能力72.55相当重要财务状况82.51相当重要遵循报价程序92.49重要沟通系统102.43相当重要行业声誉与地位112.41重要交易的迫切性122.26重要管理与组织132.22重要运作控制142.21重要维修服务152.19重要态度162.12重要形象172.05重要包装能力182.01重要劳工关系记录192.00重要地理位置201.87重要以往业务量211.60重要培训帮助221.54重要联营安排230.61不太重要Dickson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的思路对后来的供应商选择研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后的LehmannD.R.和J.O’Shaughnessy分别在1974与1982年根据被采购物品的属性来调查供应商选择的标准,并分析其与Dickson研究成果的区别。他们研究的结论是价格、品质、交货与服务依次为影响供应商评选的重要指标[2]。另外Evan与Wilson也分别在1982年和1994年有过相关类似性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品质这个单项指标的重要性在逐渐地增加,与服务相关的指标的重要性也呈上升趋势,而价格指标已经从相当重要逐渐变成较不重要了,交货这个指标的重要性也有所下降[3]。Hatheran在1988年通过对制药业的调查开始探讨供应商评价指标应用在不同行业的区别性,他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制药业对供应商的评价指标按重要顺序依次是质量、价格、服务、技术能力、财务能力、地理位置、美誉度和联营安排。Bharadwaj(2004)则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得出在电子零部件采购过程中,供应商选择评价的指标,根据其重要性排序依次为:产品质量、产品到达情况、及时交货业绩、补货的准确性、完成紧急订货的能力、贷款与付账的准确性、产品的价格与服务、售后的帮助与支持、协助产品设计的能力与愿望[4]。另外一个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来自于Weber于1991年所作的文献回顾工作。1991年Weber等人回顾了1966年到1991年期间发表的关于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的共74篇文献,并发表了“Venderselectioncriteriaandmethod”一文[5]。2003年,Zhang等人又以同样的方法回顾了1992年至2003年的49篇相关文献[6]。依据Dickson列出的23项指标,Weber和Zhang按各项指标被引用的文献数量进行总量排序,得出如下结果,如表2-2所示。表2-2Weber和Zhang的供应商选择指标排序评价指标Weber得出的排序Zhang得出的排序价格11交货23质量32装备与能力44地理位置57以往业务量623技术能力75管理与组织88行业声誉与地位912包装能力1014财务状况116维修服务1213历史业绩139态度1419运作控制1510交易的迫切性1622形象1721沟通系统1811劳工关系记录1917联营安排2020遵循报价程序2116培训帮助2215担保与赔偿2318将Weber和Zhang的研究结果与Dickson于1966年得出的研究结果对比,也就是表2-1和表2-2各指标排序的变动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据此也可以大致勾勒出自1966年到2003年,企业对供应商评价标准的变化趋势。第一,某些指标,如价格、交货、质量、装备与能力等指标的排序始终处于前位,排序波动不大,也就是说在1966年到2003年期间,不论市场经营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因素都是企业选择供应商时最看重的。这个结果对我们今天的供应商企业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各大供应商企业应当着眼于这几个指标,突出自己在这几个方面的竞争优势。第二,表中变动比较大的几个指标,主要有培训帮助、沟通系统、以往业务量等,根据这几个指标的变动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越来越重视售后服务以及供应商沟通系统与自己企业沟通系统的兼容性,除此之外,根据供应商以往业务量来简化交易程序,降低交易成本,构建企业-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些都象征着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正在由单纯的买卖关系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型,而这样的转型也将会深刻的影响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变化。与此同时,这些变化趋势又正好和供应链管理理念不谋而合,他们都是供应链管理的要义所在。持续关注这些指标的变化,不仅能帮供应商辨别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更能帮助我们识别出构建供应链、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一些关键要素。2.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供应商评价指标的大规模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外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传入以及国内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经营中遇到的困境,国内的很多学者也纷纷开始了对供应商评价问题的研究。国内最早正式系统地研究供应商问题的应该是华中理工大学CIMS-供应链管理课题组,他们在1997年针对供应链管理的相关问题对企业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华中理工大学的马士华[7]等学者根据这些调研数据于2000年在《供应链管理》一书中针对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合作伙伴的选择提出了一个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包括:企业业绩、业务结构与生产能力、质量系统和企业环境。林勇等学者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商评价选择的综合指标体系,如表2-3所示。表2-3马士华、林勇等提出的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8]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业绩评价成本分析交货质量运输质量企业信誉企业发展前景业务结构/生产能力评价技术合作人事简况财务状况设备状况制造/生产状况质量系统评估质量体系产品开发中的质量供应中的质量质量检验和实验质量资源和质量职员制造中的质量保证企业环境评价政治法律环境经济与技术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1998年,堪述勇、陈荣秋[9]则在对神龙汽车公司和20多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汽车行业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他们指出对供应商的评价不能仅仅依据价格,还应当把质量、交货期、批量柔性、交货期与价格的权衡、多样性等多方面的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之内。2000年,朱道立[10]等学者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他们选择了集成化管理软件ERP的供应商进行深入的研究,给出了针对这个行业的供应商评价指标,包括技术特征、费用、用户服务和供应商特征等四项指标。2000年以后,国内对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情况,通过表2-4可以得出大概的脉络。表2-4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比分析[11]作者文章题目供应商评价的主要指标研究角度行业马士华(2000)《供应链管理》质量、业绩、业务机构、生产能力、企业环境供应链环境制造业钱碧波(2000)敏捷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评价体系研究时间、质量、成本、服务、创新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能力的先进性、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文化动态联盟制造业朱道立(2000)供应商选择决策技术特征、费用、用户服务、供应商特征ERP软件制造业马新安(2000)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与合作伙伴选择从供应链的粗筛选、细筛选、供应商的精炼和确认、供应商跟踪评价四个阶段确认供应链合作关系制造业霍佳震(2000)基于供应链的零售商绩效评价体系研究顾客服务绩效、SC服务绩效、财务状况、市场开拓、发展潜力供应链上零售商绩效制造业仲维清(2003)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技术、经营能力、服务、经营能力供应
本文标题:供应链管理下供应商的评价选择研究现状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