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游走在爱恨边缘评《辛德勒名单》
游走在爱恨边缘——评《辛德勒名单》很明显,这部影片的诞生,与斯皮尔伯格的犹太血统、童年时代亲身体验过遭受歧视的痛苦、对在波兰纳粹集中营中被谋害17位家族成员的愤怒,以及他的内心深处对辛德勒的感恩心态等是分不开的。感恩暂放,先说愤怒。是的,愤怒,斯皮尔伯格的愤怒。不同的是,与其他反映犹太人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遭受集体屠杀的影片相比,这部影片采用的是比“零度叙事”稍稍温暖的表现方式,该片没有单调地渲染暴力——那样显得肤浅,如《南京南京》——而是以德国人良知觉醒并不惜冒生命危险反叛纳粹,营救犹太人为主要表现内容,但暴力场面还是有的:火车开到奥斯威辛集中营,妇女们被命令脱光衣服进行沐浴消毒;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遭受到的残酷血洗;军官阿蒙·戈特随意猎杀毫无反抗能力的犹太人。此外,斯皮尔伯格也揭露了不少纳粹的腐败行径:党卫军司令官阿蒙不止一次敲辛德勒的竹杠;盖世太保以违反元首的种族法规的罪名逮捕辛德勒后,阿蒙虽然求情,但最后还是用钱获得保释。这多少能一舒斯皮尔伯格心中的愤懑,感恩与“复仇”是两码事儿,感性与理性更是针锋相对。“一木难支”,纵然再多几个像奥斯卡·辛德勒这样的有良心的人,纳粹也不可能被饶恕。如果是其他非犹太血统的导演拍摄同类题材的影片,希望便不会闪现,因为,只有被困于黑暗中的人才会那么强烈的渴望光明,斯皮尔伯格童年时代亲身体验过犹太人遭受歧视的痛苦,他的家族中有17位成员被纳粹戕害。于是,他化悲痛为力量,在黑夜中寻找光明。从影片开头到纳粹宣布投降,都是用黑白摄影,有强烈的真实感,象征着纳粹制造的黑暗时代。其后纳粹投降,当一群犹太人走出集中营时,银幕上一片光亮,现出彩色,象征光明与黑暗的转折,配合犹太人脸上或喜悦或释然的表情,让人豁然开朗。在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在被棍棒与枪械胁迫的犹太人中,有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快速地穿行于人群中,仿佛一团不灭的火焰。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辛德勒转变的关键人物,小女孩又一次出现时,已经被送往焚尸炉。那时,辛德勒脸上痛苦表情人人可见。还有,影片中有一段点蜡烛的祈祷,蜡烛的火焰也有颜色。只是颜色太少,希望太渺茫。在如此毫无人性的大屠杀里,一个德国商人能做什么?做了又能怎样?斯皮尔伯格心中郁积的复杂情感在此得以显现,爱恨交织,进退维谷。固然,我们不能也不会否定辛德勒的所作所为。只不过,和纳粹造的孽相比,这个圣人的出现显得苍白无力,他唤起的除了犹太人对辛德勒的感激涕零,还有观影者对纳粹残暴行径的咬牙切齿。我们已经接受了纳粹屠杀犹太人的事实,半路杀出个辛德勒,实在让人难以信服。观众不是小孩子,犹太人不是白痴——犹太人智慧如爱因斯坦——打一巴掌揉三揉,免了!如果不是斯皮尔伯格,如果不是辛德勒确有其人,这部影片也许会被列为反动电影。毕竟,没有人不懂事到去为纳粹开脱。信仰产生宗教,宗教孕育派别,派别引起纷争,纷争点燃战争,战争制造杀戮,杀戮毁灭希望,希望催生信仰。犹太人是不信基督的,信犹太教,当年就是犹太教的人出卖了耶稣,所以基督徒对于犹太人有着难以化解的历史冤仇,基督徒家庭的孩子自懂事起便被教育犹太人是邪恶的化身。希特勒当年碰到了经济危机,在无法解决社会矛盾的情况下,把矛头对准犹太人,为恼人的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发泄的渠道。斯皮尔伯格没有在影片中反映出这一点,也没必要反映,因为,信仰属于精神层面,而战争属于物质层面,无论怎样,杀戮,从来都是不对的。我想,导演的初衷是宣扬性本善,借此谴责二战中丧心病狂的纳粹党,顺道表明自己的立场:尊敬奥斯卡·辛德勒,但也没有原谅纳粹。世人,永远不会原谅纳粹;是人,永远不会原谅纳粹。再说感恩。无论如何,有聊胜于无。战争结束后,波兰只剩下不到四千名犹太人,而今天有六千多人都是辛德勒救下的犹太人的后裔。饶是如此,辛德勒仍是泣不成声:“如果我的生活不那么奢侈,我可以再多救些人,这块表……这辆车……我太荒唐挥霍了……”做好事也会上瘾,人性本善。辛德勒便如那红衣小女孩,甫一亮相,惊鸿一瞥,再见已成过去式。人性的美好在杀戮中显得如此力不从心。人们对纳粹的漫天仇恨、辛德勒的纳粹党身份与他的善举注定了他的结局:二战后,奥斯卡·辛德勒在瑞士的一个小镇隐居,穷困潦倒,他曾经救助过的犹太人心怀感恩,理所当然地回报他。1958年,耶路撒冷的浩劫纪念馆宣布他为“义人”,并邀请他在义人大道上植树。几年后,辛德勒在贫困中死去,就安葬在耶路撒冷,犹太人封他为“36名正义者”之一。这,是犹太人能给辛德勒的最大报答。斯皮尔伯格不吝啬,也不谦虚,花费了不少篇幅刻画犹太人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那个叫鲁因斯坦的独臂工人,向辛德勒当面致谢;工人们用融化的假牙打铸成的戒指;斯泰恩写的有全体工人签名的信;墓碑上放置的一圈代表感恩永远不变的石块……这是反面赞扬辛德勒,也是正面赞扬犹太人。还是人性本善。历史选择宽容,我们不会忘记。现实生活里,,前西德总理勃兰特为纳粹所犯罪行在华沙下跪,无数波兰人感动落泪,翌年,勃兰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只是这奖,未免来得太过容易。斯皮尔伯格导演没有把这一情节加进影片,足见他对此仍是心有芥蒂。
本文标题:游走在爱恨边缘评《辛德勒名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5052 .html